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4日 · 美墨邊境的索諾拉沙漠不時可見散落棄置的屍骨或是亡者的遺留物。 因為有成千上萬無證移民企圖從墨西哥跨越邊界進入美國。 只是,這趟理應邁向美好未來的希望之旅(雖然非法),很多人無法走完,很多家庭從此支離破碎。 近30年來,美國逐步加強邊境管理,1993年開始,在所謂「威懾預防」政策之下,邊境巡警透過在城市近郊頻繁且大規模的巡邏查緝,將無證移民從原本穿越城市的路線上移除,然後把他們推向嚴苛的自然環境。 過去這些遷移者貼近城市,相對而言安全,如今則被迫到險惡的沙漠中尋找越境路線,美國政府等同於把邊境治理的成本轉嫁給沙漠,以嚴苛的自然環境來恫嚇無證移民的越境企圖。 《敞墳之地》記錄的就是這些邊境穿越者每天面對的暴力與死亡。

  2. 2021年5月14日 · 迪士尼動畫《尋龍使者:雅》中,世界因女主角們願意對話、重拾彼此信任而重生。放到司法視角,長期在法庭上鮮少能直接對話加害者、被害者雙方,是否可能透過2019年終於入法的「修復式司法」,找到彌合傷痛的一種可能?

    • 笑點與幽默潛藏的殘酷性
    • 友善而促進知識的幽默,可能嗎?
    • 當心嘲笑帶來的同溫層效應
    • 用真心與愉悅的笑重建關係

    「笑點」的形成是複雜的。所謂「幽默感」其實受到文化社會脈絡的高度影響。不同族群、不同個體覺得好笑的事,各有不同。羅馬哲學家陸克瑞提烏斯(Lucretius)曾說,「對一個人是肉,對另一個人是毒」,一個笑話對一個人是笑話,對另一個人只是無聊,甚至是嚴重的傷害!當一個笑話「不好笑」,輕則也許是笑點已經冷了、沒意思了,重則如同話語之刃,割劃別人血淋淋的傷口。這時,這手持話語之刃的人,推說「這只是開玩笑」,無異又再嘲弄了對方的嚴肅,宛如戳下第二把鈍刃。 「笑」不是愉悅的嗎?怎麼會變成這麼殘酷? 關於幽默,在哲學上大致有三種主流解釋,一是「優越感理論」,一是「違和感理論」,還有一種是「釋放理論」。這三者,分別以顯示自己比對方優越、發覺某種不協調或違和感、釋放緊繃的能量,來解釋一個笑話或幽默橋段是如何形...

    柏拉圖的對話作品《饗宴》(Symposium)裡有個虛構角色蒂歐提瑪(Diotima),依照柏拉圖的設計,蒂歐提瑪是一位有智慧的女祭司,透過對話引導蘇格拉底認識什麼是真正的愛與美。在對話過程中,當蘇格拉底沒有意識到自己說出了自相矛盾的主張,她笑了,並點出蘇格拉底的矛盾。柏拉圖另一篇對話錄《泰鄂提得斯》(Theaetetus)裡,換成由蘇格拉底擔任這引導的角色,在與年少的泰鄂提得斯進行對話的過程中,泰鄂提得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回應其實是答非所問,蘇格拉底點出他的荒謬,親暱地稱呼他「你這可笑的傢伙」。實際上,在古希臘文中,「荒謬的」與「可笑的」是同一個字(γέλοιος),字源上可以從「笑」的動詞(γελάω)來分析。點出對方的荒謬,同時也是點出對方的可笑之處。如果套用優越感理論,這裡的娛樂效果在...

    幽默的優越感理論,固然不能全面性地解釋「笑」這一回事,也不能完全適用於柏拉圖對幽默的運用,但卻很適合拿來解釋敵人之間做為武器的「笑」,提醒我們注意到「笑」可能的殺傷力。一個不經意的玩笑,在想法相近的朋友間,是分享趣味的語言。然而,「笑」也可以轉變為攻擊敵人的武器。嘲笑敵人,意味著我方站在一個優越的高位,去揭示敵人的醜態,以「笑」標示出對方是低於我們的。希臘文的「醜」與「可恥」也是同一個字(αἰσχρός)。一如我們的文化中會以讓對方「出醜」的方式來貶抑對方,古希臘的文化也是這樣;而嘲笑對方出醜,是在強化對方可恥的感受,是用笑聲剝奪對方的榮譽與尊嚴,好將對方壓得更低。又如我們的文化中,敵對雙方會互相撂下狠話:「看誰能笑到最後!」在古希臘文化中,「笑」儼然是雙方尊嚴競賽中的致命武器,只有勝利者才...

