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約 27,700 項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8日 · COVID-19/中秋連假最新指引曝!. 王必勝:「5 類人」禁烤肉聚會. 日期:2022 年 9 月 8 日 作者: 李祉函. 中秋連假即將到來,烤肉是每年中秋活動之一,今年中秋正逢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於今(8 日)公布最新指引。. 指揮官王必勝表示 ...

    • 為什麼優先選擇戶外活動?
    • 低至中等風險的戶外活動
    • 群聚型戶外活動的注意事項
    • 高風險的戶外活動
    • 拿捏安全和享受之間的平衡

    COVID-19 病毒主要在約 2 公尺的範圍內,於密切接觸者之間進行人與人的傳播。病毒透過說話、咳嗽、呼吸或打噴嚏時釋放到空氣中的呼吸道飛沫傳播。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在通風不良的封閉室內空間中,當一個人暴露於在空氣中停留數分鐘至數小時的飛沫或氣溶膠時,病毒就可能會趁虛而入。 當你在戶外時,新鮮空氣不斷流動,分散這些病毒飛沫,因此相對不會吸入太多足以導致 COVID-19 感染的病毒飛沫。此外,如果你接種了疫苗,雖然仍可在公共場所從事許多室內活動,但如果你所在的地區每天新增大量 COVID-19 病例,比起戶外,在室內公共場所仍有較高與確診者密切接觸的風險。 因此,在自家中進行像是簡易肢體伸展、瑜伽、皮拉提斯或其他有氧運動是最安全的選擇,若是能與他人之間保持足夠距離的戶外活動,也比在室內公共...

    隨著 BA.5 疫情在全台多點散布,長距離、大範圍的移動可能有較高風險,所以你可以在居住點附近選擇許多種類與形式的戶外活動,無論是去爬郊山、造訪自然景點、在河岸步道騎自行車,還是只在家裡附近悠閒地散步或慢跑都是可行的選擇。在 COVID-19 疫情流行期間,你可以優先選擇這些低至中等風險的戶外活動: 1. 散步、跑步、徒步健行 2. 騎自行車、滑板、滑板車 3. 籃球、網球、足球、高爾夫球、沙灘排球等戶外運動 4. 爬山、攀岩、溯溪 5. SUP、潛水、衝浪、划船等戶外水上活動 6. 野餐、露營

    許多受歡迎的戶外活動都是群聚的型態,具有高度的社會性,所以在從事這些類型的活動時,你可以注意以下事項: 1. 餐廳戶外區域用餐:當天氣適合時,在餐廳戶外庭院或露台用餐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不擁擠的餐廳用餐,若戶外用餐區桌子的間距適當,則在戶外用餐會比室內用餐更安全。不過請注意,與餐廳其他區域的人保持至少 2 公尺的距離,並避免使用自助式食品和飲料,在進出時洗手並用酒精消毒。 2. 野餐或露營:如果你只與同住者一起行動,那麼野餐或露營的風險很低。但如果你與沒有同住的其他親朋好友一起露營,請在空間足夠大、間隔至少 2 公尺以上的獨立帳篷中露營,並避免共用露營用品,在食物和飲料部分也盡量以公用餐具統一分配食物與分裝飲料。另外也需備妥包裝洗手液、乾洗手液或酒精消毒用品,以清潔和消毒大家經常接觸的表...

    許多人聚集在一起進行較長時間的密切接觸,則 COVID-19 傳播的風險最高,其中高風險的活動包括: 1. 大型聚會:在大型聚會或人群中,很難保持至少 2 公尺的距離,這對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人來說風險最高。在這些情況下,群體越大,人們在一起的時間越長,風險就越高。婚禮、節日慶典、戶外派對、演唱會、音樂祭和遊行都是屬於這類活動。 2. 營隊活動:開放參與式的營隊活動通常是高風險的,因為參與者來自不同的地方,花很多時間密切接觸。但營隊活動主辦者可以採取預防措施,使活動更加安全。如果參與者來自同一地區,不共用物品、戴口罩、定期洗手,並在戶外度過大部分時間,保持適當距離,則營隊活動的風險可以降低。主辦者也應提醒,如果參與者在行前生病,出現 COVID-19 症狀或最近曾與 COVID-19 患者有過...

