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6月20日 · 根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 定義,COVID-19的確診者,在 感染新冠病毒的3個月後,如果還出現以其他診斷無法解釋,影響日常生活或身體活動功能,且持續至少2個月的症狀 ,就可以被稱作「COVID-19 急性感染後徵候群Post COVID-19 Condition)」,或是我們更常聽到的長新冠新冠後遺症」。 衛福部疾管署 彙整新冠後遺症的資料中最常見的症狀包含: 呼吸系統後遺症. 呼吸困難/無法脫離呼吸器. 肺部纖維化損傷. 肺部X光呈毛玻璃狀. 肺部血管血栓. 血液及心血管系統後遺症. 靜脈血栓. 心肌炎. 心悸. 胸痛. 神經精神系統後遺症. 焦慮. 憂鬱. 疲勞. 睡眠障礙.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自律神經失調. 腦霧(難以思考、集中注意力、認知功能障礙)

    • 咳嗽、喉嚨痛。不少人確診者康復後仍常有呼吸道問題,例如喉嚨癢或痛、稍微講話就想 咳嗽、咽中有異物感、有濃痰、鼻塞、流鼻水,或是乾咳無痰等。
    • 頭痛、腦霧、憂鬱。確診頭痛怎麼辦?常見的長新冠後神經性遺症,包含頭痛、焦慮、憂鬱,以及俗稱 腦霧(Brain Fog)的認知功能障礙,症狀包括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目前研究認為,腦霧可能與病毒直接或間接造成腦神經、腦微血管損傷有關,在中醫屬於心腎的管轄範圍。
    • 失眠。確診、工作等壓力可能導致肝鬱氣滯、身體失衡,除了會導致常見的失眠、憂鬱及焦慮,也時常伴隨著胸悶、腹脹、喉嚨有異物感等症狀,屬於肝氣鬱結。
    • 疲倦、心悸、體力變差。長新冠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體力變差、提不起勁,此多為氣虛表現,常見症狀有疲倦乏力、口乾咽乾、心悸、胃口不佳、乾咳少痰及低燒(體溫介於37.5~38度)。
  3. 2022年2月23日 · 衛福部今天宣布全台89家醫療院所將推出整合門診保障後續康復照護需求。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延燒超過2年許多患者雖從鬼門關前救回一命卻留下後遺症國內經驗國外研究都顯示染疫患者可能留下輕重不等的副作用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染疫後遺症遍及全身各處包括皮膚症狀如掉髮紅疹呼吸系統如呼吸困難肺纖維化心臟症狀如心悸胸痛心肌炎另也可能產生糖尿病月經週期變化靜脈血栓急性腎損傷等多系統症狀。 延伸閱讀. 新冠部分患者出現「長期腦霧、疲勞」症狀? 最新研究點出4大原因. 圖/COVID-19急性感染後徵候群症狀。 取自疾管署.

    • 染疫輕症患者也有新冠後遺症問題!
    • 有新冠後遺症要掛哪一科?
    • 醫師鼓勵患者勇於表達後遺症問題
    • 七成患者面臨勞動後倦怠

    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之所以複雜,因為每個患者表現出來的症狀都不同,嚴重程度也不一樣,相對歐美國家確診患者多,對後遺症了解及照顧有完整的機制,而台灣在這領域才剛起步。 新冠後遺症對患者是更長久遠的影響,台北醫學大學防疫專責病房主任暨胸腔內科周俊良醫師坦言:「在所有新冠肺炎裡面,後續影響到生活的都是後遺症的問題,即使是輕症的病人也可能會有,沒有嚴重到插管有些仍有肺部功能改變。」 英國研究分析確診者在感染五周後有 21% 患者仍持續出現症狀,以疲勞 11.5% 、咳嗽 11.4%、頭痛10.1% 最多,從國外經驗看起來,與新冠肺炎相關後遺症可達50-200種。

