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 歷史沿革 此址的原名為「科蹄灣遺址」,後經當地人士集商談結果認為應改為「熾坪隴遺址」,故從眾議。 ▍ 文化意義 證實為距今約6,000年前的史前遺址,出土大量陶器、打製石器與磨製石器(石錛、石刀)等(陳仲玉等,2005)。 其豐碩的考古內涵至今仍為馬祖最重要遺址之一。
      nhsrc.boch.gov.tw/SiteDetail?id=20081205000001
  1. 其他人也問了

  2. 00:00. 馬祖考古遺址紀錄的開始. 熾坪隴遺址位在東莒島的西側海邊遺址位置在大坪聚落的西南角靠近派出所),是一塊緩坡的海階平臺地2001年起挖掘了四次2004年2005年夏天由研究人員與當地馬祖藝文協會組成熾坪隴發堀與研究工作團隊發現400 多件磨製石器陶器片貝殼和動物骨骼等石材多就地取材以花崗岩類流紋岩類安山岩類凝灰岩類為主為主出土10,000 餘片陶片,以夾砂紅陶為最多,最遠可追溯至史前時代,證明6,000 年前東莒就有人煙了。 從垂直及水平二方向來探討,位於海拔315公尺,受到地層沈降的影響,此地究竟為小型聚落遺址、墓地、農耕、狩獵地,或是器物製造場、戰場,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備註:遺址歷經歲月漸荒廢,建議民眾行走於崎嶇道路時,仍須注意安全。

  3. 熾坪隴遺址 是位於 中華民國 福建省 連江縣 莒光鄉 東莒島 大坪村 大坪段777部分及771西側的考古 遺址熾坪隴遺址於2001年( 民國 90年獲首度發現與發掘並於2008年民國97年12月5日獲連江縣政府指定為縣定考古遺址熾坪隴遺址距今約 6,000年 前其第一層遺址與中國大陸的 曇石山文化 下層的類型一樣。 名稱 [ 編輯] 2001年(民國90年)的普查隊在對熾坪隴遺址進行第一次試掘後以遺址下方的小灣澳命名遺址為「科蹄灣遺址」,後經地方耆老指正遺址所在地而改為現名「熾坪隴遺址」 [1] 。 除此兩名外,熾坪隴遺址又有「熾坪隴史前遺址」 [1] 、「熾坪隴古遺址」 [2] 與「熾坪隴考古遺址」 [3] 等別名。 普查與發掘 [ 編輯]

  4. 考古遺址-熾坪隴遺址文化馬祖. 熾坪隴遺址位於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大坪村聚落的西南角離海岸直線距離約五百公尺高度四十到五十公尺之間的一處緩坡地東莒全島的土壤均為鬆軟的沙質土遺址則以貝類堆積為主要特徵所以熾坪隴遺址可說是沙丘與貝丘的混合性遺址。 2001年內政部主管業務時期,委託中央研究院進行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工作,福建省的金門縣與連江縣兩地在本 (第六)次普查列為重點。 在這一年裏,發現了熾坪隴史前遺址,2001年2月24日探查地表發現許多紅色細砂繩紋陶片,和一支直徑約八公分的陶支腳,不久即進行第一次試掘,以遺址下方的小灣澳命名為「科蹄灣遺址」。

  5. 熾坪隴遺址 是位於 中華民國 福建省 連江縣 莒光鄉 東莒島 大坪村 大坪段777部分及771西側的考古 遺址熾坪隴遺址於2001年( 民國 90年獲首度發現與發掘並於2008年民國97年12月5日獲連江縣政府指定為縣定考古遺址熾坪隴遺址距今约 6,000年 前其第一層遺址與中國大陸的 曇石山文化 下層的類型一樣。 名稱 [ 编辑] 2001年(民國90年)的普查隊在對熾坪隴遺址進行第一次試掘後以遺址下方的小灣澳命名遺址為「科蹄灣遺址」,後經地方耆老指正遺址所在地而改為現名「熾坪隴遺址」 [1] 。 除此兩名外,熾坪隴遺址又有「熾坪隴史前遺址」 [1] 、「熾坪隴古遺址」 [2] 與「熾坪隴考古遺址」 [3] 等別名。 普查與發掘 [ 编辑]

  6. 熾坪隴遺址位於馬祖東莒島的西側海邊海拔約4045公尺高的一處靠山面海的山坡上的小台地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島嶼羅列許多島嶼的考古研究工作多年來已有相當的成就。 馬祖列島位於福建的閩江口,在2001年之前從未有專家學者在此進行考古工作。 一直以來,人們總認為馬祖列島的開發和住民的移入是明末清初時候的事,但在2001年的考古遺址普查時,發現了多處的考古遺址:3處史前時代遺址,5處歷史時代早期遺址。 其中「科蹄灣遺址」即現稱「熾坪隴遺址」經過2001年的試掘、2004年第一次發掘、2005年第二次發掘之後,將馬祖列島有人類在此生息的歷史向前推進了約6000年。 熾坪隴遺址的發掘面積約100平方公尺。

  7. 馬祖考古遺址紀錄的開始 熾坪隴遺址位在東莒島的西側海邊遺址位置在大坪聚落的西南角靠近派出所),是一塊緩坡的海階平臺地2001年起挖掘了四次2004年2005年夏天由研究人員與當地馬祖藝文協會組成熾坪隴發堀與研究工作團隊發現400 多件磨製石器陶器片貝殼和動物骨骼等石材多就地取材以花崗岩類流紋岩類安山岩類凝灰岩類為主為主出土10,000 餘片陶片,以夾砂紅陶為最多,最遠可追溯至史前時代,證明6,000 年前東莒就有人煙了。 從垂直及水平二方向來探討,位於海拔315公尺,受到地層沈降的影響,此地究竟為小型聚落遺址、墓地、農耕、狩獵地,或是器物製造場、戰場,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備註:遺址歷經歲月漸荒廢,建議民眾行走於崎嶇道路時,仍須注意安全。

  8. 馬祖考古遺址紀錄的開始 熾坪隴遺址位在東莒島的西側海邊遺址位置在大坪聚落的西南角靠近派出所),是一塊緩坡的海階平臺地2001年起挖掘了四次2004年2005年夏天由研究人員與當地馬祖藝文協會組成熾坪隴發堀與研究工作團隊發現400 多件磨製石器陶器片貝殼和動物骨骼等石材多就地取材以花崗岩類流紋岩類安山岩類凝灰岩類為主為主出土10,000 餘片陶片,以夾砂紅陶為最多,最遠可追溯至史前時代,證明6,000 年前東莒就有人煙了。 從垂直及水平二方向來探討,位於海拔315公尺,受到地層沈降的影響,此地究竟為小型聚落遺址、墓地、農耕、狩獵地,或是器物製造場、戰場,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備註:遺址歷經歲月漸荒廢,建議民眾行走於崎嶇道路時,仍須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