    要能一起笑,背後需要共享相當程度的想法與感受。柏拉圖的理想城邦是,整個城邦的人們會為相同的事感到高興,為相同的事感到傷痛。如果達到這種狀態,這一起哭、一起笑的情緒,還能更加強彼此友善的認同,使共享程度更為提高,在互信基礎上促進溝通,形成一個良性溝通的循環。但在達到這樣的狀態前,有事還是不開玩笑地好好釐清,至少避免「笑」可能挾帶的殺傷力,不論開玩笑的人是否意識到這可能的傷害。 《理想國》第五卷裡,有一個很成功的例子,移除了挾帶著性別歧視的「笑」:在提出女性與男性應受同樣的教育時,由於希臘有裸身進行體育訓練的習慣,一大群女子裸體運動的想像畫面,著實使這群男性對話者感到「太可笑了!」但對話錄中的蘇格拉底,義正嚴詞地指出兩性平等受教育的好處,並反過來指責「笑這些女人的男人」是對自己在笑什麼都不知道。...

  3. 來自花蓮秀林太魯閣族的 Ciwang Teyra ,35歲,目前任教於台大社工系,出身原運領袖家庭,父親Teyra Yudaw是推動太魯閣族正名 的重要推手 。 她在父親、自己、族人、其他原民青年身上,看見跨世代存在的原漢歧視。 而這個「原」罪 ,也開啟她從事原住民歷史創傷、原住民社會工作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Ciwang發現儘管社會在進步,對原民無心的「微歧視」,仍在強化各種刻板印象,對原住民帶來身心負面影響以及身分認同危機。 就像一般人以為原住民飲酒過量,然而釀酒在原住民傳統文化是相當珍貴的飲品,不可能拿來豪飲。 不論是美加學者的研究、或Ciwang的 田野調查 當中皆發現,現代原住民過量飲酒的現象,是他們面對創傷跟適應壓力的方法。

  4. 2021年8月6日 · 2001年推出的日劇《HERO》,描述一名中學畢業、上班時喜愛一身便服與牛仔褲的檢察官久利生公平(木村拓哉飾),在偵查犯罪的過程中,常以他獨特的視角和洞察力,讓事實的真相大白。 《HERO》播出時引起非常熱烈的迴響,甚至影響了許許多多台灣的司法人員,只要提到「HERO」二字,總代表一個令人期待、「精緻偵查」的檢察文化。 多年後,電視台又陸續推出了特別篇、第二季劇集,甚至也有電影版的《HERO》。

  5. 2022年7月30日 · 1989年12月,羅馬尼亞革命展開幾天後,一名士兵守衛著祕密警察使用的地下通道。 (攝影/Patrick ROBERT/Sygma via Getty Images) 民族學家的一個毛病就是會過度採納主要訪問對象/朋友的觀點,而未意識到他們或許集體擁有強烈的偏見,並努力想讓我們相信。 其中一種這樣的觀點,我們或許可以稱之為「恐懼帝國」範式(“empire of fear” paradigm)。 受到冷戰思維影響,這種觀點認為共產政權奠基於恐怖與鎮壓,而祕密警察是其主要打手。 雖然當美國大使館的人向我傳輸這一套想法時,我將之視為一種冷戰意識形態而不屑一顧;但隨著我在1980年代逐漸發現祕密警察對我的嚴密監視程度,並吸收了我周遭人們的世界觀,我慢慢接受這種說法。

  6. 2020年9月4日 · 《秘密森林》是一部描寫檢察官和警察間如何聯手打擊犯罪的韓劇,特別側重檢察官對於蒐證上是如何判斷及發動。 第一季的主軸是針對檢察體系內部貪腐,一位小檢察官和警員如何攜手合作,演出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故事;第二季則是側重在檢警關係的描述。 其實《秘密森林》已經推出一段時日,為何筆者會遲遲沒有點開手機上的網飛(Netflix)連結? 明明每次登入都會出現在熱門推薦區,卻視而不見? 這大概出於自身職業的壞習慣,作為一位從事刑事審判的工作者來說,對於描述刑事犯罪、司法實務的戲劇通常會下意識的閃避,一來是每天的日常實在不需要透過戲劇再來一次,二來是看這類型戲劇的時候,難免會用比較挑剔的心態,常常不知不覺變成糾察隊,看劇時一心二用,只記得劇組在哪邊出錯要被拿來說嘴,本末倒置失去了追劇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