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細胞治療被視為癌症與重症的新希望,但細胞治療發展多時,由最早的骨髓移植、臍帶血移植,到近期癌症治療、膝蓋軟骨修補,都算細胞治療的一種。 《報導者》採訪免疫學教授、臨床醫師,解釋並梳理細胞療法的發展,更解答多項關鍵問題:目前坊間最火紅的NK、CIK、DC等癌症細胞治療有用嗎? CAR-T、iPSC是什麼?

    • 「新烏克蘭人」的國族認同和語言變化
    • 「我知道誰才是烏克蘭的敵人」
    • 免簽政策加速烏克蘭年輕人融入歐盟,親近民主自由價值
    • 「我們必須不斷去使用烏克蘭文創作,不被動接受別人設定的內容」
    • 一場戰爭,兩種敘事:「住在俄國的親戚似乎不相信有戰爭」
    • 在地下室防空洞錄podcast,把全國人民的故事傳給世界
    • 父親參加志願軍,女兒在資訊世界奮戰

    目前人在波蘭的卡米翁卡因熟稔烏克蘭文,正在兩國邊境協助難民安置事宜。他透過email接受《報導者》的文字訪問時,以「新烏克蘭人(New Ukrainians)」稱呼年輕世代。 卡米翁卡描繪的「新烏克蘭人」多數出生在烏克蘭獨立的1991年前後,年紀最長的不過30歲,他們的成長經驗裡,「烏克蘭是獨立國家」是政治現實,國家也漸漸融入歐盟、與世界接軌;雖然烏國夾在俄羅斯與歐盟兩大強權間,國內政治也有長期親歐、親俄的路線之爭,但在2014年後,脫俄入歐的「新烏克蘭人」認同已蔚為主流。 卡米翁卡也預測,語言之於政治未來將成「假議題」,面對新世代只講烏克蘭文,或烏俄混雜(Surzhyk),加上歐美通用語言為英文,一或兩個世代後,烏克蘭可能會變成「烏克蘭為國語、英語作為第二外語的國家」,俄語只會基礎對話,俄...

    「新烏克蘭人」對於來自俄羅斯的政治宣傳、歷史敘事並不埋單,其強烈的國家認同、親歐盟的政治立場,也與習慣看俄國頻道、聽俄文廣播的年長世代或俄語區,形成鮮明對比。後者身分認同複雜,有頓巴斯地區(Donbas)人民自認「俄國人」、要求併入俄羅斯聯邦;亦有人曾認同蘇聯時代的榮光,自認「前蘇聯人」,或是文化上認為同屬「斯拉夫」而「親俄」。 出生在蘇聯解體前一年(1990年)的YouTuber奧嘉・雷茲尼科娃(Olga Reznikova)接受《報導者》越洋採訪時表示,在他有記憶以來,烏克蘭就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俄羅斯充其量就只是一個「鄰國」。另一位年僅22歲的網路廣播電台Urban Space Radio創辦人娜迪雅・浩爾奇克(Nadiia Hulchuk)也自認沒有國家認同困擾,明辨是非黑白,「我...

    8年前的廣場革命,展現青年世代追求融入歐盟的渴望。時任「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擋下烏克蘭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議,有意轉而與俄羅斯締結關稅同盟,引發長達3個月的民眾抗爭,軍民衝突,死傷慘重,最後議會解除總統職務,亞努科維奇倉惶出逃。 對於年輕世代而言,除了無蘇聯時代的生活經驗、2014年廣場革命確立「親歐」的政治立場。在空間上,歐盟向烏克蘭「開放門戶」,亦加速烏克蘭融入西方社會的進程。 歐盟自2017年向烏克蘭開放短期觀光免簽後,大批烏克蘭年輕人可藉由旅行、觀光,浸淫西方文化,深化「歐洲人」認同。在政策宣布當年,現任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前一任的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認為,此制度象徵「烏克蘭脫離俄...

    青年世代心向歐盟,勢為普丁所不容,而後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挑起烏東地區分離主義及武裝衝突、社群媒體上假訊息頻傳,並策反烏國軍隊等「混合戰」攻勢,正試圖再度撕裂這個國家。青年世代卻展現十足的韌性,這些人多數擁有大學學歷、生長在網路時代、擅用Twitter、Instagram、TikTok溝通交流。為求國際化,也勤學英文,更以身為烏克蘭人為榮。 在政策方面,卡米翁卡也補充,政府除了強化「烏克蘭入歐」政治議程,環保、觀光、青年交流政策都可形塑「愛國心」,例如提倡資源回收及禁用塑膠袋、發展地方觀光,及推動烏東烏西地區的青年交流。特別是後兩者,藉由觀光、交流,「讓青年們更加認識,我們其實同屬一個國家。」 一個國家,兩種語言。長年以來,烏克蘭文與俄文正相互爭奪文化詮釋權,特別在廣場革命後,以烏克蘭語創作...

