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巴勒斯坦國旗 是一面由 泛阿拉伯顏色 組成的旗幟。. 紅色在左成三角形,黑、白、綠成橫條。. 樣式來自於 阿拉伯大起義的旗幟 。. 此旗幟於1964年成為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的旗幟,1988年11月15日定成為未來 巴勒斯坦國 的國旗。. 2006年2月17日,國旗作出修改 ...

  2. 巴勒斯坦国旗 是一面由 泛阿拉伯顏色 組成的旗幟。. 紅色在左成三角形,黑、白、綠成橫條。. 样式来自于 阿拉伯大起義的旗幟 。. 此旗帜于1964年成為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的旗幟,1988年11月15日定成為未來 巴勒斯坦國 的国旗。. 2006年2月17日,国旗作出 ...

    • 1964年12月1日,更新于2006年2月17日
    • 1:2
    • 黑、白、綠條底,左邊有一紅色三角形。
    • 海陸通用國旗
  3. 2024年5月14日 · 巴勒斯坦國阿拉伯語: دولة فلسطين ),通稱巴勒斯坦(阿拉伯語: فلسطين ),位於西亞西部的巴勒斯坦地區,目前由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這兩塊阿拉伯人聚居地所組成,是一個有限承認國家,主張首都為東耶路撒冷,政府所在地為拉馬拉。

  4. 其他人也問了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歷史沿革
    • 自然環境
    • 自然資源
    • 行政區劃
    • 國家象徵
    • 人口民族
    • 政治
    • 經濟

    巴勒斯坦國一般指本詞條

    巴勒斯坦國(阿拉伯語:فلسطين‎‎,英語:the State of Palestine),通稱巴勒斯坦。是中東的一個國家,由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兩部分組成。加薩走廊面積365平方公里,約旦河西岸地區面積5800平方公里,目前實際控制領土為2500平方公里。人口約1200萬人,其中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人口為481萬,其餘為在外的難民和僑民。主要居民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語,主要信仰伊斯蘭教。

    巴勒斯坦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約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領區以及加薩走廊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1988年11月15日正式宣布建國,目前是聯合國觀察員國,正在爭取正式會員國席位。

    2013年1月,阿巴斯簽署命令,要求將法規、公文、證件等使用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稱謂統一改為“巴勒斯坦國”。

    巴勒斯坦以農業為主,工業水平很低,主要是加工業,如塑膠、橡膠、化工、食品、石材、製藥、造紙、印刷、建築、紡織、製衣、家具等。2012年,巴工業產值約為14億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9%。截至2013年底,巴共有各種工業企業5400餘家,外資企業僅25家。

    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國的首都。1980年,以色列立法認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多數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實際控制。2019年4月14日,巴勒斯坦新政府宣誓就職, 哈馬斯抵制。

    •中文名稱:巴勒斯坦國

    •英文名稱:the State of Palestine

    •簡稱:巴勒斯坦

    •所屬洲:亞洲

    •首都:耶路撒冷(法定)、拉姆安拉(實際)

    •主要城市:傑里科,傑寧,伯利恆,加沙等

    早期歷史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 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公元前13世紀腓力斯丁人在沿海建立國家。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各部落入侵迦南地區從而定居。 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23年,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後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領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往世界各地。 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隨著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 1920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西部仍稱巴勒斯坦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世紀末在“猶太復國運動”者策動下,大批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與當地阿拉伯人不斷發生流血衝突。

