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frontiersin.org

      圖片: frontiersin.org

      • 海底火山和熱泉生物群 深海熱泉是由滲入地底的海水,經岩漿加熱後由裂口噴發出,釋出的礦物質遇冷凝結,形成煙囪的形狀。 管蟲、貽貝利用所噴出的硫產生能量,使生態系不靠陽光仍能生生不息。
      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D87A1BC0A229D833&sms=4CD62546A42046EE&s=0231389838B618BC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您知道嗎? 人類對火星和月球表面的了解程度遠高於對海洋的了解。 據估計,約 91% 的海洋物種尚未被分類,超過 80% 的海洋未勘探與繪製地圖,因此造就深海海床蘊含著豐富的稀有金屬及礦物資源。 然而,近年有採礦業者以研究為名進行深海採礦,企圖破壞海床取得海底金屬資源營利。 在海平面下幾千公尺的海底深處,仍有許多物種尚未被發現,深海嚴峻的環境讓這區域至今未受到人類活動干擾;而隨著科技進步及科學家長時間探索,這幾年來持續不斷地發現令人驚奇的新物種。

    • 魏格納玩的拼圖遊戲,是一個整個地球
    • 我們曾經都黏在一起?大陸漂移學說
    • 戰爭埋葬了生命,也催生了偉大的新科技
    • 這顆古老的地球,仍有無數難以參透的秘密

    魏格納 (Alfred Lothar Wegener) 是一位德國地球物理學家、氣象學家和天文學家。 1908 年魏格納被馬爾堡大學聘為氣象學、天文學和宇宙物理學應用講師。 任教期間,魏格納留意到世界地圖上,非洲大陸西岸和南美洲東岸,也就是大西洋兩側的海岸線輪廓很相似,就像是兩片可拼起的拼圖邊緣:一凹一凸,彼此密合。因此,魏格納想像兩邊陸地原本可能相連,開啟了關於大陸漂移的研究,也是往後地球物理學與地質學的重要基礎。 1911年,魏格納在馬爾堡大學圖書館,讀到一篇奧地利地質學家修斯 (Eduard Suess, 1885) 有關岡瓦那大陸 (Gondwanaland) 1的文章,內容提到根據南半球各大陸上有相似的地質沉積岩層和古代動植物化石,假設在南半球曾經存在過一個統一的大陸。 魏格納是一...

    1915 年魏格納正式出版《大陸與海洋的起源》2一書,以多面向的證據解釋「大陸漂移理論」。在這本書裡,魏格納主張大約在二億年前,地表有一塊「盤古大陸」稱作「泛蓋婭」 (Pangaea)3,經過分裂變成兩個陸塊,再繼續分裂與漂移,直到形成今日的樣貌。 魏格納以古生物的資料作為證據,將目前幾個分離的大陸:南美洲、非洲、印度、南極洲、澳洲接合起來,如圖三所示4。這四種古生物,皆不能跨越海洋,到其他陸地生存,所以能支持這些陸塊曾經連在一起的理論,呈現帶狀且連續的動植物分布範圍。 在二疊石炭紀時期冰川中,也可以找到關於古氣候的證據。冰磧遺跡中的苔原植物很矮小、貼近地面生長,會利用陽光照射地表空氣和土壤的溫度存活,生長期更長,應該分布在高緯度、甚至極地地區。這些古苔原植物能在現今南半球各大陸發現,就可以...

    他的研究被世人遺忘了三十年,直到世界大戰,人們發明許多新科技,地球科學的研究才再次嶄露曙光。 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了探測潛水艇而發明聲納觀測,這項發明可以用來測繪海底地形。當探勘船發出聲波、從海面向海底傳播後,探測員就可以利用從海床反彈的聲波的時間差來計算海底深度,借此測繪出海底地形,此時,人們也因此發現了大西洋中部的海底山脈——大西洋中洋脊。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磁力儀誕生了,磁力儀原先是運用於戰爭的利器,軍方將其裝置在飛機並偵查海底下的潛艇,而科學家綜合以上兩項技術、岩漿冷卻成岩石的磁性特徵5之後,他們發現: 為什麼海底岩石的磁力會這樣分布呢?科學家海斯 (Harry H. Hess) 與狄茲 (Robert S. Dietz) 在 1960 年代利用同位素定年法6推斷:由中洋脊冒出的岩漿,...

