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9月5日 · 《種土》記錄南部小鎮這兩名農人不捨土壤長期受到人為傷害,秉持自然為臺灣下一代傻傻種土的故事。 兩個人生命情調或許有差異,但都只想以自己的方式,讓農業土壤再次「活」過來,眼看辛勤耕耘就要看見收穫,「橋頭科學園區」的意外降臨,再次將他們打入泥沼般的深淵。 試片會映後,王師向觀眾播放顏蘭權錄音,錄音中顏蘭權表示,因《種土》與大家相遇,真是美好的事情! 大家都在守護這片土地,希望《種土》有機會成為這個媒介,成為一股力量,將彼此連結起來。 她非常感激有一群人推動著《種土》紀錄片的前進,讓她,以及阿仁和安和哥,感受到我們並不孤獨。 《種土》導演顏蘭權因病無法出席試片會。 (照片提供/牽猴子公司)

    • 以營養和能源循環為目的──歐盟農業循環經濟
    • 循環經濟兼具生態與經濟的意義
    • 德國伯爾海姆農場的運作模式
    • 農場特質結合循環經濟理念
    • 社會參與及在地行銷
    • 循環經濟所衍伸的化肥反思
    • 綜合農場為必要條件
    • 教育訓練的引領

    基於循環理念所成型的價值圈,透過技術及物質的流動得以創造出更多服務和產品,除了引動經濟效益的擴大,並促成金融、製造、人力、社會,甚或自然資源區塊中新資本的建立。 循環經濟的演示通常被區分成2個面向:工業循環及生物循環。前者著眼於對工業產品乃至製程的重新設計,使產品具有回收或價值轉換的特性;後者則以生物性物質為對象,強調取之於自然,並對自然的再回饋,奠基於自然環境的農業生產部門無異是最佳的實踐場域 。 以歐盟循環經濟方案(Circular Economy Package)為例,與農業循環經濟相關 者包括肥料管理法的修訂、關鍵原料(磷)的回收利用、生物廢棄物單獨回收、生質能與生物基產品的應用等。這些不同項目之間亦具關聯性,如肥料管理主要著重再生原料用於肥料的相關措施,以及其在歐盟各國間流通的認證...

    在農場經營中導入循環經濟的概念,乃取自農業生產運作中高度「取之自然, 回歸自然」的特質。透過技術操作,讓生產過程中的營養物質返回土壤,在對環境最低侵擾的程度下使土壤穩定復育。因藉助於大自然的力量,行動者只需購買必要的資材與設備;而為了保持物料循環運行,需要謹慎的運營管理來減少損失,所節省下的費用對業務的盈利能力產生直接的影響。

    伯爾海姆農場位於德國北萊茵威士特法倫邦的曲爾皮希(Zülpich),該農場在1980年由具有農場經營管理背景的Mr. Langen與3位專長分別為畜牧、作物 栽培和食品加工的農業專家共同成立。目前該農場已經傳承到第2代,4位創始人的家族與後代也都繼續在農場裡面生活與工作。 伯爾海姆農場近40年來一直採用「生物動力農法」(Biologisch-dynamische Landwirtschaft)運作。生物動力農法是由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史丹勒(Rudolf Steiner)在1924年透過一系列講座所提出之對於農業、畜牧、種子產品及土 地復育的綜合性理念,其並於1927年成立以Demeter為名的集體管理協會 (Verwertungsgesellschaft),1932年開始以Demeter作為...

    在將農場視為一個有機體的概念下,伯爾海姆農場中設有堆肥廠來處理農場所產生之有機質廢棄物。該農場為一綜合農場,經營項目包含:畜牧養殖與作物栽種。畜牧部分所飼養的動物,包括55頭牛與1,200隻蛋雞。雞隻放養於草地並以移動雞舍方式供其棲息下蛋,為確保雞隻在綠色草地上覓食並排泄,每隔1週更換1次雞舍地點。農場中的牛柵不使用乾濕分離設備,牛隻所使用的墊料通常1年更換1次,更換下來的墊料再與其它園藝廢棄物混合作為堆肥原料。此外,農場亦接受鄰近農場的動物糞便作為堆肥原料,因此農場所生產的堆肥不僅可以供全農場使用,亦可以販賣給鄰近的其他小型農場。 豆科植物因為能夠從空氣中取得氮元素並且儲存於土壤,所以伯爾海姆農場也搭配大量豆科植物從事精密的輪作。在整個循環中,冬麥在7月底收割,做成基礎肥料,之後成為在秋天...