    建國曆程

    主詞條:巴以衝突、巴以和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英、美的支持下,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181號決議,規定巴在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後建立猶太國(約1.52萬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國(約1.15萬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國際化。 以色列方面支持該決議,並於1948年5月14日建立以色列國。阿拉伯國家反對和拒絕該決議,於以建國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戰,結果戰敗,以占領了上述決議規定的阿國地區大部分土地;另外,約旦占領了約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加薩走廊的258平方公里則為埃及占領。 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開的巴第一次全國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巴解。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在這次戰爭中占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即整個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圍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各地,淪為難民。 1969年阿拉法特擔任巴解執委會主席。 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定,被占領土的巴人獲得了有限的自治權,巴解組織則拒不接受自治。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在巴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國。宣言明確巴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通過的第181號決議(分治決議)。巴的邊界問題留待以後通過談判解決。 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秘密談判之後,以巴簽署了和平協定,提出了巴自治計畫。 1994年5月4日,巴以在開羅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關於在加沙和傑里科實行有限自治的協定,5月12日,巴民族權力機構成立。同年7月12日,阿拉法特結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 1994年5月,根據巴以達成的協定,巴在加沙、傑里科等地實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來,根據巴以簽署的各項協定,巴自治區逐漸擴大,巴逐漸收回並控制著包括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1994年5月12日,成立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 巴以和談目前在耶路撒冷的歸屬、猶太人定居點、巴勒斯坦難民回歸、巴以邊界劃定等棘手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衝突仍在繼續。 2007年6月,哈馬斯在同法塔赫的衝突中奪取了加薩走廊。此後,兩大派別各自為政。其中,哈馬斯占有加沙,而法塔赫則管治西岸,受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監督。 2019年4月14日,巴勒斯坦新政府宣誓就職, 哈馬斯抵制。

    入聯歷程

    巴勒斯坦從1974年11月開始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實體。當時,巴勒斯坦在聯合國的活動是以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的名義進行的。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後,聯大於同年12月15日通過決議,決定在聯合國內正式以“巴勒斯坦”的名稱代替原先使用的“巴解”的稱謂。 儘管巴宣布建國得到聯合國絕大多數會員國承認,但它不是聯合國正式會員國,沒有投票表決權,只具有觀察員地位。巴勒斯坦國自宣布成立以來,巴勒斯坦及阿拉伯國家多次要求聯大會議將巴勒斯坦聯合國觀察員地位提升為會員國地位,但均遭到以色列和美國的堅決反對。 1997年12月,阿拉伯國家根據中東和平進程出現的新情況,又正式向聯大提出決議草案,要求將巴在聯合國的地位提升為僅次於正式會員國的無投票權會員。 1998年7月,聯大以壓倒多數票通過決議。雖然該決議沒有完全達到上述決議草案的要求,但巴在聯合國的地位得到提升。 2010年9月初,巴以和談重啟不久即告中斷,巴隨後決定以尋求加入聯合國這一外交策略來推動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2011年9月23日,巴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遞交申請,尋求成為第194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因美國和以色列反對而未能獲得安理會支持。 巴勒斯坦國在二戰後從未取得聯合國的正式承認。可是巴一直堅持建國運動,2011年以來也積極推動入聯。 按規定,作為獨立國家加入聯合國,相關提案首先要在安理會獲得通過並向聯大提出建議,此後還要獲得聯大三分之二的會員國同意。按聯大現有192個會員國計算,巴想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需要獲得至少128個國家的支持。 2011年6月,巴常駐聯合國觀察員曼蘇爾稱,已有近120個國家表示將支持巴以獨立國家的身份加入聯合國。 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投票通過關於巴勒斯坦以成員國身份加入該組織的提案。這是巴首次獲準以成員國身份加入聯合國機構,也為巴最終加入聯合國提供了一個有利因素。 2012年9月,巴宣布將尋求在第67屆聯大期間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11月29日聯大以138票贊成、9票反對、41票棄權通過決議,決定在聯合國給予巴勒斯坦觀察員國地位。德國作為在二次世界大戰主要迫害猶太人的國家態度是棄權。持協助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的英國表現的態度也是棄權。它的棄權理由就是說只要巴勒斯坦未來承諾它不把以色列送到國際法庭的話,他們才要投贊成票。而美國率領的以色列還有一些諾魯等南太平洋的小國,包括唯一的歐盟國家捷克則投下了反對票。 2012年11月29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人們走上街頭慶祝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 聯大決定在聯合國給予巴觀察員國地位,希望安理會積極審議巴勒斯坦2011年9月23日提交的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的申請。決議還敦促所有國家、聯合國系統各專門機構和組織繼續支持和協助巴勒斯坦人民早日實現其獲得自決、獨立和自由的權利。當天,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率代表團與會。巴升格以前,唯一觀察員國為梵蒂岡。 2014年4月1日,巴方重啟申請加入聯合國機構的程式,恢復尋求聯合國的進一步承認。 2015年9月30日,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首次升起巴勒斯坦國旗。 2017年12月13日,伊斯蘭合作組織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宣布承認東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首都。

