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1 IRR =

    0.000 USD

搜尋結果

  1. 2012年4月1日 · 这部可谓大获全胜的伊朗影片看起来基本上无害”,然而柏林电影节的评审之一伊朗导演贾法尔·帕纳西因被伊朗当局监禁而导致的缺席所引起的声援浪潮却也令别离的获奖多少染上了一些暧昧的政治色彩此外有趣的是曾因发表支持帕纳西等人的言论而面临禁拍危险的法哈蒂, 在获奖之后表示自己“只是个拍电影的,更情愿在不冒险的情况下自由创作”,并在谈及审查制度时说“我们也学会如何避开一些题材和内容的陷阱,如何在挑战官方的底线时又能说服他们过审”。 而在另一次访谈中,法哈蒂的回答更像是别有深意:“当我拍摄电影时,我会预设我的观众像编剧一样聪明,能够看出其中的复杂性。

  2. 2023年11月7日 · 据我身边的一位在伊朗待过的相当长时间的朋友说法,伊朗导演Asghar Farhadi拍摄的《一次别离》,以相对客观和完整的视角,展现了现代普通伊朗人的生活。 出乎我的意料,这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作不仅仅展示了日常生活的切面,还让我仅仅感受到社会矛盾背后的无奈。 它巧妙的通过一对中年夫妇的离婚,展现了伊朗社会的多个层次的矛盾。 标题中的“分离”,既指夫妻之间,也指社会的阶级的分离。 小矛盾和大冲突. 先来简单看看《一次别离》故事的结构。 一场小的矛盾和一场大的冲突,构成了整部电影。 小的矛盾发生在电影一开始,Nader和Simin是一对正在闹离婚的中产夫妇的争吵,争吵的内容是出国还是留守。 接着,电影展现了中产阶级的矛盾逐渐传导到了底层的过程,小的矛盾逐渐引发了两个家庭的冲突。

    • 01 莱拉:伊朗女性对家庭的复杂情感
    • 02 生活:作为电影创作的方法
    • 03 群像:电影中的多样人物

    对女性地位和生存状况的关注是伊朗电影的传统。早在2000年,贾法·帕纳西执导的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生命的圆圈》(The Circle, 2000)就呈现七位伊朗女性不同的命运。 在202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另一部伊朗电影《司机的白日梦》(Imagine, 2022)也以群像的方式从各个层面伊朗女性的当下的生活。但与《司机的白日梦》极强的形式感不同的是,《金币灰黄》采取了一种非常写实的思路和手段来描绘莱拉这个角色。 有观众评论这是一个大女主“爽”文式的电影,但其实不然,影片里呈现了以莱拉为代表的伊朗女性甚至是亚洲女性身上那种对家庭真实的复杂的情感。 四十岁的莱拉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庞大家庭的顶梁柱和经济来源,同时她也急迫地试图为这个家庭找到一个出路。她向自己的兄弟们提议,在购物中心买...

    不断关注生活的真相,追求生活的质感,这是伊朗电影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金币灰黄》演员佩曼·莫阿迪非常认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和阿斯哈·法哈蒂电影中对自然表演的追求,在他看来,这种表演方式与生活的真实息息相关。 而导演鲁斯塔伊的创作方法就是将真实的生活作为电影的材料,对于他来说,电影和生活存在着非常强烈的互惠关系。 影片的开场,是莱拉的弟弟阿里尔扎因为工厂关门被辞退的场景。这个场景看似和影片的主线没有关系,但其实意味深长。我们可以整个工厂中有非常多的工人,而阿里尔扎只是其中的一个。这么多工人离开工厂回到家时,他们各自的处境都不会比阿里尔扎好到哪里去。鲁斯塔伊通过这样一个开场,来试图让观众意识到,莱拉家中的这些混乱和崩溃的场景并非是一个个案,而是大部分伊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莱拉的父亲伊...

    《金币灰黄》中出场的人物众多,还有大量的室内和对话戏份,但影片还是较好地塑造了多个特色鲜明的形象。 莱拉家中有四个兄弟,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处事方式都不一样。肥胖的帕尔维兹的工作是看守商场的公共厕所,他和他的家庭对生男孩有一种非常病态的渴望,这导致他的孩子越来越多。法哈德则是一个健壮的肌肉男,莱拉家中的电视常常放着摔跤比赛,这和他的人物形象有关。马努切尔希望通过投机取巧来获得成功,曾打算进行一场租车骗局来赚钱。在影片一开始被解雇的阿里尔扎不仅没有收到工资,在离开工厂后也是一直赋闲在家,在很大程度上,他是这个家庭最能帮助莱拉的人。 影片中在我看来最有趣的其实是莱拉的父母。莱拉的父亲伊斯梅尔似乎是这个家庭最大的“恶人”。但鲁斯塔伊的剧本也并没有完全归罪于他,从伊斯梅尔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孩子...

  3. 2011年2月15日 ·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 法国. 语言: 波斯语. 上映日期: 2012-11-13 (中国大陆) / 2011-02-15 (柏林电影节) / 2011-03-16 (伊朗) 片长: 123分钟. 又名: 伊朗式分居 (港) / 分居风暴 (台) / 内达与西敏:一次别离 / 纳德和西敏:一次离别 / 纳德和西敏:一 ...

    • (247.8K)
    • 剧情 / 家庭
    • 阿斯加·法哈蒂
    • 阿斯加·法哈蒂
  4. 1998年9月9日 · 在伊朗的一个小镇里有一个10岁大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男孩他与普通孩子唯一的不同就是双目失明但上帝却给了他极好的听觉。 所以,他的工作是在乐器行当调音师,以及创作自己的音乐。 每天,他坐车去一个生产乐器的作坊,穿梭于都市的喧闹声中,用耳朵感受世界。 严格意义上讲,影片并没有给出什么故事,而是以一幅幅让人印象深刻的构图,探索人类与声音的关系,让观众静静地用心去体会,去感觉。 《天籁无声》获邀参加1998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获得"特别关注"在内的三个奖项,被影评人Harlan Kennedy誉为是此次影展中最优秀的影片。 万籁俱寂的演职员 · · · · · · ( 全部 7 ) 莫森·玛克玛尔巴夫 导演. Tahmineh Normatova 饰 Khorshid.

    • (2K)
    • Tahmineh Normatova
    • 莫森·玛克玛尔巴夫 Mohsen Makhmalbaf
  5. 2013年8月13日 · 电影我在伊朗长大原著作者玛嘉·莎塔碧在出版的漫画序言中谈及自己的创作初衷时说「人们谈起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伊朗曾经就是波斯),总是将她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我作为一个在伊朗长大的伊朗人知道这个形象远非真实正因为此创作我在伊朗长大对我来说才这么重要。 我认为,不应该根据少数几个极端分子的恶劣行为而对整个国家做出评判;我也不希望人们忘记那些为了捍卫自由而在狱中失去生命、在两伊战争中丧生、在各种暴政统治下遭受折磨或被迫离开亲人和祖国的伊朗人。 人可以原谅,但绝不应该忘记。 」 玛嘉受从小切身感受与家庭影响,在政治上信仰共产主义。 她出生于1969年,此时苏联正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红色政权日益扩展,共产主义在中东的势力亦在极力扩张。

  6. 1999年9月6日 ·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编剧: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主演: 纳格·阿萨迪 / 贝赫扎德·杜兰 / 罗沙·卡拉姆埃尔米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 法国 语言: 波斯语 上映日期: 1999-09-06(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118分钟 又名: 风再起时(港) / 风带着我来(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