    伯爾海姆農場與在地的連結非常深刻,不僅由於草創初期就成立公益性研究社團(gemeinnützige Forschungsgesellschaft)來解決生物動力農法在當地適切性的技術問題。同時也以所運作的生物動力農法來提高自己產品的辨識度(Identifikation),爭取消費者認同。他們也以「由農場出發」(Ab-Hof-Vermarktung)的行銷理念,在35年前即邁開地產地消的腳步,在農場中開設小型超市銷售生鮮食品與自製的麵包。 農場目前所生產的牛奶大部分製作成起司或以其它乳製加工品銷往鄰近的科隆和波昂等地。鮮奶的販售需要瓶裝和均質,受較嚴格的法令規範,且需投入資本添購具冷藏功能的運輸設備,故並未大量販售。雖然以商業經營的角度而言,藉由增加牛隻的飼養數量來擴大規模雖是可行方式,但因此...

    1804年後,德國Justus von Liebig教授以其農業化學研究成果主張氮、磷、鉀對植物成長的巨大意義後,開啟了化學肥料的新頁。1910年BASF公司的Fritz Haber及Carl Bosch 2位研究者將他們分離氮的工業製造技術登錄為專利,此後作為植物重要營養成分的氮素因此進入大量人工製造的階段,化學肥料廉價且容易取得,全球農作物產量得以大幅提升。 然而土壤中含有數以億萬計的有機微生物,其具有將麥稈或老化植物的根部分解成腐殖質,將其礦物化以供植物利用的功能,但化學肥料無法提供這些有機微生物養分,再加上淋溶作用,長期下來土壤反而變得更貧瘠。 近年來許多農場中採取營養循環,甚至採取有機農作,正是基於對過度使用化學肥料的反思。與一般有機農場或慣行農業生產方式有所不同之處在於,在以營養...

    動物的糞肥為讓土壤肥沃的最佳來源,且其飼料大多來於農場自身,因此綜合型農場無異是運作循環農業最佳的選項。植物的養分除了依賴農場本身飼養的 動物的糞肥之外,農場內多元的作物種植在加工或販售之前的揀選也會產生一定的廢棄物,這些綠色廢棄物以一定配方比例製作成堆肥,除可回歸到原農場的土地之外,若有多餘的堆肥亦可提供給鄰近農場或銷售給消費者作為家庭園藝資材使用,對提升農場收入有所助益。 長久以來在德國所推動的農場沼氣發電,在綜合農場中亦可有較佳的操作模 式,即以農場所生產的綠色廢棄物與禽畜糞皆作為厭氧消化原料,發酵後的沼渣沼液再回歸農田栽種,沼氣槽作用後所產生的熱、電皆可提供農場使用,充分運用到農場的整體資源。然而,臺灣目前因為農、畜場分離,少有綜合性農場,因此或可採用區域合作,以達到資源循環應用。

    農業循環經濟的概念必須通過教育訓練來引導,使之成為一種實踐模式。在理念方面,要讓農作生產者認知,雖然運作循環模式的初期成本較高,但是長久 下來藉由自然的方式使得土壤更肥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更為巨大;對於消費者而言,則可獲得更高品質和更安全的農產品。 也由於每個農場所處之風土環境、地理位置,乃至面對的消費者需求各異,循環理念在農場的實踐具有高度的個別化特質,甲農場基於其所具備的作物及畜 類條件的運作方式未必同樣適用於乙農場,要使「循環」理念成為實作的模式, 教育訓練為推廣能源和營養回收與再利用技術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臺灣在「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中亦透過友善農業的推動,以產生整體循環經濟市場引力的動能,然對於慣行農法與友善農業觀念的溝通仍需透過教育訓練來縮短其差距,而德國農場的作法,亦可作為臺...