    區域位置

    巴勒斯坦由二部分組成,其中加沙地區位於以色列的西南部,埃及的東北部,加沙地區有40公里長的海岸線,加沙地區面積365平方公里,還有一部分是約旦河西岸地區,位於以色列的中東部,約旦國的西部,面積5800平方公里。現時巴勒斯坦由加沙地區和西岸地區組成,其中加沙地區由哈馬斯完全控制,約旦河西岸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實際控制。馬德里和會後,巴方通過與以色列和談,陸續收回了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氣候特徵

    巴勒斯坦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乾燥,最熱月份為7-8月,氣溫最高達38℃左右。冬季微冷濕潤多雨,平均氣溫為4-11℃,最冷月份為1月。雨季為12月至次年3月,南北雨量懸殊,最北部平均降水量900毫米,最南部僅50毫米左右。

    巴勒斯坦主要礦藏儲備有:天然氣4920億立方米、石油1.84億桶、煤1850億噸、鐵4.3億噸、鋁土7400萬噸,還有大量的鉻礦、大理石和寶石。

    區劃

    巴勒斯坦分為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兩部分。根據巴計畫與國際合作部、1997年10月繪製的地圖,約旦河西岸分為11個省:傑寧、圖勒凱爾姆、圖巴斯、納布盧斯、傑里科、耶路撒冷、伯利恆、卡爾齊亞、希伯倫、薩爾費特、拉馬拉-埃爾巴爾省。 加薩走廊分為5個省:北方省、加沙、代爾拜萊赫、漢尤尼斯、拉法。

    首都

    現時巴勒斯坦所有政府機構設在拉姆安拉市,但巴勒斯坦主張未來首都設在耶路撒冷(Jerusalem),它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三教聖城。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首都。目前巴勒斯坦總統府等政府主要部門均設在拉姆安拉。 拉姆安拉是巴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是巴民族權力機構在約旦河西岸的行政管理中心,市內設有阿拉法特官邸、自治政府分支機構、巴委員會(立法機構)總部、官方電視台和電台等重要部門。一些國家派駐巴民族權力機構的辦事處也設在這裡。

    重要城市

    耶路撒冷(英語:Jerusalem;希伯來語:、拉丁化:Yerushalayim或Yerushalaim;阿拉伯語:、拉丁化:al-Quds、漢化:古德斯,或、拉丁化:Bayt-al-Muqaddas)是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耶路撒冷 加沙(Gaza) 巴勒斯坦西部城市(現為哈馬斯控制),加沙城位於加沙地區的東北部,加沙城是加沙地區的行政中心,在靠近埃及邊境與地中海之間的加薩走廊內,通過沙丘帶上的一個豁口與海岸相通。為巴南部的重要海上門戶。曾為巴主要口岸,有陶器、食品與紡織等工業。哈馬斯多次在此與以發生衝突。

    國名

    巴勒斯坦國,英文The State of Palestine。

    國旗

    巴勒斯坦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2:1。旗面左側為紅色等腰三角形,右側自上而下為黑、白、綠三色等寬橫條。 對這面旗幟有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為:紅色象徵革命,黑色象徵勇敢和頑強,白色象徵革命的純潔性,綠色象徵對伊斯蘭教的信仰。 還有一種說法是:紅色代表本土,黑色代表非洲,白色象徵西亞的伊斯蘭世界,綠色象徵地勢平坦的歐洲;紅色和其他三色相接,標誌著巴地理位置的特徵及其重要性。 巴勒斯坦國旗和約旦國旗很相似,唯一不同是約旦國旗在紅色三角形上多一個白色七角星,白色七角星象徵古蘭經。以上四種顏色為泛阿拉伯色。

    國徽

    巴勒斯坦國徽取材類似其政府組織——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徽章,又類似於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國徽圖案。尚為非正式國徽。採用金黃色與黑色的薩拉丁鷹,表示了對伊斯蘭教的信仰。象徵勝利、勇敢、忠誠。其中心為一白邊盾牌,上有豎掛的巴勒斯坦國旗的紅、綠、白、黑四色,這些都是泛阿拉伯主義的代表顏色。鷹抓抓住彎匾,匾額上用巴勒斯坦國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庫法體書寫通稱國名:“巴勒斯坦”(阿拉伯語:فلسطين‎,轉寫:Filasīn)。

