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全面的人類安全疑慮

      • 非傳統安全(nontraditional security,NTS)包括全面的人類安全疑慮,例如氣候變遷、能源和食物等資源短缺、傳染性疾病、自然災害、跨國犯罪、人口和毒品販運,以及大規模遷徙。 分析家將此稱為人類安全-發展關聯。 這些非傳統安全領域通常不屬於對國家安全更直接威脅(如領土侵犯)的討論範圍。
      ipdefenseforum.com/zh-hant/2022/12/反制非傳統的-安全威脅/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統安全是非政治非軍事因素組成直 接或間接影響並威脅該國和鄰近區域國家與全 球各國的發展。相較於20世紀90年代之前,傳 統安全觀所強調的軍事安全和政治安全而言,非傳統安全可說是傳統安全內涵的延伸,其涵

  3. 非傳統安全威脅是一種「新的安全威脅」,是一種逐漸突出、發生在傳統戰場以外的安全威脅。 非傳統安全威脅正逐步取代傳統大規模戰爭與核子戰爭的危險,成為多數國家生存與發展所面臨的主要現實威脅。 面對非傳統安全威脅,作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台灣自然無法置身度外。 包括在1999 年發生的921 大地震、2003 年發生的SARS 疫情、2009年莫拉克風災等,皆造成台灣人民嚴重的生命與財產損失,突顯非傳統安全對台灣國家安全所構成的威脅,已經不下於傳統的政治與軍事威脅。 因此,本文將探討非傳統安全威脅問題的發展,台灣所面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類型,以及台灣面對非傳統安全威脅時的因應之道。 ᙯᔣෟ:安全研究、國家安全、非傳統安全、台灣軍事戰略、國防轉型. 壹、前言.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提出背景
    • 發展歷史
    • 主要特點
    • 領域發展
    • 影響

    非傳統安全是非軍事、政治和外交等新安全領域中的全球安全、國家安全和人的安全通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而形成的不受任何形式的危險、威脅、侵害和誤導的外在狀態和形式及內在主體感受,與傳統安全相對應,也用以指與傳統安全觀相對應的新安全觀。

    •中文名:非傳統安全

    •外文名:Non-traditional security,簡稱NTS

    1983年,美國著名國際政治經濟學家R.烏爾曼在《國際安全》季刊上發表《重新定義安全》一文,明確提出國家安全以及國際安全概念應予擴大,使之包容非軍事性的全球問題,如資源、環境、人口問題等。1989年初,J.T.馬修斯在《外交》季刊發表同樣題為“重新定義安全”的文章,強調國家安全和國際安全必須將世界資源、環境和人口問題包括進來。

    1994年,K.布斯和P.范勒在《國際事務》上撰文提出,安全領域應向人的安全和全球安全橫向擴展,安全主體可從民族國家向上、下兩個層次縱向延伸,包括了諸如貧窮、流行性傳染病、政治不公正、自然災害、有組織犯罪、失業等。

    2003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B.布贊在《新安全論》中提出五個相互關聯的安全領域:包括軍事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和環境安全。

    2011年9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發表的《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中對日益突出的人類共同的安全問題進行了歸納:包括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金融危機、嚴重自然災害、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等,將以上日益增多的關係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挑戰問題作為世界的主要安全威脅。

    20世紀70年代,世界上已有學者對人類社會面臨的非軍事災難進行了預警,成為非傳統安全理念的萌芽。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非傳統安全概念開始逐步出現在各類文獻中。龐中英《廣義安全、經濟安全、合作安全——關於全球變化和安全問題的若干新思考》(《歐洲》1997年第1期)成為關於非傳統安全問題較早的研究成果,王逸舟《論綜合安全》(《歐洲》1998年第1期)、傅夢孜《從經濟安全的角度談對“非傳統安全”的看法》(《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3期)是中國較早使用“非傳統安全”一詞的研究文獻。

    2001年6月15日,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提出了全球和地區非傳統安全領域的重大問題。

    2002年5月,中國政府向東協地區論壇高官會議提交了《關於加強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的中方立場檔案》,對上海合作組織倡導的“互信、互利、平等、協作”新安全觀進行了詮釋,這是較早正式使用“非傳統安全”一詞的中國政府檔案。

    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國與東協領導人會議發表了《中國與東協關於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聯合宣言》,成為世界上繼“上海公約”之後非傳統領域地區合作的又一成功案例。

