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7日 · 臺北市 ,通稱 臺北 ,是 中華民國 的 首都 [4] 及 直轄市 ,位於 台灣 北部 的 臺北盆地 ,是 臺北都會區 以及 北台灣 的中心城市,亦為臺灣在金融、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心,2020年臺北獲評選爲最高等級的 Alpha級國際大都市 [5] 。 全市劃為12個行政 區 [1] [6] [2] 。 設籍人口約有250萬人 [註 2]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約9,200人 [註 3] [3] 。 臺北城市建立之 歷史 ,最早可追溯自 清代 後期的1876年 臺北府 成立、以及1884年 臺北城 建立; 日治時代 中期的1920年成立 州轄市 ,乃臺北正式 建市 之始。

    • 臺北市市長

      臺北市市長為中華民國 臺北市的最高行政首長,該職務起源於 ...

    • 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簡稱:北市府)是中華民國 臺北市的地方行政機 ...

    • 新北市

      市名緣由 [編輯] 新北市淡水暮色 臺北之命名,古曰雞籠,或 ...

  2. 臺北市 ,通稱 臺北 ,是 中華民國 的 首都 [4] 及 直轄市 ,位於 台灣 北部 的 臺北盆地 ,是 臺北都會區 以及 北台灣 的中心城市,亦為臺灣在金融、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心,2020年臺北獲評選爲最高等級的 Alpha級國際大都市 [5] 。 全市劃為12個行政 區 [1] [6] [2] 。 設籍人口約有250萬人 [註 2]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約9,200人 [註 3] [3] 。 臺北城市建立之 歷史 ,最早可追溯自 清代 後期的1876年 臺北府 成立、以及1884年 臺北城 建立; 日治時代 中期的1920年成立 州轄市 ,乃臺北正式 建市 之始。

    • 市徽
    • 沿革
    • 辦公廳舍
    • 市府組織
    • 交通資訊
    • 外部連結
    1920年,日本臺灣總督府設立臺北州轄市「臺北市」,並設立地方行政機關臺北市役所,利用臺北城北尋常小學校(後更名樺山尋常小學校)部分校舍作為辦公廳舍(現址位於今忠孝東路一段的內政部警政署,臺北喜來登大飯店對街)。
    1937年,樺山尋常小學校遷校,臺北市役所利用樺山尋常小學校舊校地興建新的辦公廳舍(現為行政院中央大樓);1940年完工後遷入。
    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臺北市自臺北州劃出,改為臺灣省之省轄市「臺北市」。由於臺北市役所辦公樓被充作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廳舍使用,新設立的臺北市政府改以長安西路建成國民學校校舍作為辦公場所。
    1967年7月1日,正式改制為直轄市,並新設直轄市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

    1920年臺北設市初期,先以城北小學校部分校舍作為臺北市役所的辦公廳舍。1940年,遷入興建完成的新廈(今行政院大廈)。1945年台灣光復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由於原臺北市役所廳舍被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充作辦公廳舍,甫成立的臺北市(省轄市)政府改以舊建成國民學校校舍作為辦公場地。1980年,信義計畫區開始進行開發,臺北市政府選擇於此興建臺北市政大樓。 臺北市市政大樓為信義計畫區的地標之一,整棟建築呈「雙十」型狀,座落於仁愛路尾端。樓高12層、地下2層,是開放式辦公場所,樓地板總面積計有19萬5千多平方公尺,約相當6萬坪,30餘個臺北市政府所屬機關進駐,在此辦公的臺北市政府人員共約有6千人。 2005年10月,臺北市政府新聞處舉辦市民票選「臺北市十大建築」活動,臺北101、美麗華摩天輪、中正...

    臺北市政府的組織基準法為《臺北市政府組織自治條例》,臺北市政府設有31個所屬一級機關、112個所屬二級機關、12個區公所、236所各級學校、14所幼兒園,此外臺北市政府還經營3個事業機構。 市營事業機構 公法組織 1.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臺北市政府所屬機關) 1. 1.1.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工程總隊(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所屬機關) 私法人 1. 臺北捷運公司 2. 大都會客運 3. 群信行動數位科技 4. 點鑽整合行銷 5. 悠遊卡投資控股 6. 悠遊卡公司

    公車

    市政大樓-公車路線可搭乘 20、28、46、261、263(仁愛幹線)、266(承德幹線)、270、270(區間車)、281、282(副線)、284、311、611、612、621、647、650(基隆路幹線)、651、669、912、915、935、939、950、棕6、棕7、棕18、棕21、綠1、藍5、藍10、市民小巴7、1211

    台北捷運

    市政大樓-捷運路線可搭乘板南線至捷運市政府站下車,或搭乘淡水信義線至捷運台北101/世貿站下車。

    臺北市政大樓公共事務管理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英文)
    臺北市民e點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英文)
    • 李泰興
  3. 2024年3月17日 · 台北市 ,通称 台北 ,是 中华民国 的 首都 [4] 及 直辖 ,位于 台湾 北部 的 台北盆地 ,是 台北都会区 以及 北台湾 的中心城市,亦为台湾在金融、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中心,2020年台北获评选为最高等级的 Alpha级国际大都市 [5] 。 全市划为12个行政 区 [1] [6] [2] 。 设籍人口约有250万人 [注 2]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约9,200人 [注 3] [3] 。 台北城市建立之 历史 ,最早可追溯自 清代 后期的1876年 台北府 成立、以及1884年 台北城 建立; 日治时代 中期的1920年成立 州辖 ,乃台北正式 建 之始。

  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北市行政区划 系描述与今 台湾 台北市 相关之行政区划沿革,及现今台北市之行政区划范围。 目前台北市划分为12区,其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行政区分别是 士林区 和 大同区 ,两区面积分别为62.3682平方公里和5.6815平方公里;人口最多和最少的行政区分别是 大安区 和 南港区 ,2023年底两区人口分别为291,732人和119,930人;人口密度最高和最低的行政区分别是大安区和 北投区 ,2023年底两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25,677人和每平方公里4,268人。 历史 [ 编辑] 明郑至清治时期 [ 编辑] 隶属天兴县、诸罗县时期(1661年-1722年) [ 编辑]

    区名
    区域代码
    面积(km²)
    下辖里数
    63000010
    9.2878
    33
    63000020
    11.2077
    41
    63000030
    11.3614
    53
    63000040
    13.6821
    42
  5. en.wikipedia.org › wiki › TaipeiTaipei - Wikipedia

    For other uses, see Taipei (disambiguation).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New Taipei City. Taipei ( / ˌtaɪˈpeɪ / ⓘ; Chinese: 臺北; pinyin: Táiběi ), [4] officially Taipei City, [I] and previously known as Taihoku from 1895 to 1945, is the capital [a] and a special municipalit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ommonly known as Taiwan.

  6.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 後,臺北成為 首都 ,現今為臺灣的政經中樞。 目前,「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狹義的行政區劃上指 臺北 ,廣義上則指亦可泛指臺北及周邊 新北市 、 基隆市 相連而成的 臺北都會區 ( 首都圈 ),人口700多萬人。 有的機構還會在定義上將台北擴大為包括 桃園市 所組成的 臺北生活圈 ,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 世界第43大都會區 。 概述 [ 編輯] 從 虎山 眺望臺北市區天際線(西北向視角;攝於2012年) 台北主題. 更多資訊: 臺北歷史 、 新北市歷史 和 三街. 臺北開墾的歷史相當悠久, 臺灣原住民族 部族之一的 凱達格蘭族 (或稱 巴賽族 、 雷朗族 )即世居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