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re a standard set of Chinese character forms used to write Chinese languages. In Taiwan, the set of traditional characters is reg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tandardized in the Standard Form of National Characters.

  3. Orthodox forms that have not undergone simplification are referred to as traditional characters. Across Chinese-speaking polities, mainland China, Malaysia, and Singapore use simplified characters, while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u use traditional characters.

    • 定義及名稱
    • 歷史
    • 電腦中的使用
    • 傳統漢字稱呼及地位爭議

    漢字簡化運動後,「繁體字」一詞被用於與未被簡化的漢字對應。 傳承字 1. 是指未被簡化的漢字。在使用簡化字的地區,傳承字是歷史上流傳下來沿用至今,未加整理簡化或不需要整理簡化的字;而在漢字簡化之前或者尚未經歷漢字簡化的地區,傳承字是指前代已有的字,大致上就是新造字以外的字。在漢字構形屬性歷時演變的研究中,斷代測查樣本中前代樣本中已有的字,稱之為傳承字。 繁體字 1. 與簡體字相對,是結構相對複雜的漢字書寫字體,一般筆畫較多。在漢字簡化的過程中,一些漢字會簡化成簡單好寫的字體,稱為簡化字,而繁體字一詞就在這個過程中用來稱呼與其對應的未被簡化的漢字。在一些語境下,繁體字可以用來指代未經歷漢字簡化的地區使用的傳承字,或者已有簡化字的繁體字和沒有對應簡化字的傳承字的合集。 正體字 1. 與異體字相對...

    漢字簡化運動可追溯至新文化運動中關於文字及語文教言和國家發展的討論。 193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佈《國音常用字彙》(見現代標準漢語),確定了現代中國國語標準音系,還收錄了部分「破體」、「小字」等宋元以來「通俗的簡體字」。中國正式以國家體制推行簡體字是在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六月發佈《簡體字推行法令案》(編號001090002A008),1935年8月21日,教育部以部令11400號正式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公佈推行的簡體字為324個。1936年1月15日國民黨中央召開第五次政治會議,會上國民黨中央委員和考試院長戴季陶提交簡體字緩行提案,《第一批簡體字表》於是被暫緩執行。 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頒布《漢字簡化方案》,希望用簡化漢字的方式逐步達成掃除文盲的目標,是為掃盲運動之伊始。1...

    由於電腦及數位網路的廣泛應用,當代漢字現代化的標準重心漸轉移到電腦及網路中的漢字標準,這些標準又稱數位漢字。 由於臺灣是使用正體中文的地區中最早發展中文電腦者,且近年經濟發達,電腦中的「國際中文」長期以來,其實概指繁體(正體)中文,意即絕大部分軟體的國際中文版使用的是臺灣的用語和翻譯,此等軟體亦通行於港,澳地區或其他使用繁體(正體)中文的社群。由於臺灣和香港在一些用語上的分別明顯,不少開放原始碼軟體,例如GNOME和KDE的繁體中文版都分拆為「中文(臺灣)」和「中文(香港)」兩個版本,分別使用於臺灣或港、澳地區流行的翻譯用詞。現今,不少軟體中,繁體中文被分拆的更為精確,例如蘋果公司的iOS繁體中文版被拆分為「繁體中文(臺灣)」、「繁體中文(香港)」、「繁體中文(澳門)」和「繁體中文」。

    歷史語言學的角度

    回顧漢字的發展史,目前被認可的最早的漢字源流是甲骨文,由於當時創造的文字不多,同一個字常常表達多種意思,也就是所謂的「通叚字」。接著又經歷了金文與甲骨文竝存的時代,後來金文取代了甲骨文,成為了共同的文字,然而甲骨文與金文的字形多變,同一箇字往往有多種不同的寫法,類似於今日的異體字。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文字系統,然而各國文字在字形上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到了秦國統一六國後,官方卽著手於統一文字,「異體字」開始大量減少,字形由接近於圖畫過渡到了筆畫拉直的方正的小篆,筆畫也隨之減少。及至漢朝,文字又進一步趨於方正的字形,發展成了隸書,筆畫再次減少。再後來,隨著社會風氣之嬗變,文學藝術的不斷發展,又發展出了草書及楷書,文字的形態開始趨於穩定,其中又出現了不少的「異體字」,而在武則天臨朝時期,又創製了「則天文字」,於是又一批「異體字」流入漢字體系當中。在接著的朝代當中,雖然都使用趨於穩定的字形,然而歷朝歷代的用字標準均不相同,且因為新事物的顯現,不斷有新的字被創造出來用於表示新的概念,漢字在分化中不斷增加文字的數量,於是便有了「本義」與「引申義」、「本字」與「後起字」的...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以簡化字和未被簡化的傳承字為「規範漢字」,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文件中「繁體字」是簡化字的反義詞,「正體字」則是異體字的反義詞,簡繁體字的標準是《簡化字總表》,如「护」是簡化字,「護」是「繁體字」,而正異體字的標準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如「堤」是正體字,「隄」是異體字。《通用規範漢字表》於2013年6月5日正式頒佈,該字表整合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1955年)、《簡化字總表》(1964年初發表,最後修訂於1986年)、《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1965年)、《現代漢語常用字表》(1988年)以及《現代漢語通用字表》(1988年),成為社會一般應用領域的漢字規範,原有相關字表從即日停止使用。

    香港、澳門

    香港和澳門稱傳統漢字為「繁體字」,但有人因認為「繁體字」的「繁」含「繁瑣」之貶義,所以發起「繁體字」改稱「正體字」的運動,稱為「繁體字申遺」(申遺:申請世界遺產)。現時在香港,稱作「繁體字」、「正體字」的人都有,而且並不會像台灣般把新字形化的國字標準字體奉為「標準」或「正體」。老師教導學童書寫時,多以《常用字字形表》作主要參考,但不是唯一標準;印刷時經常使用傳承字形(舊字形)和儷式與蒙納式字形。這些都是香港人眼中的「繁體字」或「正體字」。

  4. The List of Commonly Used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is the current standard list of 8,105 Chinese characters publish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promulgated in June 2013. The project began in 2001, originally named the "Table of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5. 傳承字(英語: traditional Hanzi [1],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1] )是指未被简化的汉字。 在使用 简化字 的地区,傳承字通常是指没有被简化的汉字;而在汉字简化之前或者尚未经历汉字简化的地区,傳承字是指前代已有的字,大致上就是 新造字 以外的 ...

  6.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re one of the two commonly used form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s its name shows, it is the "traditional" written form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hat first came about during the Han Dynasty (shortly after the Qin Dynasty) in 206 BC

  7.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re a standard set of Chinese character forms used to write Chinese languages. In Taiwan, the set of traditional characters is re...

  1.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wikipedia 相關

    廣告
  2. Free tools and resources to help you create, publish and print books. Fiction and non-fiction writers alike can sell their books through major retail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