    200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分析了非傳統安全的新情況:“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局部衝突時起時伏”,“非傳統安全”一詞開始出現在黨的正式報告中。

    跨國性

    非傳統安全問題從產生到解決都具有明顯的跨國性特徵,不僅是某個國家存在的個別問題,而且是關係到其他國家或整個人類利益的問題;不僅是對某個國家構成安全威脅,而且可能對別國的國家安全不同程度地造成危害。 首先,許多非傳統安全威脅本身就屬於“全球性問題”。如地球臭氧層的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嚴重傳染性疾病的傳播等,都不是針對某個國家或某個國家集團的安全威脅,而是關係到全人類的整體利益。其次,許多非傳統安全威脅具有明顯的擴散效應。如在東亞、拉美先後爆發過的金融危機,始於一個國家,而最終波及整個地區,而且隨著其不斷擴散,其危害性也逐漸積聚、遞增,以致釀成更大危機。再次,許多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行為主體呈“網路化”分散於各國。如以“基地”為核心的國際恐怖組織就分散在全球60多個國家,其結構呈網路狀,彼此並無隸屬關係,但聯繫緊密、行動靈活。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跨國性非常突出,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

    不確定性

    非傳統安全威脅不一定來自某個主權國家,往往由非國家行為體如個人、組織或集團等所為。 傳統安全的核心是軍事安全,主要表現為戰爭及與之相關的軍事活動和政治、外交鬥爭。非傳統安全威脅遠遠超出了軍事領域的範疇。首先,大部分非傳統安全威脅屬於非軍事領域,如能源危機、資源短缺、金融危機、非法洗錢等主要與經濟領域相關,有組織犯罪、販運毒品、傳染性疾病等主要與公共安全領域相關,環境污染、自然災害等主要與自然領域相關,都不是傳統安全所關注的領域。其次,某些非傳統安全威脅雖具有暴力性特徵,但也不屬於單純的軍事問題。如恐怖主義、海盜活動、武裝走私等雖然也屬於暴力行為,並可能需要採取一定的軍事手段應對,但它們與傳統安全意義上的戰爭、武裝衝突仍有很大不同,而且單憑軍事手段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多樣性,使其較傳統安全威脅更為複雜,靠單一手段難以根治。

    突發性

    傳統安全威脅從萌芽、醞釀、激化到導致武裝衝突,往往會通過一個矛盾不斷積聚、性質逐漸演變的漸進過程,往往會表現出許多徵兆,人們可據此而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然而,許多非傳統安全威脅卻經常會以突如其來的形式迅速爆發出來。首先,不少非傳統安全威脅缺少明顯的徵兆。據有關資料,1990 年以來全球有100多起影響較大的恐怖事件,都是在毫無防範的情況下發生的。從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愛滋病,到近年來的“瘋牛病”、口蹄疫、“非典”、禽流感等,當人們意識到其嚴重性時,已經造成很大危害。其次,人類對某些問題的認識水平還有局限。如地震、海嘯、颶風等自然災害,其發生前並非全無徵兆,但由於人類在探索自然方面還有許多未解之謎,而全球經濟、科技發展的不平衡,也導致許多開發中國家缺乏對災害的早期預警能力。此外,金融危機、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並非源於某個確定的行為主體,其威脅的形成過程也帶有很大的隨機性,使防範的難度明顯增大。

    網路安全

    網路無處不在的事實說明了攻擊也可能無處不在。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使用人群的增加,社交網路在提高效率、服務民眾的同時,也滋生了網路安全問題,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均受到威脅。

    公共衛生安全

    經中國國務院批覆,國家發改委、水利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了《水利發展規劃(2011-2015年)》,明確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大江大河綜合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完成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基本建立山洪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全面解決2.98億農村人口和11.4萬所農村學校的飲水安全問題。中國台灣地區嘗試推廣水產品產銷履歷制度,水產品從飼料生產、養殖過程、用藥與檢驗分析、運輸批發、加工與包裝乃至銷售,每一個環節都可以即時查驗。中國國務院辦公廳2012年7月印發了《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提出“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全面推進法規標準、監測評估、檢驗檢測、過程控制、進出口食品監管、應急管理、協調機制、科技支撐、食品安全誠信、宣教培訓等十大體系建設,並針對其中的薄弱環節和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著力抓好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和互聯互通信息平台等九項重點建設任務。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點由344個擴大到2870個,監測樣本量從12.4萬個/年擴大到287萬個/年;食源性疾病監測網路哨點醫院由312個擴大到3120個,食品生產經營者安全信用檔案全面建立等。

