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降雨雷達觀測有效範圍:降雨雷達為波長5公分(現行雷達波長10公分)之氣象雷達,觀測特性為於強降水區域會造成衰減,故較佳觀測範圍為150公里,理想觀測範圍為75公里;此外,部分區域因受地貌阻擋,可能影響觀測品質或無法進行觀測,其受限區域以藍灰色

  2. 2 天前 · 李孟諺:全台天氣雷達明年建制完成 4.完整新聞內文: 交通部今天在行政院會陳報「氣象雷達新視界」報告,交通部長李孟諺在院會後記者會表 示,全台天氣雷達明年第二季前可建制完成,對於劇烈氣候降雨可更精準的預測。

  3. 3 天前 · 交通部報告指出,氣象署為持續擴展雷達監測範圍,強化現行雷達觀測網整體監測能力,已於民國112年將善於監測大範圍降水的S波段雷達,全面更新 ...

  4. 藉由天線在方位角和仰角上的變化( 即選定仰角層,做360 度方位角的掃瞄),可對位於雷達監測範圍內(如:距雷達200 公里內)、不同仰角層做全方位(360 度方位角) 掃描( 如圖2a 所示),由最低仰角層持續掃描到最高仰角層,即得一完整的體積掃描(Volume Scan),也就可得到雷達監測範圍內的目標物之空間分布。 因電磁波束由雷達天線,以一仰角連續發射電磁波,是故,掃描面為一圓椎面,離雷達愈遠,觀測的高度也就愈高,解析度亦隨之降低( 圖3a)。 經過如此的運作,氣象雷達即可得到天氣系統中降水粒子的分布和強度資訊;當降雨粒子愈大或單位體積中的濃度愈高,意味含水量愈多,而反射回來讓雷達天線接收的能量也就愈多,表示強度愈強,回波值也就愈大。 圖2a、氣象雷達觀測原理. 摘自中央氣象局科普網

  5. 2022年10月9日 · 目前台灣三顆防災降雨雷達,分佈於新北市樹林、台中市南屯和高雄市林園,每座雷達的觀測有效範圍都僅有半徑 75 公里基本上能夠涵蓋六都的主要都會區,但若超過 75 公里到 150 公里之間的距離,雷達解析度就會有所下降,降雨強度的判斷準確度自然也

  6. 雷達發射之電磁波經由大氣中的降水粒子 (雨、雪、冰雹等)反射回來的訊號, 稱為雷達回波 (reflectivity),根據雷達接收到降水粒子所反射回來的訊號強度,再利用不同顏色顯示,即可製成雷達回波圖。. 回波的強度與降水粒子的大小、形狀、狀態以及單位體積內 ...

  7. 由此可知,不同的雷達波段與天線大小的搭配,可以滿足觀測的需求,包含解析度、觀測範圍降水狀況及移動的便利性。 雨的偵測、雨的強度大小及雨的移動方向

  8. 2022年1月22日 · 氣象雷達設計之初為了利用電波對降水粒子進行觀測,然而自然界中的電磁波有各種頻率與波長,紅外線、紫外線、微波、可見光、甚至Wi-Fi、藍芽都各種波長的電磁波,那麼究竟哪種波長對於「降水粒子」會有較明顯的反應呢?

  9. 中央氣象署提供精緻化預報及現代化氣象觀測, 縣市天氣預報, 鄉鎮天氣預報, 各類觀測資訊, 衛星雲圖, 雷達迴波, 雨量累積, 閃電, 紫外線, ...等。.

  10. 當 5 座 防災降雨 雷達站全數 完工後,將能大大提升中央氣象署雷達網 的近地面的 觀測 範圍與即時監測功能,讓臺灣的降水監測精準度更上一層樓。 臺灣氣象雷達網於不同高度的觀測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