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15日 · 更年期遇上孩子離巢 3招自我調適 別讓更年期擊敗妳!. 日期:2019 年 10 月 15 日 作者: 林以璿. 現年52歲家庭主婦陳媽媽,近幾個月常失眠,出現情緒低落、易怒、經期紊亂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讓她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睡眠不佳及食慾下降 ...

    • 年節結束後的空巢症候群
    • 空巢症候群的症狀
    • 怎麼幫助父母走出空巢?

    過年是全家人團聚的時刻,但相對來說,年節結束也是家人分散的時刻,尤其是父母面對子女的離家,就像是幼鳥長成之後離巢一樣,只留下「空巢」給父母,也因此出現了「空巢症候群(Empty Nest Syndrome)」。 空巢症候群最大的問題,是在於「失去價值感與重心」,所以比起子女外地求學、自己仍在上班的父母來說,子女外地工作、自己已經退休的「空巢感」會更加強烈。年輕時忙於工作的父母可能因為跟子女情感疏離,回過頭來發現家人情感不深而有被遺棄的空巢感,全心全意照顧子女的父母則因為失去重心,找不到自我價值而感到孤獨。 而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在空巢的父母可能還要面對喪偶、喪友、身體老化帶來的不適跟疾病,這些都會加重空巢的難受,引發各種不同的身心症狀。

    有些父母可能會在子女離家之後,頻頻打電話抱怨身體不舒服,頭痛、失眠、手腳無力、食慾不振、煩躁、憂鬱,或是其他各式各樣的症狀都有可能出現;但是子女回家帶父母去看醫生,卻檢查不出什麼問題,這一方面可能是老化帶來的身體退化不適,一方面就可能是心理狀態不穩定造成的。 除了身體上的症狀之外,父母可能在入夜之後,因為刺激精神、體力的激素分泌下降,情緒跟體力都變得比較低落,這本來是為了睡眠而做的身體準備,多加上「焦慮」之後,反而變成爆發憂鬱的因子;在長照的例子當中,有不少獨居長者是一到夜晚就落淚痛哭、不敢獨自洗澡,甚至要開著燈才能睡覺,但白天就可以正常出外社交、參加活動。 簡單來說,空巢症候群的症狀表現多元,但多半是繞著焦慮、憂鬱、孤單等情緒開始,除了外界的陪伴之外,尋求心理輔導的協助也是有必要的。

    長假過後的第一天離家,一定要打通電話給爸媽 在空巢感剛開始的時候,直接給爸媽一個「我還在」的信號,不要等到爸媽已經表示自己焦慮、孤獨的時候才處理。除了關心爸媽的身體健康、報平安之外,也可以跟爸媽討論下一次假期的規劃,讓爸媽對未來有所期待,甚至可以教父母使用現在的通訊軟體,透過晚上的視訊來一解相思之苦。 假期時幫爸媽先安排好之後的活動 可以利用假期的時候,先帶爸媽出門走走,討論爸媽有興趣的活動,比如社區大學、才藝課、運動交流等,事先安排好假期結束後的生活,並用一種歡快的心情、態度迎接假期的結束,爸媽會更快融入自己的新生活中。 找親朋好友來家裡跟爸媽共度夜晚 對於害怕晚上獨自在家的長輩,可以安排朋友、親戚到家裡來小住,除了幫助排解情緒之外,也可以讓父母維持比較親密的人際關係,親密的情感交流是可以...

  2. 2023年3月23日 · 該如何察覺自己是否進入更年期? 年齡及症狀是判斷重點,蘇聖傑提到:「一般更年期約在 40-45 歲間開始有徵兆,持續 4-7 年不等。 在性荷爾蒙逐步不穩定下降時會引發許多表現,例如月經週期性改變、熱潮紅、陰道乾、性慾減少、漏尿、 泌尿道感染 、新陳代謝改變、體重增加、盜汗、憂鬱、焦慮等症狀。 有些症狀表現讓婦女很難開口與家人討論,甚至有些症狀不典型、不顯著,因此不容易發現是更年期在作祟,但究其原因卻可能都跟荷爾蒙變化有關係。 「雌激素、黃體酮」為兩大女性重要荷爾蒙. 蘇聖傑先前收治到一名個案,她一進診間就告訴醫師:「為什麼我常常會突然覺得很躁熱,舌頭也麻麻的?

  3. 2019年1月24日 · 其實真正的斷捨離是要做到這些」!. 日期:2019 年 1 月 24 日 作者: 黃 玫霖. 近幾年來常在網路上看見大家討論斷捨離」,但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的時候都不知道斷捨離究竟是什麼?. 不只整理家裡,也同時整理心靈. 「斷捨離」的概念起源 ...

  4. 2021年7月7日 · 1. 劃清自己與孩子的情緒界線. 東方父母與孩子之間通常情感比較緊密, 彼此的情緒界線是模糊的 ,這也常常是情緒勒索會發生的原因。 如果爸媽能有個情緒界限,了解孩子難過是跟他的情緒狀態有關,跟爸媽本身「是不是個好父母」沒有關係,就更能給他空間處理自己的情緒。 父母自己有了情緒界限,也代表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當孩子出現不可控的行為時,父母的第一步是要先對自己有耐心,允許自己先休息一下,慢慢想辦法去面對與解決。 2. 有原則的管教. 在處罰孩子的時候,要怎麼避免淪為對孩子情緒勒索? 其中最主要的關鍵有兩個:第一是 父母不要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 父母不能因為正處於生氣中,就不分青紅皂白地處罰孩子,也不能因此就威脅、評論進而影響孩子情緒。

  5. 2022年8月16日 · 可以偷偷清掉孩子的物品嗎? 給孩子「有限的選擇權」 有些大人會看不慣孩子撿回、蒐集太多「看起來沒用」的東西,就偷偷清掉,大樹老師直言,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很難斷言到底能不能這樣做,「但如果偷丟孩子的東西,被發現了,就表示孩子在意,大人就得處理。 」處理的方法,大致能歸納成以下這些步驟: 步驟 1:尊重孩子的所有權。 先向孩子承認大人的行為,可以說:「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你還要,所以就丟掉了。 步驟 2:讓孩子明白自己也有義務。 告訴孩子,他也有保護、收好自己物品的義務,可以跟孩子說:「你覺得很寶貝,想要留著的東西,就要收好喔,我才知道你還要。 步驟 3:建立具體的規則。

  6. 2020年10月21日 · 家長協助的技巧:這時期的孩子還不懂複雜的概念,建議當孩子試圖想表達情緒、或是與他人交流時,可以在旁邊協助孩子說明,讓孩子學習如何更完整的表達。 3~4 歲. 理解能力:除了具體生活情境,也開始掌握一些抽象概念,像是時間、方位並出現「時間先後」的概念;也開始出現「所有權」的概念。 表達能力:大部分事情都可以正確描述,但還是會有語意不清的時候。 常見狀況:講話過於簡短,認為其他人都懂自己的意思,開始有「交朋友」行為。 家長協助的技巧:這時候的孩子多半已經開始理解「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可以藉由「角色扮演」的技巧,讓孩子思考當自己變成他人時,會有什麼感受,讓孩子建立換位思考的能力,幫助社交更順暢。 4 歲. 理解能力:可以理解「真實」與「故事」之間的區別,有邏輯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