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6日 · 每年5月開始就是一年一度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但今年的免稅額、扣除額和課稅級距都有調高,對一般上班族或是存股族來說,領股息的稅金差在哪裡? 可以怎麼節稅? 我們就來深入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2023年所得稅 免稅額扣除額一次看. 今年的所得稅計稅基礎,首先在扣除項目,必須先認識一個名詞叫做「所得總額」,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年收入多少,以一般上班族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最基本的12個月,再加上所有獎金,包含了年終和三節。 但一樣的所得,每個人的收入來源都不太一樣,生活負擔和個人條件也不一樣,課稅的基礎當然就不一樣,所以在報稅的時候,就有各種可以扣除的項目,讓我們把這些成本扣掉之後,最後得到一個所得淨額,才是課徵所得稅的依據。

  2. 2020年5月5日 · 1、聯邦銀行存戶,單筆稅款滿3,000元,登錄享3至8期0利率優惠. 2、非聯邦銀行存戶,單筆稅款滿3,000元,登錄享3至6期0利率優惠. 聯邦賴點卡5~6月繳綜所稅一次付清不限金額,享109年7月新增一般消費加碼 0.5%刷卡金回饋 (免登錄,上限1萬元) 活動期間:109年5月1日至109年7月2日止. 優惠資訊: https://bit.ly/3d56pnl. 聯邦賴點卡介紹: https://bit.ly/2RQydTk. 《台新銀行》信用卡 (活動需登錄)

  3. 2023年3月15日 · 網路上常常看到人家說,純股領配息要多繳稅、多繳二代健保,但其實這種講法只對了一半,實際上 低級距的人參加除息,反而有機會可以退稅。 而二代健保補充保費2萬塊的扣繳門檻,用季配等於是拉高了4倍,雙月配等於是拉高6倍。 如果我們再用季配月領分散到3檔不同的標的,等於是再乘以3倍,算下來這個門檻其實對一般人來說,已經非常非常夠用了,根本扣不到二代健保。 這都是合法節稅的工具,就看你要不要善用。 第二個「息」的圖案,代表它是高股息ETF。 因為相對於市值型和主題型的商品來說,高股息ETF就是專門調高殖利率的公司,所以在配息的能力和穩定度的表現 ,自然會比市值型和主題型的商品來得好。 既然是要組季配月領,主要目的就是穩定的現金流,所以高股息自然會是優先的指標 。

  4. 2019年3月7日 · 一六年二月二十一日,以翁啟惠研發技術成立的新藥股王浩鼎,股價在此前數個月內攀升逾倍,股民引頸期待的乳癌疫苗二/三期臨床試驗解盲成績,竟然是數據未達標。 解盲當天,翁啟惠接受記者採訪,指出問題出在試驗設計不良,但超過八成的病人有免疫反應,也產生抗體,這次試驗可以說「成效很好」。 這番話成了浩鼎案導火線。 三月,他的女兒翁郁琇被爆出是浩鼎大股東,而翁啟惠代女兒在解盲前賣了十張股票的消息,愈傳愈失控。 翁啟惠名字後頭出現的關鍵字,除了中研院院長,還多了一個「內線交易」。 至今,問他「會不會後悔,若當時沒有發言就好了? 」翁啟惠回應:「不會,因為我一定要講事實。 」他再三解釋:「我的意思就是說,施打疫苗的病人,假如有免疫反應的話,就有顯著療效⋯⋯」

  5. 2020年6月8日 · 這是從存款利息的角度,檢視一家公司的股票是否值得持有,不配息或配很少的公司幾乎就不會進入考慮的名單中。 其他公司都可以同樣的方法,找到目前的股價落在哪裡,是否值得買進? 台積電(2330)2019年配發9.5元的股利,如果今年不變,其合理價是190元,便宜價是95元,380元就算是貴了。 目前是268元,不算是便宜。 當然這是從存股的角度來判斷,股市也許會給台積電更高的價錢。 有的公司是同時配股票股利和現金股利的,我的算法就可能有些不同。 像我撰寫本書時剛公布的玉山金(2884),今年預定配發股票和現金都是0.79元。 當時股價是23.55元,換算成股利率是3.35%。 另外的股票股利就可以直接將其轉成利率7.9%。 (編按:玉山金2020年度配息政策為現金0.61元、股票0.61元。

  6. 2023年8月13日 · Q,原持有花旗台灣信用卡還可以使用到什麼時候?. A:原花旗卡友在8月12日之後,一年內會被星展通知更換新卡,在還沒接收到通知以前仍可繼續使用舊卡。. Q,信用額度會變嗎?. A:可分為兩種狀況:. 只有花旗信用卡→額度不變(已停卡之額度及特定預借 ...

  7. 2021年5月24日 ·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這一次的變種病毒絕對不會再和你「開玩笑」 我是拿督鄭博見DAC,其中一位從鬼門關倖存下來的人。 因此,我決定把我的「新冠生死經歷」和「認知」,公開分享給每一個人。 雖然文章有點長,但我希望大家能讀完及分享出去,它或許會「挽回無數的無辜生命」。 馬來西亞從4月起,確診和死亡人數屢創新高,多家醫院也宣告爆滿,疫情嚴重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