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上海中芯半導體 相關

    廣告
  2. 全城酒店優惠只在Agoda。 最新App俾你隨時隨地確認行程...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24日 · Chris Miller投書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芯國際SMIC執行長預測公司生產的半導體產品全球產能過剩」,但他同時宣布將增加75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此舉可能違反商業邏輯雖然存在產能過剩的疑慮大陸晶片製造商仍在提高產能更有分析師將大陸對太陽能板的投資作為一個類比擔憂大陸對晶片製造的投資恐將壓低價格和西方公司的利潤。 文章提到,美國、歐洲和日本政府都在討論對大陸晶片產能過剩的潛在因應措施,一種方法是補貼非大陸晶片的使用,這需要政府尋找新的資金,第二種是限制特定大陸公司的市場准入。 市調公司TrendForce示警,大陸積極擴大晶片製造能力,未來幾年內有數十家晶圓新廠投產,恐導致晶片產能過剩,甚至引發價格戰掀起破產潮。 2024.01.30. 兩岸.

  2. 2022年3月29日 · 11:53. 工商時報 數位編輯. 半導體. 中芯國際。 圖/中新社. 上海27日無預警祭出分區分批封城令讓被稱為上海矽谷的張江高科技園區Zhangjiang Hi-Tech Park蒙上陰霾中芯則表示上海工廠目前正常營運遵守相關規定但仍引發投資者憂慮28日股價終場仍收黑下跌0.66%。 陸媒則進一步表示,大陸半導體製造能力薄弱,而且對外依賴度高,高端晶片大多來自國外,勿忘過去武漢弘芯淪為爛尾的案例。

  3. 2023年7月7日 · 中芯國際創辦人張汝京被封為大陸半導體教父其實他來自台灣畢業於台大的他曾在德州儀器擔任工程師1997年張汝京回台創辦世大半導體未料被大股東以50億美元賣給台積電因此他負氣另起爐灶帶了上百名台灣員工到大陸上海創辦中芯國際

  4. 2024年2月7日 · 消息人士指出中芯國際將以現有的美國與荷蘭生產設備在上海新建立的半導體生產線量產華為海思設計的5奈米麒麟晶片運用在華為下一代高階智慧型手機。 華為去年8月推出內鍵7奈米處理器的華為Mate 60 Pro高階手機時,業界和分析師對其技術突破大感驚訝。 據市場調查機構Canalys報告顯示,華為去年第4季在大陸的出貨量暴增近50%。 知情人士說,若智慧型手機生產能夠達標,華為最強大的人工智慧(AI)處理器昇騰920也將由中芯國際以5奈米製程生產,進一步縮短陸產AI晶片與輝達的差距。 華為昇騰910b晶片採用中芯7奈米製程,被產業專家認為,是輝達AI處理器之外,極具潛力的替代晶片。 不過大陸製造先進晶片在成本和良率上仍有待提升。

  5. 2021年2月8日 · 上海市發改委近日公布的2021年上海市重大建設專案清單顯示中芯國際的的12英寸晶片SN1專案入選目前已處於在建狀態搜狐科技報導12英寸晶片SN1專案的載體是中芯國際旗下公司中芯南方總投資額90.59億美元其中生產設備購置及安裝費達73億美元項目規劃月產能3.5萬片已建設月產能6,000片是大陸第一條FinFET工藝生產線也是中芯國際14奈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研發和量產的主要承載平臺。 中芯國際2020年在科創板上市募資人民幣(下同)200億元,其中有80億元用於該專案,用於滿足建設1條月產能3.5萬片的12英寸生產線專案的部分資金需求,生產技術水準提升至14奈米及以下。

  6. 2021年12月30日 · 中芯於北京興建用以28奈米製程12吋晶圓廠以及日前宣布在上海深圳的110 億美元擴產計畫。 中芯目前的產能主要用來生產大陸市場所需的汽車電源管理晶片 (PMIC) 和微控制器 (MCU),隨著大陸市場需求也不斷攀升,中芯市占率也逐步站穩全球晶圓老五的地位。 中芯國際資深副總裁、中芯北方總經理張昕指出,由中芯、國家大基金二期、亦莊國投合資成立中芯中芯京城北京三期,明年5月就會有設備進廠,讓中芯北方在北京的擴產進入高速成長,若3大地區的投資案都能順利擴產,將有機會挑戰聯電老三的地位,但目前來看仍有重重挑戰要克服。

  7. 2024年5月11日 · 工商時報. 中芯今年營收目標 拚增逾8%. 2024.05.11. 03:00. 工商時報 蘇崇愷. 大陸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10日上午舉辦業績說明會,該公司聯合首席執行長趙海軍在會中指出,中芯2024年提出銷售收入年增率超過可比同業的平均值(約8%),因此中芯預計全年營收增長目標為超過8%。 中芯國際9日晚間公布,2024年第一季營收年增19.7%至17.5億美元,期間內淨利年減68.9%至7,179萬美元,展望第二季營收季增5%~7%。 中芯陸股、港股10日股價分別收跌1.67%、收漲1.5%,年內分別累計下跌18.83%、16.19%。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