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般反聖嬰現象會隨著聖嬰現象而來,出現聖嬰現象的第二年,都會出現反聖嬰現象,有時反聖嬰現象會持續兩、三年。. 自1949年有記錄以來,1949年-1951年 [來源請求] 、1954年-1956年 [來源請求] 、1964年-1965年、1970年-1971年、1973年中-1976年、1984年底-1985年、1988年 ...

  2. 2023年10月18日 · 聖嬰現象聖嬰現象,你知道多少?. 中央氣象署官方臉書粉專「報氣候 - 中央氣象署」表示聖嬰現象或反聖嬰現象通常發展於「春末夏初」,在秋末冬初「最強」,於隔年春季減弱。. 氣象署說,聖嬰現象通常持續時間較短,約為半年至2年的時長。. 反 ...

  3. 2023年1月31日 · 但是科學家警告說,2023年可能會更熱,原因就是被稱作反聖嬰(La Niña,又稱拉尼娜)的氣候現象即將結束聖嬰現象一直對全球氣溫有遏製作用。 什麼是反聖嬰現象?

  4. 2021年10月21日 · 聖嬰現象發生時,太平洋的氣壓轉為東高西低,海水「東暖西冷」;聖嬰現象則與聖嬰現象相反,成為另一個極端。 「聖嬰現象」會導致 ...

  5. 2023年10月13日 ·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發布. 聖嬰現象或反聖嬰現象,你知道多少? 中央氣象署官方臉書粉專「報氣候 - 中央氣象署」表示,聖嬰現象或反聖嬰現象通常發展於「...

  6. [1] 聖嬰現象 ( 西班牙語 : El Niño , 直譯 : 「男孩」)是指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就會異常升溫的現象,它與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約在 國際日期變更線 及西經120度) 赤道 位置產生的 暖流 有關(包括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區)。 聖嬰現象為「東太平洋升溫階段」,周期可持續二到七年(通常接近四年),此期西太平洋的氣壓較高、東太平洋的氣壓較低,降雨多發生在9至11月期間 [2] 。 與聖嬰現象相對的「東太平洋降溫階段」的現象,稱為 拉尼娜現象 (西班牙語:La Niña,直譯為「女孩」,台灣譯作 反聖嬰現象 ),此期東太平洋的海面溫度低於平均值、西太平洋的氣壓較低、東太平洋的氣壓較高。

  7. TyTech Taiwan.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對全球天氣的影響. 一般而言,聖嬰現象對於臺灣的影響不像其他太平洋沿岸國家那麼劇烈,除了暖冬和春雨變多外,另一個較為顯著的不同是颱風型態改變。 2015年侵襲臺灣蘇迪勒颱風,除造成全臺逾400萬戶大停電,新北市烏來與桃園市合流部落成為重災區之一,多處嚴重淹水或發生土石流,強風也吹翻大量路牌、招牌、樹木等,更引發人工養殖大閘蟹脫逃的生態危機。 G-noh / shutterstock.com. 聖嬰現象發生時,由於西太平洋暖海水向東調整,熱帶性低氣壓傾向在遠離陸地的洋面上發展,因此發展空間變大,容易增強為具有破壞力的颱風,例如 2015 年的蘇迪勒颱風。

  8. 基本介紹. 中文名聖嬰現象. 別稱1 :反厄爾尼諾現象. 別稱2 :拉尼娜. 特點 :連續6個月低於常年0.5℃以上. 釋義 :海溫及洋流之異常變化現象. 反聖嬰是西班牙語“La Niña”——“小女孩,聖女”的意思,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表現為東太平洋明顯變冷,同時也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 反聖嬰現象常與厄爾尼諾現象交替出現,但發生頻率要比厄爾尼諾現象低。 反聖嬰現象出現時,我國易出現冷冬熱夏,登入我國的熱帶氣旋個數比常年多,出現"南旱北澇"現象;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巴西東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區、美國東南部等地易出現乾旱。

  9. ENSO與西北太平洋颱風.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對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總數、侵臺颱風總數影響均不大 (圖1),主要是對颱風生成位置的影響。 在聖嬰發展年的夏季及秋季,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比正常年較偏向東南,即距離臺灣與東亞陸地較遠 (圖2、圖3),所以,颱風在洋面上的時間較長,颱風強度亦略為偏強。 反之,在反聖嬰發展年的夏季及秋季,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比正常年較偏向西北 (圖2、圖3),颱風在洋面上的時間較短,颱風強度略為偏弱。 不過,聖嬰及反聖嬰現象並非影響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的唯一因素,在個案間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註.

  10. 反聖嬰現象時的太平洋氣壓與洋流. 聖嬰現象約每兩年至七年發生一次,其生命週期前後可達一年半到兩年之久。 在過去二十年來,較顯著的「聖嬰」現象共發生五次,據估計,西太平洋區之南亞國家和澳洲,在該期間由於乾旱及衍生而出的火災,共造成35億美元左右的損失,另一方面,東太平洋區之美洲國家,受損於水患的財物也有25億美元之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