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約 50,500 項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4日 · 民眾參加宗教活動、團體旅遊或是進出健身房、八大行業等「會接觸不特定人士或無法持續有效保持社交距離」性質活動或場域,不受疫苗接種劑次快篩結果之限制;另進入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亦不再強制量測體溫。

  2. 2022年11月4日 · 新冠肺炎 隔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自今 (2022)年11月7日起,調整下列防治政策: 1. 取消接觸者「居家隔離」措施,全面採行「0+7天自主防疫」。 2. 非重症確診者隔離/自主健康管理改為「7+n天」:非重症確診者於隔離7天解除隔離後,接續進行自主健康管理,最多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如快篩陰性,即可提前解除相關管制措施。 3. 取消民眾參加「會接觸不特定人士或無法持續有效保持社交距離」性質活動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 (第3劑)接種或快篩之限制,包含宗教活動、團體旅遊健身房、八大行業等。 4.取消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體溫量測之強制性規範。

  3. 2021年7月23日 · 1. 除飲食外,外出全程配戴口罩。 2. 確實執行實聯制登記措施。 3. 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4. 人流控管或總逛管制。 5. 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每人1.5公尺、戶外空間1公尺。 6. 集會活動人數上限:室內80人,室外300人,若超額則提防疫計畫。 7. 餐飲內用原則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 戶外戴口罩規定鬆綁 指揮中心調整戶外戴口罩規定,外出以全程佩戴口罩為原則,10月19日起戶外運動或特定對象在室內外拍照,都可免戴口罩,但要隨身攜帶口罩。 指揮官陳時中提醒,人潮聚集還是要佩戴。 10/19起戶外運動、拍照免戴口罩 二級警戒延長至11/1 KTV、桌遊店開放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取消民眾參加「會接觸不特定人士或無法持續有效保持社交距離」性質活動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 (第3劑)接種或快篩之限制,包含宗教活動、團體旅遊健身房、八大行業等。. 取消營業場所及公共場體溫量測之強制性規範。. 指揮中心說明,配合上述政策 ...

  6. 2022年11月7日 · A:取消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體溫量測之強制性規範 自11/7起移除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體溫量測強制規範,各場所)可視其營業、服務性質需要,自行決定健康監測之方式。

  7. 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 (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三、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 四、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 (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等交通運輸:於運具內 (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 五、餐飲場所:應嚴格落實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消毒用品;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 違反上述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 六、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

  8. 2021年5月11日 · 1.外出時全程配戴口罩。 2.避免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 3.停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的家庭聚會(同住者不計)和社交聚會。 4.自我健康監測(症狀應就醫)。 5.營業場所及機關:落實人流管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6.職場及工作處所:遵守企業持續營運指引之防疫規定,落實個人工作場所衛生管理,啟動企業持續營運因應措施如異地、遠距辦公、彈性時間上下班(如異地、遠距辦公、彈性時間上下班)。 7.餐飲場所:應遵守實聯制、社交距離、隔板等防疫措施,無法落實則採外帶。 8.婚、喪禮:應落實實聯制、社交距離並加強清消。 9.公共場域、大眾運輸加強清消。 雙北5/15起第三級防疫警戒仍可上學上班 遵守九大防疫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