  2. 拚年底清零最後一哩路 「埃及聖䴉」全臺剩數百隻. 清除埃及聖䴉剩最後一哩路,獵人估全臺還剩下數百隻,零星個體需要大家幫忙留意,看到埃及聖䴉請立刻上粉專通報。. (圖片來源/林務局). 埃及聖䴉40年前從私人野生動物園逸出後,開始在臺灣野外繁衍 ...

  3. 20211212. 作者於牛津大學畢業後經歷澳洲農場打工,返鄉繼承家族農場,目前在作家身分外持續經營農牧,被稱為「推特第一牧羊人」。 圖為作者攝影的自家農場羊隻與牧羊犬。 (圖片來源/James Rebanks@Twitter) 內容提供/潮浪文化 文/詹姆士・瑞班克斯(James Rebanks) 一整部農耕史,實際上講的就是世人嘗試克服生產過程中大自然所施加的限制,而且這份努力常以失敗告終。 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土壤的肥力。 農民藉由無止盡的試驗,透過從錯誤中學習的艱辛方法,發現以下這件事:如果過度利用土壤,生態系統將會崩潰,而且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能力亦將遭受破壞。 農作制度持續改變 但都重視恢復地力.

    • 丹尼爾·埃克1
    • 丹尼爾·埃克2
    • 丹尼爾·埃克3
    • 丹尼爾·埃克4
    • 丹尼爾·埃克5
  4. 省工省力、節能減碳與平價優質的智電型農機,以及周邊跨領域支援產業,則被設定為臺灣具全球競爭力的精準農業產業生態系驅動引擎。 去年最令人興奮的是,為達成淨零碳排政策,農業部部長(時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宣示將2040年農機全面電動化列為推動目標之一。 同時間許多人既興奮,也成為重新檢視目前臺灣農機產業發展面臨問題的契機。 目前,臺灣所使用農機大多來自進口的少量多樣化產品,年進口金額約新臺幣45億元;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臺灣中小型農機有60%出口,年出口金額也達到60億元。 經調查顯示,臺灣進口品項主要為大型且較為複雜的農機,如曳引機、收穫及脫粒聯合機、插秧機等,出口品項則以田間中小型農機及收穫後處理機械為主,包括噴霧機、割草機、收割機、乾燥機等。

    • 丹尼爾·埃克1
    • 丹尼爾·埃克2
    • 丹尼爾·埃克3
    • 丹尼爾·埃克4
    • 丹尼爾·埃克5
  5. 在這些以及其他更多個案中,那些關注環境、又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或是 GPS設備的志工,便成為絕佳的環境託管人(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一詞最早是由英國社會學家艾倫.厄文所提出,用在他1995年發表的書名中,不過在厄文的 ...

  6. 南科考古團隊在南科發現的南關里東遺址,陸續出土大量的碳化種子,讓科學家得以一窺5千年前臺灣南島語族祖先的活動軌跡,為臺灣早期作物的研究留下重要指引。 「我一看就認為裡面有兩種小米。 」面對歷經上千年時光,早已碳化、一片烏黑的種子,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邢禹依博士仍在轉眼間辨認出兩種小米的型態差異。 這批古老的種子來自臺南的南關里東遺址,中研院院士臧振華率領的南科考古團隊,在此地發掘出目前臺灣所知最早的小米與稻米種子,最古的種子距今約近5千年。 南關里東共出土約13萬粒作物種子,其中稻米8千粒、小米更多達12萬粒,考古研究人員將極易破碎的碳化種子挑選出來,透過種子大小差異判斷,當時人類可能已經具有選種能力。 這些農作物種子隨著南島語族祖先遷徙來到臺灣,留下最早期的農業活動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