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7月2日 · 鄭成功 ( 閩南語 : Tīnn Sîng-kong ,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原名 森 ,字 明儼 、 大木 ,為 南明 招討大將軍、 延平王 ,其領導的 明 為明末清初持續時間最久的 反抗 勢力。. 其因曾受南明 隆武帝 賜國姓 朱而被尊稱為 國姓爺 ,歐洲和美國的西方 ...

  3. 2019年6月14日 · 本文僅就鄭成功父子對台灣農田水利建設所作出的貢獻進行闡述。 鄭成功率師登上台灣島,尤其是收復台灣後,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糧食問題,即要供應其陸軍72鎮、水師20鎮及明鄭政府官員眷屬等數十萬人的糧食。

    • 鄭成功在光復前的形象
    • 光復後鄭成功在台形象
    • 大陸高度評價鄭成功
    • 鄭在台灣教科書中的轉型

    台灣早期移民都是漢人,後來受到荷蘭人的高壓統治,鄭成功來台趕走荷蘭人猶如久旱逢甘霖,加上明亡而由外族治天下,漢民族心有不甘,此時鄭打著反清復明之旗號,在百姓眼中猶如正義之師。隨著時間的推進,鄭成功在台灣人的心裡就是開台英雄,其個人及事蹟也逐漸神格化,多個傳說附會到他身上。 台灣歸順初期,朝廷為平復和籠絡閩台民眾人心,康熙皇帝在贈與泉州三邑南安鄭氏祖墳的詞中提到:「朱成功明室遺臣,非吾亂臣賊子。」清代統治台灣初期,曾想清除台島內的反清復明思想,但民眾感念其開台之功,祭祀不斷,康熙也頒給「忠臣」牌匾,認可他為明朝盡忠。當然,官方史書中「逆賊」形象還是難以避免。 清末,台灣屢受日本窺伺,巡撫沈葆楨上奏聲明鄭成功是明代孤臣,絕非國朝亂賊,讓官方為其立祠公祭,以凝聚早已接受鄭氏信仰的民心,獲得清廷支持...

    1945年國府接收台灣之後,欲去除受到日本殖民50年的各種遺留,特別是皇民化運動的深刻影響,必須讓台灣民眾再次經受「中國化」的文化洗禮,在此過程中,除了行政長官公署一連串的教育與移風易俗政策,身為一直受到祭祀的英雄人物,鄭成功的形象運用成為一種獨特的政治操作,轉化民間對鄭氏精神的景仰,利用鄭成功的民族精神作為政治號召,使台人更容易重新接受中國文化。 1945年中日戰爭結束後,鄭成功「民族英雄」之名在台流傳,這一詞最早出現在1946年8月18日《興台日報》的報導,不久,台南、花蓮、彰化等地也紛紛出現崇仰鄭成功的活動。戰後朱昭陽成立的延平學院(現延平中學),命名者林獻堂便以紀念延平郡王鄭成功的不畏強權、反抗外來支配等民族精神,為這所招收台人菁英的學院命名。 之後,除重塑延平王雕像,並將開山神社重...

    郭沫若曾撰寫劇本《鄭成功》,最初是應電影製片廠之邀,但他對歷史人物本身很有興趣,當時的歷史語境也決定了這個劇本的現實意義。他以「古為今用」的原則,用跨文體的形式,對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歷史進行形象化表達,著重強調高山族和黑人等群體在反殖民鬥爭中的作用,呼應1960年代民族解放的歷史訴求,還原歷史真實。 廈門大學於1961年成立了鄭成功歷史調查研究組,並成功召開「第一屆鄭成功研究學術討論會」,會議資料中表示,此會寄予了祖國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1990年代初,廈門鼓浪嶼立起15.7米高的鄭成功花崗岩塑像。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在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35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要繼承愛國主義傳統,弘揚鄭成功精神。」2004年,新的鄭成功塑像在泉州市完成,雕塑高30米。足見大陸方面將鄭成功...

    台灣解嚴之前的中小學歷史教科書,鄭成功的形象在各版本中雖敘述不盡相同,但其忠君愛國的形象大致無異。這除了受課程標準規範外,也與鄭本身濃厚的道德意識離不開關係。 李登輝時期開始對歷史教科書進行重大變革,將台灣史由整個中國史當中取出單獨呈現;民進黨2000年執政後,更以杜正勝的同心圓理論進行大幅度改編。鄭成功身為擊敗荷蘭人、首位大規模拓墾台灣者,在教科書內所占篇幅自然大為提高,但敘述的重點也多由稱頌鄭成功的民族氣節,轉偏向他開拓台灣的過程,以及推廣漢人文化的貢獻。 1961年鄭成功復台300周年之際,曾出現「開台」與「復台」用詞的爭議,「復台」一詞反映出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歷史連結,「開台」則力主鄭成功首次將台灣收入版圖,當時決定以「復台」為官方用詞。 2002年,此問題再次引發爭議,由於已是民進黨...

  4. 鄭成功攻臺之役 (另稱 鄭成功征服臺灣 、 鄭荷之戰 、 熱蘭遮城包圍戰 , 荷蘭語 : Slag om Fort Zeelandia )是 明鄭 政權於1661年3月30日至1662年2月1日期間征服 荷屬福爾摩沙 的 戰役 ,主要戰場位於 臺灣 西南沿海的 赤嵌 、 臺江內海 、 大員 等地;該役 延平王 ...

  5. 鄭成功收復台灣又稱鄭成功收復台灣之戰,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將領鄭成功驅逐竊取台灣的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台灣的事件。 鄭成功是17世紀著名的抗清名將因蒙 隆武帝 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 國姓爺 ”,又因蒙 永曆帝 封 延平王 ,稱“鄭延平” 。

    • 鄭成功對台灣有什麼貢獻?1
    • 鄭成功對台灣有什麼貢獻?2
    • 鄭成功對台灣有什麼貢獻?3
    • 鄭成功對台灣有什麼貢獻?4
    • 鄭成功對台灣有什麼貢獻?5
  6. 主題一:鄭成功與台灣文化資產的關係. 鄭成功與台灣文化資產特展的首要課題,乃是從文化的觀點來重新檢視鄭成功的特質及他與台灣文化資產的關係,並凸顯鄭成功是一位兼具國際與本土雙重性格與兼具多重文化特質的台灣歷史人物,同時也闡述鄭成功與台灣文化資產的多重關係,以期台灣將來能夠重新建構鄭成功為主軸的文化活動。 台灣有許多重要的文化資產,其中有許多古蹟都與鄭成功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這些古蹟與鄭成功的關係又可從駐居、墓葬、祭祀、紀念等方面來看。 所謂駐居係指鄭成功在台期間,親自到過、駐留或者居住之處所。 由於台南地區是當時鄭成功的根據地,因而鄭氏駐居之地以台南地區為多。 所謂墓葬係指鄭成功死後歸葬中國大陸前埋葬之處,座落於目前台南縣永康鄉洲仔尾。

  7. 鄭成功 ( 闽南语 : Tīnn Sîng-kong ,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原名 森 ,字 明儼 、 大木 ,為 南明 招讨大将军、 延平王 ,其領導的 明鄭 為明末清初持續時間最久的 反抗 勢力。. 其因曾受南明 隆武帝 賜國姓 朱而被尊稱為 國姓爺 ,歐洲和美國的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