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0日 ·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金門縣。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設立但無法管轄的縣級行政區,請見「 金門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金門縣 ( 閩南語 白話字 :Kim-mn̂g-koāiⁿ [1] , 莆仙語 興化平話字 :Ging-meóng-gā̤ⁿ)是 中華民國 福建省 的 縣 ,位於 廈門灣 九龍江 口 [2] [3] ,由 金門本島 、 烈嶼 、 大膽 、 二膽 等12個 島嶼 組成,並代管原 莆田縣 屬 烏坵 ;縣內轄有3 鎮 、3 鄉 ,其中縣治及最大城市為 金城鎮 。 在中華民國法律中,屬於 台灣地區 。 金門古名浯洲,又名仙洲、浯江、浯島 [4] [5]:29 ,自古屬福建 同安 所轄, 民國 四年(1915年)始創縣治 [6] 。

  2. 金門縣 ( 閩南語 白話字 :Kim-mn̂g-koāiⁿ [1] , 莆仙語 興化平話字 :Ging-meóng-gā̤ⁿ)是 中華民國 福建省 的 縣 ,位於 廈門灣 九龍江 口 [2] [3] ,由 金門本島 、 烈嶼 、 大膽 、 二膽 等12個 島嶼 組成,並代管原 莆田縣 屬 烏坵 ;縣內轄有3 鎮 、3 鄉 ,其中縣治及最大城市為 金城鎮 。 在中華民國法律中,屬於 台灣地區 。 金門古名浯洲,又名仙洲、浯江、浯島 [4] [5]:29 ,自古屬福建 同安 所轄, 民國 四年(1915年)始創縣治 [6] 。 全縣通行 金門话 (烏坵通行 烏坵話 ),與 臺灣話 均屬 閩南語泉漳片 ,可互通。 在同安縣的歷史上,金門一地有「無金不成銀」、「無金不成銅」 [註 1] 的俗諺。

    • 縣徽
    • 福建省(已虛級化)
  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門 舊名浯洲,又有仙洲、浯江、浯島諸稱 [1] 。 金門 自古屬 福建 同安縣 所轄,民國四年始創縣治 [2] 。 金門一地在同安縣的歷史有著重要地位,有「無金不成銀」、「無金不成銅」 [註 1] 的俗諺。 金門原名浯州,因其地形格外的重要,顯得「固若金湯,雄鎮海門」,金門這個地名由此而來。 晉朝 五胡亂華 時因百姓不甘受外族統治紛紛南遷,成為最早到金門的人民。 唐朝時金門便有牧馬區當時跟隨馬監來金門的有將佐衛傑、李俊、王、錢,民國四年,金門設縣,民國26年至34年 抗日戰爭 期間被日本攻佔,民國38年 中華民國政府 退守台灣,以金門作為反共的第一要塞。 史前時期 [ 编辑] 金門島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至8000年前。

  4. 其他人也問了

    • 歷史
    • 地理
    • 政治
    • 旅遊
    • 外部連結

    明洪武年間江夏侯周德興戍海疆,建築金門城以禦倭寇。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總兵陳龍移駐後浦,金門軍政、經濟中心逐漸轉移,包括金門鎮總兵署、浯江書院紛紛設立,地方官員及鄉紳亦捐資修築海堤、城隍廟、奎閣等,地方經濟也蓬勃發展,構成今日城區的主要區域。 1915年金門縣設縣,金城地區隸屬第一都,1935年試行地方自治時改第一區,1945年改珠浦鎮,1946年與古湖鄉合併為珠美鎮,1949年古寧頭戰役後設立「城廂區公所」,隸屬金門第二民政處,管轄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四個里,1950年5月金門行政公署成立,1953年2月恢復縣制後實施地方自治,選舉鎮長,改稱為金城鎮,1965年九月併編金山鄉(除東洲併入金寧鄉外)餘金水、古城、珠沙、垵湖、賢庵等五個行政村,包括原轄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四個里,計九...

    地形與水文

    金城鎮的地形大致可以分為東北部紅土台地、西南部淺丘平原以及海岸帶,最高點太文山海拔79米。紅土台地遭流水侵蝕,地形崎嶇,淺丘平原海拔不超過30米,海岸以沙岸為主,東沙溪、浯江溪流經鎮境。

    氣候

    金城鎮氣候溫和,5月至10月的平均氣溫均在25度以上,1月平均氣溫12.9度,7月平均氣溫28.2度。4月至9月降水量均在100毫米以上,10月至3月均在40毫米之下,降水來源主要為梅雨和颱風雨。

    人口

    根據金門縣政府民政處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3年底金城鎮戶數約1.3萬戶,人口約4.3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1,989人,是金門縣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在中華民國所有鎮中人口密度排行第五高[註 1]、。鎮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西門里與金水里,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1,056人與2,476人,其中西門里也是金門縣人口最多且唯一超過1萬人的村里。

