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開埠初期歷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香港開埠初期,指英國1840年代清朝 割讓香港 開始,至1898年租借新界為止。 當時 英屬香港 從一個地瘠山多、水源缺乏的小 漁村,興起逐步發展成一個 自由港 及 轉口港,取代 澳門 在 廣東 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同一時期,廣東頻頻陷入戰爭和動亂,廣東居民大批逃入香港,富商大賈也把資金轉入相對穩定的香港 [1],香港此時發展以 轉口貿易 為主 [2]。 割讓香港. [編輯] 主條目: 割讓香港. 1842年至1898年,大清先後三次割讓 新安縣城 城外50公里的香港島、九龍半島及租借新界予英國,合稱 割讓香港。 香港自古是中原邊陲,當初連英國人也埋怨香港「荒蕪、不衛生、無價值」,後來才發掘到它是優良港口。 [3]

  2. 香港開埠初期歷史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開埠初期,指英國1840年代清朝 割讓香港 開始,至1898年租借新界為止。 當時 英屬香港 從一個地瘠山多、水源缺乏的小 漁村,興起逐步發展成一個 自由港 及 轉口港,取代 澳門 在 廣東 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同一時期,廣東頻頻陷入戰爭和動亂,廣東居民大批逃入香港,富商大賈也把資金轉入相對穩定的香港 [1],香港此時發展以 轉口貿易 為主 [2]。 割讓香港. 1842年至1898年,大清先後三次割讓 新安縣城 城外50公里的香港島、九龍半島及租借新界予英國,合稱 割讓香港。 香港自古是中原邊陲,當初連英國人也埋怨香港「荒蕪、不衛生、無價值」,後來才發掘到它是優良港口。 [3]

  3. 香港歷史 始於超過公元前3萬年的 舊石器時代 於 華南 及 中南半島 一帶活動的 百越族,其後被 秦朝 征服 後方踏入 信史 的開端,但地處華南一隅的偏遠荒蕪邊陲,一直人口稀少並只有漁業及少量農業活動,在1841年 香港開埠 前於歷史舞台上的影響 ...

  4. 香港開埠日(英語: Hong Kong Foundation Day ) [1] [2] [3],又稱香港日或香港節 [4],是香港的一個週年紀念日,指英國與大清政府的代表簽訂了《穿鼻草約》之後,在1841年1月26日正式殖民香港,並將香港開放為自由港 [5] [6],即香港開埠。

  5. 2024年9月8日 · 香港繁體. 工具. 香港歷史 始於超過公元前3萬年的 舊石器時代 於 華南 及 中南半島 一帶活動的 百越族,其後被 秦朝 征服 後方踏入 信史 的開端,但地處華南一隅的偏遠荒蕪邊陲,一直人口稀少並只有漁業及少量農業活動,在1841年 香港開埠 前於歷史舞台上的影響微乎其微;自 割讓 與 大英帝國 並成為 自由港 後,方發展為 東南亞 與 中國 之間的重要 轉口港。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至 改革開放 前,東南亞與中國內地的貿易全部停止,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工商 製造業 城市,其後成為東亞首屈一指、與 新加坡 並駕齊驅的 國際金融中心。

  6. 香港開埠日 (英語: Hong Kong Foundation Day) [1][2][3],又稱香港日或香港節 [4],是 香港 的一個週年紀念日,指英國與大清政府的代表簽訂了《穿鼻草約》之後,在1841年1月26日正式殖民香港,並將香港開放為自由港 [5][6],即 香港開埠。 詞源. [编辑] 香港人 主要說 粤语,而「埠」在粵語解作「碼頭」,而「開埠」的引申義可以解作「開放一個地方對外貿易」,因此「開埠日」此名稱反映英國殖民香港的初衷是開放成一個貿易港口 [7][5][6]。 另外,此名稱亦標誌香港不再受制於清朝「一口通商」政策下的貿易禁令 [8][9],在英國管治下,自由對外進行國際商業貿易活動成為合法的謀生途徑 [9][10]。 參考文獻. [编辑]

  7. 香港開埠至今,維多利亞城(今西上中環、金鐘、灣仔及銅鑼灣等地)一直是香港政府所在地和國際金融中心。 不少書籍都標示維多利亞城為香港的 首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