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5日 · 首先在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假如有機會先打為什麼有必要堅守疫苗施打的優先順位讓排序在前面的人先打呢? 5月8日諾富特飯店群聚感染之後,病毒迅速傳播的教訓,提醒我們兩件事: 一者,由於這波流行的變種病毒的高傳染力,只要台灣有人還有感染的風險,就沒有任何人可以高枕無憂。 再者,我們需要醫療防疫等重要社會功能的人能夠健康地維持社會的正常運作,因此假如疫苗無法滿足所有人需求,讓風險高的人及維繫社會重要功能的人優先,才能降低死亡率,並讓醫療與防疫體系繼續運作。 因此,總言之,全民一起貫徹疫苗的優先順位,讓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口上,對大家最有利。 但是信任的代價愈高,決策可信賴的程度必須愈高,才能讓大家願意團結遵守規定。

  2. 2021年6月14日 · 優先路線圖指引首先依據流行病學的定義將染疫幅度分為三個等級A最嚴重的社區感染」(community transmission);B次嚴重的零星與群聚感染案例」(sporadic cases or clusters of cases);及C、不嚴重的「無確診案例」(no cases)。 其次再依疫苗供貨率」(取得疫苗量占該國總人口之比率分為三階段:(供貨量少於10%時以台灣來說就是當獲得疫苗在236萬劑以內這段期間,(供貨量介於10%至20%時即當台灣累計獲得約236至472萬劑疫苗時,(供貨量介於20%至50%時即當台灣累計獲得約472至1,180萬劑疫苗時。 以6月9日台灣公布 新版疫苗施打順序 這天來說,台灣已處於A級「社區感染」。

  3. 2021年6月17日 · 首先在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假如有機會先打為什麼有必要堅守疫苗施打的優先順位讓排序在前面的人先打呢? 5月8日諾富特飯店群聚感染之後,病毒迅速傳播的教訓,提醒我們兩件事:一者,由於這波流行的變種病毒的高傳染力,只要台灣有人還有感染的風險,就沒有任何人可以高枕無憂。 再者,我們需要醫療防疫等重要社會功能的人能夠健康地維持社會的正常運作,因此假如疫苗無法滿足所有人需求,讓風險高的人及維繫社會重要功能的人優先,才能降低死亡率,並讓醫療與防疫體系繼續運作。 因此,總言之,「全民一起貫徹疫苗的優先順位,讓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口上,對大家最有利」。 但是信任的代價愈高,決策可信賴的程度必須愈高,才能讓大家願意團結遵守規定。

    • 台灣的疫苗分配政策分析
    • 疫苗的專家信任問題:怎麼讓公眾對疫苗更有信心?
    • “他必須相信專家在做出建議時所根據的價值或利益,是他所認同和支持的價值或利益。 “
    • 小結

    目前國際上常見的疫苗分配正義原則可分為兩大類:重視最大化最多數人健康獲益的效益主義原則,以及強調盡可能平等分配資源和權利的平等主義原則。 相比於國際上的疫苗分配指引,台灣疫苗分配的相關政策也不落人後。台灣防疫指揮中心早在2020年7月便提出新冠肺炎疫苗分配的九大類優先順序指引,並在今(2021)年2月更新發佈十大類的分配指引(見下圖)。 從指引中,我們可以看出台灣以最大化最多數人健康獲益為基礎的判斷,具體來說目標是阻絕疫情於境外、降低本土病例機率,並最小化基本傳染數。在國際上疫苗分配的相關討論中,一般而言最大化最多數人健康獲益之防疫具體目標包括:最小化基本傳染數、最小化死亡人數、最小化「生命年數損失」(YLL)或最大化「生活品質調整後存活年數」(QALYS)。以這些指標衍生的分配優先順序建議...