    面對假資訊侵擾,烏克蘭過去幾年透過公民社會、媒體識讀教育、網路社群協力,培養民眾分辨真偽及查證的習慣。身為網路原住民的青年世代或可「免疫」,但俄國官方敘事及政治宣傳,卻意外撕裂那些橫跨烏俄兩國家庭的情感。 許多烏克蘭人親戚在俄羅斯有遠親,反之亦然。雷茲尼科娃感嘆,「我住在俄羅斯的親戚就是政治宣傳的受害者。」每當她試圖向在俄羅斯親友提到「烏克蘭被俄羅斯威脅」,卻被反指是自己搞不清楚狀況,而這種情況在2014年後愈形嚴重。 如今,俄羅斯已全面封鎖各大社群軟體(如Facebook、Twitter),也以禁止散播「假訊息」為由,禁播烏克蘭戰事新聞,俄羅斯再度罩下訊息鐵幕。一場戰爭,在烏俄兩國卻有截然不同的敘事。塔雅無力說道: 在俄軍進犯後的前一兩天,烏克蘭西部城市伊凡諾─法蘭科夫(Ivano-Fra...

    一確認戰火暫且不會波及住所後,浩爾奇克旋即與同事商討,作為一個傳播媒體,Urban Space Radio能替烏克蘭做些什麼?幾番討論後,他們決定善加利用既有的平台以及記者人脈,「盡快把烏克蘭的聲音傳出去。」一檔名為「烏克蘭:我們活下來的那一天(UA: The day that we survived)」的Podcast英語節目因應而生。 浩爾奇克向《報導者》坦言,她對自己待在相對安全的城市、沒有親上前線,感到羞愧、有罪惡感。但除了現實世界的戰場外,他們還可以在資訊世界作戰(fight in information world)。因此,團隊開始向第一線的記者、全烏克蘭受到戰火波及的居民合作,請他們協助錄音或傳遞文字訊息,再由團隊編輯並翻譯成英文,製作成15至30分鐘不等的節目。 目前Podc...

    如今,烏克蘭正遭受戰火摧殘,這些自帶流量、擁有國外粉絲的內容創作者也發揮所長,製作影片或運用社群媒體,向國際社會發聲,更與來自俄羅斯的假訊息對抗。例如,雷茲尼科娃從開戰至今,已發布一系列影片,分享烏克蘭現況、難民如何逃離烏克蘭、俄羅斯戰俘的待遇,以及波蘭如何安置難民等內容。 雷茲尼科娃接受《報導者》訪談時也擔心,隨著戰爭時間拉長,國際社會及新聞的關注度恐怕會遞減,人們可能會淡忘烏克蘭正遭受攻擊。作為一個內容創作者,一來必須肩負起「傳遞訊息」的責任,二來希望可以補足新聞上欠缺的細節。 自承「對政治感興趣」的雷茲尼科娃,在她的頻道上,除了一般日常的烏克蘭生活、文化、旅遊等軟性內容外,一度有過「記者夢」的她也曾下功夫製作政治題材的影片,包括烏俄兩國複雜的歷史、領土紛爭等,甚至在戰前也曾至兩國邊境去...

  2. 2021年12月14日 · 新加坡接種兩劑疫苗的覆蓋率在2021年11月9日已達85% ,然而,由於新一波疫情重症病人多沒有接種疫苗,衛生部於11月9日宣布,自12月8日起,除因醫療或年齡因素無法打疫苗者外,未完成預防接種者染疫,醫療費用政府不予補助。

  3. 短短兩年多(截至2022年11月7日),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已造成全球6.37億人確診、660萬人死亡。. 科學家們用全新技術,以及史無前例的速度研發出 疫苗 ,試圖打造終結疫情的鑰匙,但病毒也同時在變異。. 這是場病毒與人類的競速賽,最早出現的 ...

  4. 2022年7月24日 · 這一點,我想是台灣人最應該記得的一課,你可以保護自己的國家,問題是你有沒有足夠的意志。. 「請你們看著這場戰爭,不要忘記歷史,從歷史中學習,尤其是在你們旁邊的那個國家,它的本質不會變的。. 請為會發生的事情做好準備。. 當清晨4點有人轟炸你 ...

  5. 2023年2月23日 · 戰爭怎麼結束?. 俄軍入侵一年後,消耗戰與國際和談壓力下的烏克蘭. 2023年2月18日,戰事仍在烏克蘭頓巴斯地區的巴赫木特繼續進行,一輛烏克蘭坦克從積雪覆蓋的道路上駛過。. (攝影/ 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Marek M. Berezowski). 2023年2月24日,是俄羅斯全面 ...

  6. 報導者Podcast節目,透過記者、事件當事人的第一手告白,和來自現場的收音紀錄,帶你走進新聞幕後、故事現場,感受更完整的真實。. 《報導者》是由「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成立的非營利網路媒體,致力於公共領域的深度報導及調查報導,為讀者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