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港口的泥沙淤積、 縱貫線 鐵路未經過

      • 後因港口的泥沙淤積、 縱貫線 鐵路未經過,此後鹿港迅速沒落,區域重心逐漸轉移至 臺中市。
      zh.wikipedia.org/zh-tw/鹿港鎮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9月18日 · 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鹿港沒落的原因,分析歷史、經濟及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對這個小鎮的影響,以及未來的發 在台灣的歷史文化中,鹿港是一個擁有豐富人文與經濟背景的小鎮,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它的繁榮逐漸式微。

  3. 2021年10月3日 · 現今的鹿港改變許多。以中山路為中心的發展與鹿港老街、許多保留歷史彎曲與故事的巷子,以及許多仍乘載著記憶的建築,使鹿港成為富有歷史文化氣息的小鎮。

  4. 早期的鹿港鎮為臺灣最接近 中國 的港口,對渡 泉州府 晉江縣,因此有大量泉州 三邑 仕紳 家族於當地通商定居,故漢學文風鼎盛。 鹿港曾為臺灣對中國大陸經商的最大港口,曾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 後因港口淤積與鐵路建設之故,使其經濟發展停滯。 然因其發展歷史甚早,境內留有不少古蹟,如 鹿港天后宮 、 鹿港龍山寺 、 鹿港文武廟,形成鹿港鎮的重要觀光資源。 地方特產則以 蝦猴 、地方傳統小吃、 蚵仔煎 、傳統糕點、傳統工藝等最為人所知。 地名由來. 鹿港市街(鹿港中山路街屋立面) 1944年美軍繪製的鹿港地圖. 鹿仔港之地名在臺灣歷史中首見於1696年(清康熙35年) 高拱乾 所修之《台灣府志》卷四武備志:「台水師左營......一分防鹿仔港,係報部本營官兵輪防......」。

  5. 2019年1月22日 · 從節慶對環境友善的概念,到近年青年返鄉、移住鹿港的創業故事,豐富了當代的鹿港生活,讓鹿港從以往「鄉愁」跟「懷舊感」的經驗中,滋長出屬於新世代的生活風格,而「洛津維新」正是在這樣的思考產生的題目。

  6. 臺灣西部平原,從荷蘭治臺時期到清初,鹿群遍佈,那時有不少從事鹿皮、鹿脯的買賣者,且製弓把手需大量鹿皮,中藥需鹿茸,鹿港因此得名。 當漢人從鹿港上岸之後,很可能看到海港附近有鹿群,於是稱之為「鹿仔港」。 而「仔」字又是漢人慣用的語氣助詞,至今仍有地名曰「崙仔頂」、「橋仔頭」等。 鹿港一帶早年為平埔番巴布薩族(Babuza)盤據之地,平埔族 Rokau-an 一語的轉譯。 地形似鹿,故名「鹿仔港」。 據說昔日這個地方是米穀集散地,因為用來儲存稻穀的方形倉庠稱為「鹿」而得名。 根據鹿港鎮公所編印的《地名釋義》:「雍正 6年彰化縣設立倉庠於鹿仔港米市街西畔,門首有匾曰:天庾正供(彰化縣誌 道光 版載有此事,計得倉庠一十六間),因廩之方者曰鹿,竊以此命名曰鹿仔港。

  7. 2011年3月3日 · 從新祖宮往前行不遠,眼前出現一座有別於四周閩式建築的「鹿港公會堂」,原是鹿港八郊之一「廈郊」所有,日據時期遭拆除改建,是當時鹿港最大的西式會堂建築,目前已變身「鹿港藝文館」,成為一處藝文展覽的空間。

  8. 對照著鹿港古地圖來看,臺灣小鎮文化協會理事長許書基曾深入調查發現,鹿港老街區裡共有4,695棟老屋,然而,列入政府保存,並且開始著手修復的,卻屈指可數。 1784年鹿港古地圖,清楚標示著古厝分布的位置。 (攝影/Emily Hsueh) 不時可見的紅磚甕牆,也是鹿港的在地特色風景。 (攝影/Emily Hsueh) 跟隨著導覽老師的腳步,穿梭在狹小巷弄間,猶如進行一場探尋鹿港的冒險。 (攝影/Emily Hsueh) 老屋保存與活化議題,近年來深受各界矚目。 曾經作為全台第二大城市的鹿港,擁有最大的泉州聚落,這些歷經了200年歲月刻劃痕跡的老宅,儘管如今已沒落沉寂,卻是歷史學者眼中的瑰寶,在地文化保存者所珍視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