    目前在重視個人自由選擇權、不強制施打疫苗的大原則下,如何讓公眾聽取專家的建議接種疫苗,似乎是個棘手的問題。遠見雜誌在2021年2月做的民調結果顯示,台灣民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意願只有6成,低於國際水準。進一步詢問對疫苗的信心,有3成民眾質疑其感染預防力和安全性。 當然,對疫苗的質疑不是台灣獨有的問題。早在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不信任疫苗,列為全球健康的十大威脅之一。而近期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簡稱AZ)疫苗在歐洲產生血栓的相關疑慮,更增加了台灣民眾對疫苗的不信任。雖然官員和公衛專家出面分析並指出疫苗的副作用極為罕見,且施打後的預防助益遠大於副作用風險,但是公眾對於疫苗的信任似乎並沒有因為專家的建議而提升。 那麼政府該如何提升公眾對疫苗的信任呢?總體而言,這裡牽涉到的「信...

    所以,政府要怎麼樣才能增進這樣的「建議信任」,讓應該施打疫苗的族群盡可能的聽從建議去施打疫苗呢? 班尼特提出,增進建議信任的主要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讓公眾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的利益和所相信的價值會在政策制訂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其中一種可行的具體措施是「審議式民調」(deliberative polling)。傳統民調只進行隨機抽樣和單方向的詢問,但審議式民調則是將民調結合審議式民主的討論和協商過程,讓隨機抽樣出的公眾面對面對談,並給予充分資訊和指引來進行討論,再進行決策民調。審議式民調能讓公眾認知到,自己的利益和價值在政策制訂過程中受到重視,以此減緩信任危機。 然而,若是在時間有限(例如面臨到疫情嚴峻的狀況)的緊急情況下,審議式民調的執行可能不切實際。因此班尼特認為還有第二種方式可以...

    本文針對疫苗分配以及疫苗信任的議題分別提出簡短的分析和建言。台灣在疫苗分配指引上已有成熟的政策,但相比於國際上的疫苗指引而言,台灣較少考量平等主義之精神。因此,應可納入簡單的幾項措施兼顧效益和平等的考量,例如推行抽籤制而非先到先贏制,以及在同風險的群體內部優先分配給弱勢族群。 而在疫苗信任的議題上,政府應持續增加政策制訂的透明度、專家的真誠性,以及教導公眾關於科學知識生產的脈絡性,以增進民眾對防疫專業知識的信任。另一方面,政府可使用審議式民調、包容的政策以及專家團隊成員的多元性,來增加公眾聽取專家建議而行動的意願。尤其與國外相比,台灣目前防疫情況所面臨的時間急迫性較低,應更有餘裕採取更需要時間的溝通方式(例如審議式民調),以此讓公眾增加聽取專家建議而行動的信任。 (本文原刊於【The New...

  4.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 (9)日澄清有關媒體報導某臺北診所開放民眾連夜施打 COVID-19疫苗案指揮中心重申我國COVID-19疫苗現階段開放的公費接種對象以雙北地區屬於第一類至第三類未曾接種第一劑疫苗的醫事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者為優先接種對象雙北以外之縣市則以未曾接種疫苗的第一類醫事人員為接種對象並將視疫苗接種進度逐步開放至第二三類及機構對象。 另針對3月22日至4月11日已完成第一劑之公費對象,於間隔10至12週後,開放接種第二劑。 指揮中心說明,針對媒體所報導之情事,已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進行瞭解及處理,也再次強調中央與地方「標準一致、做法一致、腳步一致」防疫原則,請各地方政府及醫療院所依據指揮中心所訂之COVID-19疫苗接種順序,進行施打作業。 回上一頁.

  5. 2021年6月14日 · 近期國內針對COVID-19疫苗接種問題不斷在疫苗數量有限下疫苗接種優先順序彷彿是鐵達尼號沉船前登上救生艇的順序...

  6. 2021年3月3日 · 指揮中心上個月26日晚間疾病管制署官網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區放上COVID-19疫苗說明接種對象部分從9類增加為10類第四順位新增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當中包含代表國家出國之運動員或選手備註說明,「實施接種1-2個月後倘國內疫苗有餘裕屆時再由指揮中心評估釋出一定數量因應民眾自費接種需求相關配套措施由疾病管制署另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