    歷任首長

    1. 珠浦鎮長:許乃協 2. 城廂區長:蔡世英 3. 金城區長:王秉垣 4. 縣府派代:洪安鎮 5. 金城區長:吳水池 6. 金城鎮長:王秉垣→廖國雄→丘員 7. 試辦民選鎮長:石炳炎 正式民選後 1. 第1、2屆鎮長:許績永 1.1. 副鎮長代理:符文敏 2. 第3、4屆鎮長:鄭慶利 3. 第5屆鎮長:徐文理(任內過世) 3.1. 副鎮長代理:陳世基 3.2. 第5屆補選鎮長:許永鎮 4. 第6、7屆鎮長:許金象 5. 第8、9屆鎮長:蔡輝詩 6. 第10、11屆鎮長:石兆瑉 7. 第12、13屆鎮長:李誠智(現任)

    鎮政組織

    金城鎮公所是金城鎮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鎮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金城鎮的自治監督機關為金門縣政府。鎮長由全體鎮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金城鎮公所並置鎮政會議,為鎮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鎮長之下,設有6課2室等8個內部單位。 金城鎮民代表會是金城鎮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金城鎮全體鎮民立法和監察鎮政。鎮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金城鎮民代表會共有11位鎮民代表,選區劃分上為不分區,主席、副主席由11位鎮民代表互選產生。

    行政區

    1. 北門里、西門里、東門里、珠沙里、古城里、金水里、南門里、賢庵里

    古蹟風貌

    1. 邱良功母節孝坊(國定古蹟) 2. 文臺寶塔(國定古蹟) 3. 水頭黃氏酉堂別業(國定古蹟) 4. 虛江嘯臥碣群(國定古蹟) 5. 金門朱子祠(國定古蹟) 6. 清金門鎮總兵署(縣定古蹟) 7. 魁星樓(奎閣)(縣定古蹟) 8. 豐蓮山牧馬侯祠(縣定古蹟) 9. 莒光樓(縣定古蹟) 10. 小西門模範廁(縣定古蹟) 11. 明遺老街(明故老街):金門現存最古老的街道。 12. 金門守禦千戶所城(金門城)、北門城樓 13. 漢影雲根碣(縣定古蹟) 14.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縣定古蹟) 15. 燕南書院

    其他景點

    1. 天后宮 2. 古崗湖 3. 吳公亭 4. 金水國小 5. 建功嶼 6. 海濱公園 7. 珠山聚落 8. 歐厝聚落 9. 模範街 10. 藥井 11. 水頭古厝 12. 水頭碼頭延平郡王祠 13. 石雕公園及伯玉亭 14. 牧馬侯祠 15. 浯島城隍廟 16. 得月樓 17. 酉堂別業 18. 翟山坑道 19. 觀音亭

    金城鎮公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金門縣政府 為 中華民國 福建省 金門縣 最高層級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在 中華民國政府 架構中為 縣 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金門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 行政院 內政部 。 金門縣政府是轄下各鄉、鎮的地方自治監督機關。 沿革. 民國4年(1915年)4月9日,奉批令成立縣治,設縣知事。 民國26年(1937年),對日抗戰時期日軍佔領金門,金門縣政府暫時搬到大嶝鄉上租借民房( 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 )辦公。 民國38年(1949年)11月,古寧頭戰役結束後,金門縣政府建制被撤銷,金門全境實施軍管,地方自治暫停。

    • 李文良
    • 謝世傑
    • 地方制度法、金門縣政府組織自治條例
    • 陳福海
  6. 金門縣政府 為 中華民國 福建省 金門縣 最高層級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在 中華民國政府 架構中為 縣 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金門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 行政院 內政部 。 金門縣政府是轄下各鄉、鎮的地方自治監督機關。 沿革 [ 編輯] 民國4年(1915年)4月9日,奉批令成立縣治,設縣知事。 民國26年(1937年),對日抗戰時期日軍佔領金門,金門縣政府暫時搬到大嶝鄉上租借民房( 大嶝金門縣政府舊址 )辦公。 民國38年(1949年)11月,古寧頭戰役結束後,金門縣政府建制被撤銷,金門全境實施軍管,地方自治暫停。

  7. 金門縣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聲稱,但並無任何實質管轄的 縣級行政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中劃入 福建省 泉州市 。 由於 第二次國共戰爭 兩岸分治之後,自1970年12月將該建制下唯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控制的大小嶝地區劃入 同安縣 後,該行政規劃就只處於自我聲稱而未能 實施正式管轄 ,事實上這裡一直以來皆是 中華民國 福建省 金門縣 進行統治與管轄。 縣政府駐金城鎮。 歷史 [ 編輯]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 編輯] 金門縣地原屬 思明縣 。 1914年7月,析思明縣設立金門縣,隸屬 廈門道 。 民國17年(1928年),廢除 道制 ,金門縣直屬 福建省 。 1933年 福建事變 發生後,12月11日,金門隸屬 中華共和國 泉海省(12月13日更名為 興泉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