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桃園觀音區的大潭海岸的殼狀珊瑚藻與瀕臨絕種的柴山多杯孔珊瑚混生。 在大潭藻礁區發現還沒被命名的新種章魚,穿梭在藻礁縫隙間搜尋著美味的蟹、貝類。 喜歡吃螃蟹的玳瑁石斑到大潭藻礁區覓食,吃飽後就在潮池裡安心的睡個好覺。

    • 大潭藻礁1
    • 大潭藻礁2
    • 大潭藻礁3
    • 大潭藻礁4
    • 大潭藻礁5
  2. 1 天前 · 來到桃園沿海,典型西部沙灘海岸前緣,有著台灣面積最大、發育最完整的藻礁地景,從竹圍漁港到永安漁港,綿延 27 公里。. 同為由生物體建造的「生物礁」,珊瑚礁色彩繽紛、形狀多變,相對於浮潛時醉心於珊瑚礁之美,藻礁則顯得沒那麼亮眼,大家對於藻 ...

  3. 2021年2月25日 · 桃園觀音大潭藻礁是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豐富生態養育近百種生物,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綠蠵龜、台灣白海豚等,獲國際保育 ...

    • 大潭藻礁1
    • 大潭藻礁2
    • 大潭藻礁3
    • 大潭藻礁4
    • 大潭藻礁5
    • 你說的「保育」是什麼?
    • 藻礁生態系的現況與三接開發的應變之道
    • 劃設海洋保護區的原則
    • 人為開發造成不可逆的族群改變
    • 觀塘工業區對聲景生態的影響,充滿未知
    • 用科學呈現客觀事實,爭議前請先回歸原點
    • 各界意見凝聚,試圖找出真正問題

    生態報告場次的第一位講者,是長期致力於水域生態系研究的林幸助教授。林幸助一開始便表明了生態系服務的兩難,指出人類在開發的過程中,只能經由相對完善的規劃和政策,減少自然資源的耗損。並點出三接各方在爭議時,常常忽略的一個重點:「所謂保育,是保育藻礁礁體,還是保育藻礁生態系?」 「地質藻礁」指的是由殼狀珊瑚藻歷經千年累積形成的礁體,它是死的、靜態的,要由沙埋才能保護。「生態藻礁」指的是生存於藻礁礁體基質或空隙內的動植物,及其以營養關係為主所形成的藻礁生態系,它是活的、是動態的,也就是所謂的「生態功能」,沙埋會導致它失去功能。

    若現在反對開發的原因,是為了保育藻礁生態系,那麼,則需要從藻礁生態系現在正在面對的威脅開始說起。依照林幸助老師團隊的調查結果,以及環保署的公開資料,目前對藻礁生態系最大的影響為工業汙染及漂沙問題,其中又以漂沙對殼狀珊瑚藻的危害最明顯。 林幸助也說明自己的研究團隊使用穿越線調查法,建立桃園藻礁的生物多樣性基礎調查報告,另援引觀塘工業區(港)及鄰近藻礁區域生態調查及監測的工作結案報告書,以辯證大潭藻礁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可能並不如媒體新聞及環團所認為得高。另外,就殼狀珊瑚藻的碳吸存能力議題,林幸助也以數據揭示,台灣地區殼狀珊瑚藻的固碳能力,僅紅樹林的 5%,不但無法稱做藍碳,還可能變成碳釋放。 此外,這次公投的內容只說移除三接,但完全沒有提及後續要如何保護[註1]。林幸助認為,如果汙染、漂沙問題若...

    第二位演講者溫國彰副教授表示,目前台灣的海洋保護區政策,僅在範圍內禁止漁業活動,但並未對各項污染和廢水進行規範,反觀澳洲對於海洋保護區的政策與規範,制定得更為縝密,操作上也相當細緻。海洋保護區劃設的核心概念是用最小的範圍,保護最大的生物多樣性。將此概念帶入藻礁的議題中,若要根據多樣性設立保護區,永安與大潭 G2 是最優先要劃設的範圍。

    溫國彰的研究團隊針對台灣北部、南部的進行人工海岸線及天然海岸線的魚類組成進行調查與比較,發現人工海岸魚類組成以岩礁魚類為主,天然海岸以珊瑚礁魚類居多。而高珊瑚覆蓋率的人工建物,仍會造成珊瑚和魚類的組成差異。也就是說,人工開發後的海岸,藻礁、珊瑚會再進入棲地,但族群組成與原始組成不同。