    因應後遺症問題,美國都設立完善出院追蹤機制,患者在什麼時間點該做什麼樣的檢查,每半年、一年都需要定期追蹤,一直到症狀完全消失,那如果在台灣我有後遺症問題該怎麼辦? 台北醫學大學復健醫學部林昀毅醫師說明:「目前各大醫院包含臺大、北醫、榮總有特別設立『後新冠門診』,但考量有標籤化的問題,目前還是包在一般門診當中,『復健科』就是一個窗口。」 不管你過去是在其他醫院就診,或是只是單純輕症沒有到醫院,當面臨後遺症的問題,都可以在設有後新冠門診的醫院掛復健科,林昀毅說:「近期臨床上有遇到從其他醫院出院、輕症後遺症的患者來,都會做初步基本的評估、檢查,確認是否有某些方面問題,如果是心臟內科、胸腔內科、耳鼻喉科,會轉介其他的科別醫師。」

    民眾不需要設想自己是輕症還是重症,因為醫師不管過往疾病嚴重程度,只要過去有確診過,都會進行相關檢查及追蹤。林昀毅分析:「從臨床上的觀察,多數患者知道自己有後遺症,但他們不太敢講,有十種後遺症只會跟醫師說兩個,因為患者以前可能跟很多醫師講過但無法解決,醫師認為是心理問題,讓患者講到不想講。」 因為其他科別醫師不是那麼了解新冠後遺症,當檢查不出問題時,會認為說可能是「心理」引起,讓患者感到身心受創卻又求助無門,常見像是掉頭髮、秀味覺異常、心悸等。 事實上很多康復者都面臨掉頭髮的問題,但患者不會主動講,直到醫師問他們才會說「對!我有這個問題。」而這些事實上就是新冠後遺症引起的。

    根據全球 56 國 COVID01 9支持團體對上千名確診者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後遺症症狀跟初期症狀不太一樣,一路從心血管、皮膚、腸食道、眼耳疾病、過敏、關節肌肉疼痛、神經疼痛、記憶及語言能力、亂經等等症狀。 尤其在持續時間超過六個月的五大症狀中,第二名就是「勞動後倦怠」且盛行率高達七成,顯示這些個案在康復後未能返回先前工作狀態,特別是體力勞動部分。 由於每一位患者後遺症的種類、嚴重度都不太一一樣,也發現染疫輕症患者後來產生後遺症可能比重症患者還要嚴重,當然其中也包含情緒心理問題,尤其當有長期症狀時後續出現 PTSD 的風險較高。 雖然後遺症問題並不是當下就可以解決,但透過積極的復健、治療,有些是會漸漸恢復,除了仰賴患者勇敢踏出復健的那一步外,也更需要政府更加重視後遺症問題。 參考文獻Char...

  4. 2021年10月7日 · 新冠後遺症對患者是更長久遠的影響台北醫學大學防疫專責病房主任暨胸腔內科周俊良醫師坦言:「在所有新冠肺炎裡面後續影響到生活的都是後遺症的問題即使是輕症的病人也可能會有沒有嚴重到插管有些仍有肺部功能改變。 英國研究分析確診者在感染五周後有 21% 患者仍持續出現症狀,以疲勞 11.5% 、咳嗽 11.4%、頭痛 10.1%...

  5. 2022年5月18日 · 新冠後遺症的症狀五花八門常見的像是疲倦咳嗽關節疼痛認知情緒障礙等根據倫敦國王學院教授史帝夫Claire Steves歸納容易出現新冠後遺症的高風險族群包括染疫時出現超過五種症狀女性50歲以上以及本身患有氣喘肺部疾病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的民眾。...

  6. 2022年7月29日 · 新冠後遺症 中醫師建議. 2022/7/29. 文章分享. 自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所造成的疫情風暴已持續兩年多許多感染確診者在解隔離後卻陸續來到門診求助新冠肺炎康復後難道不是處於無敵狀態嗎又會產生什麼後遺症需要治療? 醫師吳柏鋒醫師表示, ⒈ 確診康復後並沒有所謂的無敵狀態仍有可能會再次感染如同感冒病毒一樣,第一次感冒好了,也可能會在幾天內或幾個月內再次反覆感冒。 因此,新冠肺炎康復後,還是需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如此才能降低再度感染造成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