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生校區化學工程博士 (1987) 簡介. 廖俊智院長2016年6月21日受 總統任命為中央研究院第十一任院長並於2021年6月21日續任第十二任院長廖院長學術聲望崇隆分別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學院院士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世界科學院院士廖院長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系並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生校區獲得化學工程博士先後任職於紐約羅徹斯特柯達公司生命科學實驗室德州農工大學及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 廖院長長期從事代謝系統改造、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及微生物合成燃料等基礎前瞻科學研究,研究成就斐然。

  2. > 關於中研院 > 簡介 院長及副院長 ::: 院長院長 回上一頁 回最上面::: 到訪中研院 位置及交通資訊 近期活動 公共設施 展覽館群 圖書館 申請學位學程 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 國內學位學程 學習科普知識 ...

  3. 廖俊智院長表示科技在淨零策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人類僅停留在當前的技術水準難以達成2050淨零願景因此中研院攜手學研團隊優先推動研發去碳燃氫高效太陽光電海洋能地熱能及生質碳匯5支箭新科技5箭齊發助攻淨零的目標靶心

  4. 中央研究院院長副院長各研究所所長及各研究中心主任為當然評議員並以院長為評議會議長。 聘任評議員30-50人,由 院士 選舉,經中研院呈請 總統 聘任之,任期三年,連選得連任。

  5. 中央研究院. 位於南京明代國子監故地的 國立中央研究院舊址. 1948年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於南京院址合影. 中央研究院大門. 中央研究院 ,簡稱 中研院 ,是 中華民國 的 國家學院 及學術最高殿堂 [1] ,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 人文 之研究。 現今院址位於 臺灣 臺北市 南港舊庄 。 中央研究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與學術地位普遍高於一般 大學 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由於研究要求上的落差,大學教授如想轉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通常需要降級(例如: 教授改聘為副研究員,副教授改聘為助研究員)。 臺灣的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6. 蔡元培院長1928年4月-1940年3月. 歷任院長冊圖片資料庫紀錄院長與事件及照片歷史文物.

  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廖俊智 (英語: James C. Liao ,1958年 — [4] ), 台灣 化學家 [5] ,現任 中央研究院 院長。 生平 [ 編輯] 生於 高雄市 [6] 。 1980年獲得 國立臺灣大學 學士學位,1987年獲得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博士學位,師從 埃德溫·尼布洛克·萊特富特 (教科書《 輸送現象 》的作者之一。 )1987年進入 伊士曼柯達公司 ,1990年加入 德克薩斯農工大學 擔任助教授,1993年升任副教授,1997年成為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 教授。 2016年,經 總統 蔡英文 核任 中華民國 中央研究院 第11任院長 [註 1] ,於6月21日返臺履新 [7] 。 事件 [ 編輯]

  8. 總統核定廖俊智院士出任中研院院長. 總統核定廖俊智院士出任中央研究院第十一任院長. 中華民國105年06月03日. 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蔡英文總統今3日核定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士出任中央研究院新任院長黃重諺說蔡總統於2日上午由陳建仁副總統與劉建忻副秘書長陪同透過視訊會議與位於洛杉磯的廖俊智院士會談並確認廖院士擔任中央研究院新任院長的意願後做成決定。 黃重諺轉述,總統首先在會談中向廖院士說明,她是依據兩項基礎來遴選任命廖院士擔任新任院長:第一、根據過往的慣例與傳統,尊重中研院對於自己院長人選的選擇;第二、對於之前外界有部分看法認為中研院內部遴選過程有所爭議,而馬前總統任內,總統府已正式對外表達「於法尚無不合」,確認程序是有效、合法。

  9. 院長 5 4 - 院長的話|. 關於本院 中央研究院創立於1928年,為中華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推 行人文及科學研究,並肩負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以及培 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之任務。 為兼顧自然科學及人文與社會科學之均衡發展,本院分為數理 科學、生命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三學組,設有24個研究所及 8個研究中心。 另設有評議會、學術諮詢總會及院本部,負責議 定本院學術計畫、促進國內外學術合作及學術行政工作。 本院院務發展的三項目標,為「成就全球頂尖研究」、「善盡 社會關鍵責任」,以及「延攬培育卓越人才」。 透過聚焦關鍵 議題,期以學術研究的角度貢獻社會,同時亦積極延攬、全力 培育研究人才,以造就卓越為宗旨。 中研院簡介影片.

  10. 院長 廖俊智. 2018年8月. 中研九十不僅僅標誌著時間還包括曾貢獻歲月智慧與熱情於中研院的所有人的生命故事。 一個機關的靈魂不在於表象如何被看見和理解,而在內部文化與經驗如何傳承與再造。 中研院作為臺灣最高學術研究單位,在前人努力下,學術成就有目共睹、巍然有成。 中研院延續豐沛的研究能量,繼往開來,仍持續在創新突破、追求卓越研究且關懷社會的道路上勤奮不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