    恐怖主義

    美國國務院2012年7月31日發表了《2011年國家反恐報告》,報告引用美國國家反恐中心的數據稱,2011年全球範圍內恐怖攻擊總數超過1萬起,分布在70個國家。反映了全球非傳統安全領域形勢的嚴峻性。

    (一)非傳統安全威脅中國和平發展。首先看環境問題。全球生態環境系統破壞、污染和中國自身人口壓力給發展造成極大影響。其次看人口與社會發展問題。中國過多的人口增加了資源負擔,給社會和經濟發展,尤其是教育,醫療衛生、糧食等問題帶來壓力。再者看流行性疾病傳播問題。愛滋病、非典等疾病如果在中國西部貧困地區爆發,後果不堪構想。最後看“三種勢力”的威脅問題。民族分裂勢力、極端宗教主義和恐怖主義三股實力都嚴重地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全。

    (二)非傳統安全提升了中國國際地位

    首先,在全球自然災害的救援中提升。中國在對印度洋海嘯、東南亞地震等災難的救援中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用實際行動表明中國是致力於世界和平發展的國家。其次,在全球反恐任務中提升。東西方兩種不同反恐戰略實踐有不同結果,美國越反越恐,而上合組織主導下的東半球反恐鬥爭則收效顯著。最後,在全球疾控中提升。禽流感疫情肆虐全球時中國及時向有關國際組織通報疫情。積極主辦,參加禽流感防控會議,提出預防禽流感的措施。

    (三)非傳統安全考驗黨的執政能力

    中國在內政外交上,提出了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建立和諧世界的目標和理想,提出加強國際交往中的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將非傳統安全納入執政視野,倡導人與國家安全並重,經濟與社會發展並重,凸顯的是人、社會和全球安全的重要意義。

    (四)中國應對非傳統安全的對策

  4. 傳統安全威脅 是相對傳統安全威脅因素而言的,指除軍事、政治和外交衝突以外的其他對主權國家及人類整體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的因素。 非傳統安全問題主要包括:經濟安全、 金融安全 、 生態環境 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 恐怖主義 、武器擴散、疾病蔓延、跨國犯罪、走私販毒非法移民、海盜、 洗錢 等。 歷史背景. 非 傳統安全威脅 早已有之,並非一個全新的問題。 西方恐怖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的 古希臘,公元前二世紀中國的《史記・刺客列傳》中也記載了許多謀刺活動;販毒、海盜、嚴重傳染性疾病等問題都並非始於今日,自然災害更是始終與人類歷史相伴隨;20世紀70年代初“羅馬俱樂部”發表的《增長的極限》等著名報告中,也已經就環境安全問題發出了警告。

  5. 非傳統安全威脅是一種新型態安全威脅,在人類的歷史中,運用政治與軍事手段是解決問題的最快手段,所以以往的安全主要都侷限於軍事上,認為軍事安全就等同於國家安全,也可以說以往傳統的國家安全威脅主要是針對運用軍事力量達成政治目的的軍事行動為主,但面對全球化與科技日新月異不斷進步的狀況下,國家安全問題不應再侷限於傳統的政治與軍事安全領域,範圍也應涵蓋廣泛的非傳統安全議題,尤其冷戰之後,因為核武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造成嚇阻效應、國際集體安全組織的成立以及人員意識提高等狀況,加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教訓,避免產生大規模戰爭已成為各國共識,故非傳統安全威脅,也就是使用其他手段威脅國家安全議題就成為近代研究的主流之一,而且隨著科技進步、資訊、技術發達,安全的範疇也逐步從單一性質轉向多元,非傳統安全威脅...

  6. 換言之,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實際上是相互指涉的,經常會使 得安全研究的領域,擴大到相關的地區、領域、層次等等範疇。 因此,安全研究與

  7. 非傳統安全威脅是一種「新的安全威脅」,是一種逐漸突出、發生在傳統戰場以外的安全威脅。 非傳統安全威脅正逐步取代傳統大規模戰爭與核子戰爭的危險,成爲多數國家生存與發展所面臨的主要現實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