    2015年巴勒斯坦全國人口510萬人,其中加沙地區有220萬人,約旦河西岸有290萬人,在約旦河西岸還有超過35萬猶太人居住在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內。巴勒斯坦主要民族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截至2017年7月,約1270萬人,其中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人口為488萬,其餘為在外的難民和僑民。通用阿拉伯語,主要信仰伊斯蘭教。

    精神領袖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首任主席 亞西爾·阿拉法特(Yasser-Arafat)全名:拉赫曼·阿卜杜勒·拉烏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賽尼。 巴解組織首腦之一,第一任巴解組織主席。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巴勒斯坦驕子,從小就是孩子王,親身經歷過四次中東戰爭的洗禮,畢生致力於爭取恢復巴勒斯坦人民民族權利的事業。生活中,他與三個女人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與世長辭。 從孩子王到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小時候經常模仿軍人的動作,做一些帶有軍事色彩的兒童遊戲。1959年,年僅30歲的他與戰友一起創建“法塔赫”和“暴風部隊”。1965年打響了反對以色列侵略鬥爭的第一槍,1968年出任了巴解組織主席。 哈馬斯創始人 謝赫·艾哈邁德·亞辛(阿拉伯語:أحمد يس,Sheikh Ahmed Ismail Yassin,1937年-2004年3月22日),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激進組織“哈馬斯”(伊斯蘭抵抗運動)的精神領袖與創始人,1987年創立伊斯蘭組織哈馬斯。少年時期的一場體育事故致使亞辛四肢癱瘓,之後一直依靠輪椅生活,另外眼睛的視力近乎盲人。2004年3月22日遭以色列直升機飛彈襲擊喪生。他在哈馬斯的領導地位由原哈馬斯發言人、哈馬斯的強硬派人物蘭提西接任。 亞辛再度入獄時,已癱瘓在床。1997年9月,以政府以“亞辛健康狀況明顯惡化”為由突然宣布釋放亞辛。同年10月1日亞辛獲釋。8年的牢獄生活使亞辛的身體狀況進一步惡化,視力、聽覺嚴重受損。出獄後,亞辛仍領導哈馬斯進行抗擊以色列的鬥爭,並堅持認為武裝抵抗是結束以色列占領的唯一正確選擇。 阿卜杜勒·蘭提西 阿卜杜勒·阿齊茲·蘭提西(1947年10月23日-2004年4月18日),1987年巴勒斯坦被占領土爆發反以起義後蘭提西與謝赫·艾哈邁德·亞辛等共七人聯合創建了“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並使其迅速發展成為被占領土上最有影響的伊斯蘭激進組織之一。蘭提西因積極參與反以行動,多次被捕,此後坐牢時間累積達7年之久。1992年,蘭提西與其他四百多名巴抵抗分子被驅逐至黎巴嫩南部,作為這些人的發言人,蘭提西開始為國際社會所熟知。一年之後,蘭提西回到加沙,成為哈馬斯的主要發言人,並被認為是僅次於亞辛的第二號人物。蘭提西屬於哈馬斯內部的激進派,主張建立一個沒有猶太國的伊斯蘭中東。在以色列軍方暗殺亞辛後,蘭提西於2004年3月23日晚接任加薩走廊哈馬斯領導人,同年4月18日遭以軍飛彈暗殺身亡。 穆罕默德·扎哈爾 穆罕默德·扎哈爾,畢業於沙姆斯大學,獲醫學學士學位。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加沙成為一名醫生。他1987年加入哈馬斯,並很快成為哈馬斯發言人,後進入哈馬斯政治局。扎哈爾曾是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的私人醫生。1992年,他被以色列驅逐至黎巴嫩南部。2004年哈馬斯領導人亞辛和蘭提西相繼被以色列定點清除後,扎哈爾成為哈馬斯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實權人物。 伊斯梅爾·哈尼亞(英文:Ismail Haniya,阿拉伯文:إسماعيل هنية),哈馬斯政治領袖之一,2006年2月21日被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任命為巴勒斯坦民族聯合政府總理。伊斯梅爾·哈尼亞