    魚類在求偶或宣示領域等行為上,都會在水下發出聲音,而魚類的幼生(魚苗)也會依循水下聲音,尋找適宜居住的棲地。專精於聲景生態學的林子皓助研究員,正是透過水下聲音的頻譜紀錄,分析水中生物的活動,進而了解生態系的變化與人為衝擊。 林子皓先是說明工業港口與一般水下聲音的差異,在於工業港口的水下聲音充斥各式船隻的引擎聲以及人為噪音。林子皓認為三接開發的人為噪音,可能對當地魚類生態系造成的重大威脅,而人們對水下聲景的研究甚少,這次開發造成的聲景破壞,很可能在瞭解聲音頻譜的重要性前,就先重創了當地的水生環境。 不只如此,林子皓對於港口建設時的泥沙輸送問題,抱持悲觀態度,目前藻礁已面臨嚴重漂沙問題,若加上堤防與填區的施工,藻礁將面臨不同程度的沙埋與侵蝕,對當前生態系而言,可能是雪上加霜。再者,興建觀塘專用港...

    最後,許皓捷副教授則表示,科學家面對此類議題時,必須先完整呈現客觀的事實,然後才是價值判斷,因此在各方爭議前,仍須回到「定義」的階段,確認衝突點是否相同。在文獻回顧上,應先從取樣調查的隨機抽樣開始回顧,在援引資料前,也要確認研究是否基於合理假設推論,且結果符合統計學的基本概念。而關於生態學調查的結果,除了種類多樣性之外,同時也需要注意群聚結構的獨特性,以及物種數之於單位面積的關係。 「藻礁議題,是為了保育地質/地景,還是保育藻礁生態?」許皓捷副教授說明,如果兩個問題同時討論,並在不同場合揀選適合自己立場的論述,那聚焦討論時,只會混成一團,無法達到有效的溝通,找出最適合生態系服務的解方。 許皓捷就沙埋歷史的生態意義多加著墨,近期才露出的大潭藻礁,是否可以根據現有的科學證據,確認其生態系統可承受...

    會議最後開放各方,對四位教授提出疑問。在提問環節,普遍對文獻來源、調查方法有較多質疑,並且仍趨向將大潭藻礁還於自然,保留其生態特殊性及地質多樣性。 但也有民眾認同生態多樣性、藻礁生態系的服務價值多元,並提出「人類要如何取捨?」的問題。目前較缺乏輸沙工程對海岸影響的調查,關於這個部分,現有的科學證據似乎還不能提供一個確切的解方。 今年 4 月 1 日於立法院舉行的藻礁保護公聽會,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退休研究員邵廣昭在會議上也表示藻礁目前的生態保育狀況良好,且因應國內的關注與未來趨勢,大潭藻礁勢必會受到嚴格的保護。 從民眾的提問,及學者們的回應及主張,約略可以看出不同的立場和想法。不過,學界與環保領域的高牆是否有消弭?所謂專業和一般民眾之間,對相同的議題是否有所共識?關於這點,也許未來還...

  4. 2021年12月14日 · 去年(2020),海洋保育署的調查報告,大潭藻礁就發現了22種殼狀珊瑚藻,比觀新藻礁、白玉藻礁等調查點還多。 「千層派」般的礁岩中,還藏著什麼奧秘,等著被發現呢?

  5. 2017年6月19日 · 支持中油開發的學者提出大潭藻礁「現在狀況並不好,犧牲一小塊藻礁,讓中油使用,但讓中油盡社會義務,撥出經費來好好的研究藻礁,把好的部分保留下來,也可好好的做藻礁復育的工作」,乍聽之下似乎是可以達到所謂雙贏,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6. 2017年8月15日 · 為了搶救眼前這一片美景,一群人冒著下午攝氏36度烈日,在藻礁低潮線區以皮尺作為穿越線,利用固定方框進行珊瑚藻覆蓋比率以及物種多樣性的採樣,同時標定出柴山多杯孔珊瑚的座標;而另外一群學生則蹲在藻礁的潮溝間,以幾乎貼近礁體的距離 ...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