    隨著 COVID-19 疫情持續地流行,照顧好自己和周圍的人非常重要。採取預防措施,例如配戴口罩、經常洗手、不觸摸臉部、避免與確診者密切接觸,避免造訪 COVID-19 感染人數與新增病例較多的縣市地區,這些措施對於 COVID-19 重症高風險族群來說特別重要。 當然,在疫情的流行之下,做一些讓生活有價值的事情可以增進幸福感。有了正確且充份的資訊,你就可以做出深思熟慮的選擇、規劃與準備,明白如何在 COVID-19 疫情流行期間平衡對於生活的享受,為你的生活帶來歡樂。 文/孫珞軒、圖/巫俊郡

  2. 2022年9月1日 · 下週即將迎來中秋連假,民眾不免與親友相約烤肉聚餐,但考量國內 BA.5 疫情還持續發酵,指揮中心在今日記者會中再度提醒,民眾有烤肉聚餐等活動,一定要應勤洗手、戴口罩,與不特定人士保持社交距離,如果是未接種疫苗的長者、幼兒不建議參加。

  3. 2023年8月31日 · COVID-19/中秋連假最新指引曝!王必勝:「5 類人」禁烤肉聚會 中秋連假即將到來,烤肉是每年中秋活動之一,今年中秋正逢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於今(8 日)公布最新指.....

  4. 2023年10月5日 · 三週解決上班族的所有煩惱 四大類型症狀,可能是憂鬱症跡象 楊琇雯補充,人們可能在節日時比平日花更多時間和家人在一起,相處間發生的事件可能會引發舊有的衝突和情緒;而失去親人或是親密關係的人,具有團聚意義的節日可能加重孤獨感或是哀傷反應。 這些因節日而來的壓力對於憂鬱症患者可能更加難以因應,而使症狀惡化。 不過有些人可能只是認為自己情緒低落,並未認知到可能是 憂鬱症 ,楊琇雯指出,憂鬱症將影響情緒、生理、行為、及思考等面向。 當以下症狀持續 2 週以上,並影響工作、人際關係及日常生活能力時,應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評估是否進行心理治療或是藥物治療。 常見症狀如下: 情緒症狀:悲傷、不快樂、煩躁易怒。 生理症狀:食慾不佳或暴食、體重大幅減輕或增加、失眠或睡眠過多、疲倦無力、身體疼痛、性慾降低。

  5. 2022年8月25日 · COVID-19/中秋連假恐適逢疫情高峰! 應優先保護「這 2 族群」 日期:2022 年 8 月 25 日 作者: 李祉函 本土疫情升溫之際,9 月即將迎來中秋連假,是否需要因此減少人流移動? 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還是希望正常生活,不過此波疫情需要特別防範的族群為長者以及幼兒,因此聚餐、團聚時,須優先保護長者、幼兒。 莊人祥表示,尤其未接種疫苗的長者、幼兒,應避免人潮聚集處以及聚餐,或是參加者可先快篩或是有症狀就不前往,至於人流管制部分,目前會觀察人流南來北往的狀況,但不會去限制人流。 至於英國死亡人數增加,是否BA.5 致病力較高?

  6. 2020年9月28日 · 自古以來的中秋習俗,都與月亮脫不了關係,像是在中秋夜到郊外散步賞滿月;與家人好友一起吃「吃月餅」;還有就是「吃柚子」,而「中秋節烤肉」,則是現代人過中秋的必備活動,也是一種在月光下與家人朋友齊聚的方式,也有團圓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