    政權機關

    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Palestine National Council,簡稱“巴全委會”)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的最高權力機構,代表巴境內外的全體巴勒斯坦人。有委員669人,分別為巴勒斯坦各抵抗組織及其他民眾組織代表,現任主席薩利姆·扎農(Saleem Al-Zanoon)。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PLO,簡稱“巴解執委會”)是巴解組織的常設領導機構。本屆執行委員會是於1996年4月經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21次會議選舉產生。1969年以來,巴解執委會主席一直由阿拉法特擔任。2004年11月阿拉法特去世後,阿巴斯繼任主席。2015年8月,阿巴斯宣布辭去巴解執委會主席職務。在未舉行選舉前,阿巴斯仍代行主席一職。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中央委員會(Central Committee of PLO)是巴全委會與巴解執委會之間的一個監督機構,負責監督巴解執委會執行巴全委會的決議和巴解的方針政策。由巴全委會選舉產生,共有100多名成員,在全委會閉會期間,由中央委員會指導巴解工作。1970年起,由阿拉法特一直擔任主席。阿拉法特去世後,阿巴斯繼任主席。

    政府

    1994年5月根據巴解組織決議成立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Palestine National Authority),作為階段性、過渡性的權力機構。2007年6月,哈馬斯和法塔赫爆發衝突後,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任命前財政部長薩拉姆·法耶茲(Salam Fayyad)組建過渡政府。 2012年5月,過渡政府進行第三次重組。 2013年1月,阿巴斯簽署命令,要求將法規、公文、證件等使用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稱謂統一改為“巴勒斯坦國”。4月,法耶茲辭職。6月,阿巴斯任命拉米·哈姆達拉(Rami Hamdallah)為新的過渡政府總理,但哈姆達拉不久即辭職。9月,阿巴斯再次任命哈姆達拉為總理。 2014年6月,巴民族共識政府成立後,哈姆達拉留任。2015年7月,哈姆達拉對內閣進行小幅改組。 2014年6月2日,巴聯合政府在拉姆安拉總統府宣誓就職,標誌著兩大政治派別法塔赫和哈馬斯結束長達7年的分裂局面。

    概況

    以農業為主,其他有建築業、加工業、手工業、商業、服務業等。巴經濟嚴重依賴以色列,巴以衝突持續對巴經濟發展形成嚴重製約。2010年底世界銀行報告認為,巴勒斯坦經濟已經達到建立獨立國家的水平。2012年,由於外部財政援助未能及時到位、以色列持續對巴封鎖等原因,巴勒斯坦出現嚴重財政困難。 2013年主要經濟數字

    工業

    據巴工業部提供的資料:目前巴共有各種工業企業4000家。巴工業主要是加工業,如製革、塑膠、橡膠、化工、食品、石材、大理石和人造石板、製藥、造紙、印刷、建築、紡織、製衣和家具等。

    農業

    巴勒斯坦農產品豐富,農業是巴經濟支柱。水果、蔬菜和橄欖(油)是外貿出口的重要部分,占出口產品的25%。可耕地面積為16.6萬公頃。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的20%左右。2012年,巴農業總產值達3.3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

  5. 紅色在左成三角形,黑、白、綠成橫條。. 樣式來自於 阿拉伯大起義的旗幟 。. Quick Facts 用途, 比例 ... 黑、白、綠條底,左邊有一紅色三角形。. 黑、白、綠條底,左邊有一紅色三角形。. 左上角有國徽. 此旗幟於1964年成為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的旗幟,1988年11月15 ...

  6. 圖:本站自繪. 啟用時間 1988年11月15日. 縱橫比例 1:2. 巴勒斯坦曾於1948年至1967年與 約旦 合併國旗與約旦國旗及約旦開國國王之父的 漢志王國國旗 十分相似。. 1948年巴勒斯坦人在加薩的會議使用此旗此旗也受到阿拉伯國家聯盟承認為巴勒斯坦人的旗幟。. 1964 ...

  7. 巴勒斯坦國旗 國旗簡介. 對這面旗幟有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為:紅色象徵革命,黑色象徵勇敢和頑強,白色象徵革命的純潔性,綠色象徵對 伊斯蘭教 的信仰。. 還有一種説法是:紅色代表本土,黑色代表非洲,白色象徵西亞的伊斯蘭世界,綠色象徵地勢平坦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