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20日 · 初次因為高血壓而就診,醫師會經由完整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以及尿液、血液檢查,並視狀況進一步安排心電圖、胸部 X 光檢查,確認高血壓是否已造成心血管疾病或傷害到其他器官。 醫師問診上會針對患者的生活、飲食、運動習慣,是否服用藥物造成血壓升高,以及家族遺傳病史等做初步判斷。 再者透過理學檢查,像是測量兩側手臂血壓、聽診器聽頸動脈、腹主動脈、股動脈是否有雜音? 檢查眼底是否有出血?

  2. 2023年5月11日 · 民眾若出現以下6種常見症狀可以先到心臟內科尋求協助:. 1. 心悸. 當心跳突然忽快忽慢,出現不正常跳動時,很有可能心臟出問題,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心包膜炎或心臟瓣膜疾病等,皆可能引發心悸;若患者除了心悸外,還合併頭暈、胸悶和 ...

  3. 2023年8月23日 · 高血壓看哪一科當你有高血壓的疑慮或是經常性的血壓測量值偏高建議前往心臟內科做進一步的評估與診察

  4. 2021年11月7日 · 由於絕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是無症狀不自覺的未避免有症狀才發現王威傑醫師建議可檢視自己是否為風險族群主要包括了年長者肥胖者有高血壓家族史者運動不足者飲食過鹹或口味偏重導致納攝取過多者過量菸酒者有其他三高族群以及腎功能不佳者這些都是平時就需定期測量血壓的族群不限年齡風險越多越要留意。...

  5. 什麼是722原則? 如果收縮壓正常舒張壓卻偏高這樣算是有高血壓嗎? 如何正確的量測血壓? 為什麼醫師會叫我配戴24小時連續監測血壓計? 我現在吃藥控制血壓已經很穩定了,可以不用吃藥了吧? 瀏覽人次:2517. 本中心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健康理念,不再僅止於疾病或重大疾病之篩檢,進一步增加退化性疾病的風險預測,以預防醫學實證來設計各項檢查項目,並透過精密儀器與專業診療服務,檢查解讀身體的狀況,掌握健康、管理健康、促進健康。

  6. 2022年12月23日 · 咳嗽發燒高血壓身體不適常見疾病的預防與診治。 肝膽腸胃科 (前往) 吞嚥異常、胃酸過多、打嗝漲氣、腹部疼痛、解便異常、嘔吐腹瀉、黃膽水腫、肝功能異常、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腹部及消化道癌症、幽門桿菌檢查治療等。 心臟內科 (前往)

  7. 2023年11月7日 · 1. 本態性高血壓(Essential hypertension):又稱原發性高血壓成因仍不明確可能與遺傳生活習慣、 壓力 相關,大部分高血壓患者皆屬於此種類型。 2. 續發性高血壓Secondary hypertension):又稱 繼發性高血壓 ,此種高血壓傾向突然發作,造成血壓數值升高的程度,通常比原發性高血壓還要嚴重。 可能造成的疾病、藥物因素如下: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推薦閱讀: 心血管的沉默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 ) 甲狀腺問題. 先天性血管問題. 腎臟問題. 腎上腺腫瘤. 藥物. 毒品 (同場加映: 毒品危害超過想像~菸酒咖啡也會上癮 )

  8. 依症狀 高血壓 查詢建議就診科別. 您是否還有出現以下症狀? *若無以下症狀則不用勾選. 皮膚過敏. 感冒. 口臭. 耳鳴. 鼻塞. 咳嗽. 流鼻水. 頭痛. 頭暈. 食欲不振(食慾不振) 體重減輕. 胃痛. 臉腫. 腹漲. 腹瀉. 嘔吐. 呼吸困難. 腰酸背痛. 胸痛. 手腳麻木. 心悸. 手腳顫抖. 關節炎. 腹鳴. 胃酸過多. 黑便. 消化不良. 心窩灼熱感. 氣喘, 哮喘. 下痢. 舌痛.

  9. 一 、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動脈血壓持續升高;因此在懷疑高血壓時需另行監測二次以上不同時間內測得血壓都有升高的情形才能夠診斷為高血壓。 單獨一次量得血壓過高並不表示就是高血壓,除非血壓值非常高。 高血壓指收縮壓高於140mmHG或舒張壓高於90mmHg。 但對於有基礎疾病患者:如心臟病、糖尿病等,血壓控制必須要更嚴謹目前標準為130/80 mmHg。 二、 高血壓症狀: 高血壓通常沒什麼症狀,即使血壓異常高,病人未必會感到不舒服,因此常被人忽略,故稱為隱形殺手。 少數高血壓患者或有頭痛、頭暈、頭重、耳鳴、心悸、兩肩酸痛,嚴重者甚至惡心、嘔吐、抽搐、跛行、昏迷等症狀。 三、高血壓的原因: 1.遺傳 (多基因型) 2.環境因素. (1)體重過重.

  10. plurk. 轉寄. 列印. 縮短網址.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也是目前全球疾病負擔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排名的首位。 血壓是指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受年齡、運動、肥胖抽菸等因素影響。 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視。 定期量血壓是高血壓防治的基本功,國民健康署呼籲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 若有高血壓家族史,又屬肥胖體型者,最好善用生活周邊的血壓站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習慣,更要從年輕時開始調整健康的生活型態,例如採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拒菸酒、適度運動 (1天至少運動30分鐘),才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國民健康署提醒所有民眾應了解自己的血壓值,並注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