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英語: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一般称为 艾滋病 ( AIDS ) [註 1] ,是一种由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英語: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簡稱 HIV ,又稱 愛滋病毒 [10] ) 感染 造成的疾病 [11] [12] [13] 。 目前,该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一旦感染艾滋病毒,就会终生携带,但通过妥善治疗,艾滋病毒可得到控制 [14] 。 HIV以人体的 免疫系统 作为攻击目标,在没有任何治疗手段介入的情况下,艾滋病感染者的 免疫系统 将逐渐被HIV摧毁,直至丧失几乎所有免疫能力。

  2. 2024年3月18日 ·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英語: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一般稱為 愛滋病 ( AIDS ) [註 1] ,是一種由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英語: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簡稱 HIV ,又稱 愛滋病毒 [10] ) 感染 造成的疾病 [11] [12] [13] 。 目前,該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人們一旦感染愛滋病毒,就會終生攜帶,但通過妥善治療,愛滋病毒可得到控制 [14] 。 HIV以人體的 免疫系統 作為攻擊目標,在沒有任何治療手段介入的情況下,愛滋病感染者的 免疫系統 將逐漸被HIV摧毀,直至喪失幾乎所有免疫能力。

  3. 其他人也問了

    • 與愛滋病的差異
    • 歷史與現狀
    • 生物學
    • 醫學

    雖然HIV與愛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簡稱AIDS,又稱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常一起提到,但是兩者是不同的概念。簡單來說,HIV指的是「病毒」,但是愛滋病指的是因免疫系統能力下降而出現的「感染」, HIV感染者不會馬上發病,而是要呈現發病的狀況才會稱為愛滋病。

    起源

    病毒最早出現在1920年代的非洲金沙萨,由非洲中西部的灵长类动物傳給人類,後來愛滋病毒由此處開始蔓延全球。

    發現

    艾滋病最早是於1981年在美國被識別,受到當時里根保守政府的忽視。但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以及有識的醫生與科學家的持續工作下,累積了信服性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艾滋病有一定的傳染性致因。 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專門研究逆轉錄病毒與癌症關係的法國病毒學家吕克·蒙塔尼及其研究組於1983年首次從一位罹患晚期卡波西氏肉瘤的愛滋病人(首字縮寫LAI)的血液及淋巴結樣品中,分離到一種的新的反轉錄病毒;他們發現這種病毒不同於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而是一種慢病毒,他們將之命名為「免疫缺陷相關病毒」(Immune Deficiency-Associated Virus, IDAV)。大西洋另一邊,蒙塔尼埃當時的合作者,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美國生物醫學科學家羅伯特·加羅(Robert Gallo)及屬下也從一些細胞株系中分離到新病毒,並將之命名為「IIIB/H9型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 cell Leukemia Virus-IIIB/H9, HTLV-IIIB/H9);加羅小組首次於1984年在《科學》期刊發表論文,論證了這種新病毒與艾滋病的病原關係。 1986年,該病毒的名稱被統一...

    全球大流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HIV/AIDS統計報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在2004年,全球估計有四千萬人(3590至4430萬人)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相伴生存(被感染),其中五百萬人(430至640萬人)屬於新發感染病例,另外,有三百萬人(280至350萬人)死於艾滋病。這些數字並在不斷增長中,其中,東亞、東歐、中亞等地區漲幅最快。感染最嚴重的地區仍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亞與東南亞。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屬於慢病毒屬,是一種潛伏期極長的逆轉錄病毒。HIV分為兩型:HIV-1與HIV-2。多數國家的HIV感染是由HIV-1造成的,並且感染HIV-1後超過90%的患者會在10-12年內發病成為艾滋病;HIV-2主要分布在西部非洲,其感染往往沒有相關的病症。

    傳播途徑

    愛滋病毒是透過交換體液來傳播的,具體是指: 1. 血液 2. 直肠液 (英語:rectal fluid) 3. 精液、预射精液 4. 陰道分泌液 5. 母乳 最常見的傳染途徑是:進行陰道或肛門性交,共用沾污了的針筒,受病毒感染的母親傳播給嬰兒 (懷孕、分娩或哺乳)。相反,以下途徑不傳播病毒: 1. 空氣 2. 昆蟲 3. 唾液、淚、汗液