    雖然當代地球科學界普遍認可板塊構造學說的概念,但這個理論並非毫無疑點,尚有許多疑惑等待科學家一一挑戰並且破解。 我們藉由魏格納及近代地球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了解地球板塊形成的原因。但是利用各種證據方法,推測陸地過去詳細的模樣,追溯到十八億年前就算是極限了,更久以前的地球板塊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從現實面來說,沒有任何地質學家能親眼觀察地球內部的物質成分和構造。絕不可能像法國小說家凡爾納的《地心歷險記》8,主角李登布洛克和他的姪子進入火山,通過地心,看遍地下所有秘密,再從地球的另一端出現,卻毫髮無傷。 或許在未來,科技更加進步,研究儀器的功能更強大,地球科學家能找到更多關於地球板塊變化的證據。到時候,或許能在板塊構造學說的基礎上,發展出合理解釋地球誕生到現在完整演變的學說,更進一步結合其他領域的科...

  3. 海底火山是大洋底部形成的火山海底火山的分佈相當廣泛海底火山噴發的熔岩表層在海底就被海水急速冷卻有如擠牙膏狀但內部仍是高熱狀態海底火山產生的岩漿約佔全年總量的75%。 絕大部分海底火山位於構造板塊運動的附近區域,被稱為中洋脊

  4. 2023年9月13日 · 火山性の排気口とでもいうべき熱水噴出孔が370度を超える噴流を噴き上げている深海しかしそんな過酷に思える環境にも適応し生活の場としている生物がいる宇宙の他の天体の環境にも通じる究極の世界最新の研究成果を報告する

  5. 2017年1月20日 · (PHOTOGRAPH BY SCHMIDT OCEAN INSTITUTE) [画像のクリックで拡大表示] 深さ4000メートルの深海で海底火山によって生まれた珍しい生態系が発見されたそこは毛の生えたカタツムリのような生き物や幽霊のようなエビ奇妙なムシがうごめく生命に満ちあふれた世界だった。 なかには新種もいるかもしれない。...

    • 海底火山生物1
    • 海底火山生物2
    • 海底火山生物3
    • 海底火山生物4
  6. 在海底常會形成 海底煙柱相對於同樣深度的其他海底地區海底熱泉附近通常生物更為繁盛它們倚靠分解熱泉中流出的礦物質為食。 化能合成 細菌和 古生菌 形成了此處食物鏈的最底層,支持着多樣化生物,包括 巨型管蟲 、一些 蛤蜊 和 節肢動物 的生存。 活躍的海底熱泉还被認為存在於 木星 的衛星 木衛二 上, 火星 上可能还有古代的深海热泉。 [2] 物理性質. 在此 相图 中,绿色点线标示出了水的反常活动。 绿色和蓝色实线分别标示出了 熔点 和 沸点 在压力下的变化情况. 在 中洋脊 (例如 東太平洋海隆 和 大西洋洋中脊 )的海底熱泉最為典型,此處大陸板塊分離,並不斷生成新的陸塊。 相對於此深度通常大約2°C的環境水,海底熱泉中噴出的水之溫度可高達60至464°C。

  7. 98/05/07 35145. 李昭興 | 臺灣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 海底火山的由來. 在人類一萬年的歷史洪流中曾經噴發過或底部仍然與岩漿庫有連通的火山都可歸類為活火山許多科學證據都顯示宜蘭龜山島 (圖一)及其東方海域的海底火山兼具這兩種特性應可以把它們歸類為活火山圖一,昂首宜蘭外海的龜山島. 臺灣東北海域就是沖繩海槽,它使琉球島弧後方張裂形成一個海盆。 雖然面積不大,但區內地震頻繁,地熱流很高,海底地形複雜,火山林立,是一個難得的地球科學天然實驗場。 龜山島周圍 60 海里內至少有 70 座火山,其中十幾座屬於活躍型的火山,而龜山島是唯一露出水面的。 宜蘭平原地下也有潛伏的火山岩體,提供陸上溫泉的熱源。 透過高音頻的水下聲納系統,可以探測出海底火山的外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