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日 · 沿革 [编辑] 1941年7月1日,國民政府在重慶成立「中央氣象局」,直屬於行政院 [1],管轄全國的氣象、地震觀測業務,並接受內政部委託編制國民曆。 1945年,抗戰勝利,中央氣象局遷往南京,改隸教育部 [1]。 1947年3月,中央氣象局改隸交通部 [1]。 1949年,中央氣象局遷廣州 [1]。

  2. 2024年4月3日 · 沿革 [編輯] 1941年7月1日,國民政府在重慶成立「中央氣象局」,直屬於行政院 [1],管轄全國的氣象、地震觀測業務,並接受內政部委託編制國民曆。 1945年,抗戰勝利,中央氣象局遷往南京,改隸教育部 [1]。 1947年3月,中央氣象局改隸交通部 [1]。 1949年,中央氣象局遷廣州 [1]。

  3. 1973年5月23日起,中央氣象局由農林部代管,在此期間至同年8月25日稱農林部中央氣象局。 中國氣象局時期 [編輯] 1982年8月23日,中央氣象局改稱中國氣象局。1994年,中國氣象局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改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2017年5月,在 ...

  4. 警報期間 從發佈警報到解除警報的期間。[3] 近臺強度 颱風靠近臺灣時的強度,共分為輕度颱風、中度颱風、強烈颱風及超級強烈颱風(簡稱超強颱風) [註 1]。 近臺近中心最低氣壓 颱風靠近臺灣時,近中心最低氣壓氣壓值 [3],數字越低則颱風強度越強。

  5. 1971年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恢復建制,承接臺灣省氣象局並予改制,地震觀測業務由測政組下之地球物理科繼續掌理。 臺灣位於 歐亞大陸板塊 與 菲律賓海板塊 交界處,地震活動甚為頻繁,而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各大都會區人囗密度不斷提高,高樓大廈林立,大幅增加了地震災害的潛在危險。

  6. 1971年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恢復建制,承接臺灣省氣象局並予改制,地震觀測業務由測政組下之地球物理科繼續掌理。 臺灣位於 歐亞大陸板塊 與 菲律賓海板塊 交界處,地震活動甚為頻繁,而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各大都會區人囗密度不斷提高,高樓大廈林立,大幅增加了地震災害的潛在危險。

  7. 歷史 [編輯] 臺灣地震預警系統設計的動機是1986年11月15日花蓮地震,芮氏規模為6.8,此次地震主要的災情發生在距離震央120公里外的臺北地區,S波傳遞至少需30秒。 [13] 1994年中央氣象局在花蓮裝設地震預警的雛形系統,1998年停止監測,測試結果為對於花蓮地區的地震,平均可在地震發生後20秒得到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