    預防

    正確的避孕套可大幅降低感染HIV的機率,但亦非天衣無縫。 暴露愛滋病毒「後」預防性投藥(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暴露於感染風險後(如發生危險性行為、針扎或其他血液體液交換接觸),72小時内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每次療程28天)可有效降低愛滋病毒感染機率。 治療作為預防(Treatment as Prevention):已感染者服用愛滋病藥物對預防傳播的效果極佳,血清相異伴侶中之血清陽性一方可經由穩定服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陰性之一方。 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於暴露愛滋病毒之風險行為前使用抗愛滋病毒藥物也可大幅減少服用期間的感染機率。目前針對PrEP的藥物,僅有舒發泰一款,分為每日服用(daily)或有可能感染前先服用(event-driven)。針對愛滋病毒血清相異伴侶而言,陰性之一方若每日服用,其避免感染愛滋病毒的效果可達100%。

    治療

    今天病人通过服用不同的药物攻击在不同的阶段艾滋病病毒。这些药物包括: 1. 抑制蛋白酶抑制艾滋病病毒活动所需要的蛋白酶的活动。通常也可以用来抑制复制活动。如Saquinavir, Indinavir, Ritonavir, Kaletra, Nelfinavir等藥物。 2. 抑制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RTIs)抑制逆转录酶的活动。逆转录酶是艾滋病病毒用于复制的酶,缺乏这种酶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建立RNA和DNA。它有三种形式: 2.1. 非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如Nevirapine, Efavirenz等藥物 2.2. 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如齐多夫定(AZT), 司它夫定Stavudine(d4T), Didanosine(ddI), Zalcitabine(ddC), 拉米夫定3TC), Abacavir(AZT+3TC) 3. 抑制进入的药物抑制艾滋病通过溶解寄主细胞的膜进入细胞内。 建立对HIV疗法的课题面临很多困难。每一种有效的药物都有副作用,通常是严重的或是致命的。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严重的恶心、腹泻、肝臟的损毁和衰竭、...

  4. 中國科學院 院士 曾毅 依据血清檢測显示已知作为艾滋病 病原 的HIV最早於1982年以进口血液制品形式進入中國大陸,並於1982年开始感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5] [6] 。 1990年代,艾滋病疫情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主要集中于 云南 边境吸毒者群体中,并且逐渐以各种传播方式扩散到了全国各地,形成了第一波HIV流行。 [7] 由于政府医疗部门对疾病认知不足、行政部门渎职瞒报等多方面原因, [8] [9] [10] 造成了以 河南血祸 为代表的第二波HIV流行。 [5]

  5. 台灣愛滋病情況. 台灣 於1984年12月发现首例 艾滋病 个案。 1990年 中華民國政府 公佈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條例 ,2007年修正法令名稱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 ,是防治愛滋病以及感染者權益保障的主要法律。 截至2022年5月,中華民國國內感染HIV者,本國籍有42,718人,外國籍有1,492人,總計44,210人。 [1] 疫情. 台灣愛滋感染人數逐年統計 (至2010年) 台灣 在1984年12月首次发现艾滋病个案,在一名外籍过境旅客验出,由後被譽為「臺灣愛滋病之父」的 莊哲彥 所發現,并在1986年2月底首次发现台湾人感染案例。 依照 中华民国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到2017年6月的統計,本國愛滋病感染總人數已達34,778人感染。

  6.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英語: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 and AIDS ,缩写 UNAIDS )是全球范围内组织、推广及协调世界艾滋病运动的机构。 规划署旨在唤起全球对 艾滋病 的认识并作出承诺,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 联合国 系统的多样性,使其成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强有力的和独特的合作伙伴,以减缓艾滋病流行及减轻其对发展造成的影响。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加强和支持对 HIV 和艾滋病的积极对抗,包括预防HIV的传播、对感染病毒的人群提供支持和照顾、降低HIV对个人和社群的感染性,以及减轻病症对社会及个人的影响。

  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世界艾滋病日 (英語: World AIDS Day )訂於每年的 12月1日 。 1987年8月,這個紀念日最早由 世界卫生组织 的两名官员詹姆士·W·邦恩和托马斯·内特提出, [1] [2] 自1988年開始,本日正式被訂為世界艾滋病日 [3] 。 这天旨在提高公众对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引起的 艾滋病 在全球传播的意识,並對死於該疾病的人表示哀悼。 截至2019年,艾滋病已造成全球3270萬人死亡。 而據估計,共有3800萬人攜帶HIV病毒 [4] 。 因此,艾滋病已成為全世界有史以來最重要的 公共卫生 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