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8日 · 台北第五選區中正萬華現任立委林昶佐宣布不再參選綠各派出台北市議員鍾小平及吳沛憶媒體人于美人則以無黨籍身分參選該選區共計達10位候選人為區域立委選區之最

    • 移民後代第一次直面認同衝突的震驚
    • 我們需要跨族群的團結和互助
    • 因為有愛,才有傳承
    • 仇恨攻擊下的台美人困境

    問:收到槍擊事件消息的第一念頭,妳當下想的是什麼?家人們又有什麼各式反應? 我們打電話到處問人,然後想到有一個「好像認識所有人的阿姨」,我們就也找她打聽,我告訴她我知道什麼,然後問她到底發生什麼事⋯⋯整起事件的經過才透過這樣一來一往地在台裔社群裡傳開。 妙的是,我記得我阿媽當時所掌握的消息,竟然比新聞媒體還要更快更準──因為所有人都在聯絡所有人,大家都在相互報平安、回報給大家最新的事件進展,整個傳播的效率比新聞更要快。而且你也知道西方媒體對這種事情就比較後知後覺,台裔社群都靠彼此通知消息。 不過當時我真是怕極了,對於才發生的悲劇,更是非常震撼。 問:根據檢調說法與證據,本案的槍手似有政治動機、是刻意針對台灣人行兇──妳怎麼消化這樣的消息?妳的家族裡又是如何討論兇手的犯案原因? 答:我從小就記...

    問:但對於妳這樣的第二代──在美國出生,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妳需要怎樣的幫助、支援或陪伴,才能重新感覺在這個社會是安心的? 答:這個問題值得深思。我認為,其中一個方式是「跨族群的團結」。在美國他們叫我們「有色族群」或「非白人少數族裔」。在一連串白人至上主義者(White Supremacy)針對黑人的仇恨殺戮──就像水牛城槍擊案──之後,我們能發現美國社會有病症很深的白人優越主義問題,其本質極度邪惡,而且非常非常暴力。 所以我們想,組成跨族裔的團結陣線──不只是涵括所有美國亞裔,以及其他不同族群──或許就是希望所在。只有透過這種團結,我們才能彼此互助,共同推動有意義的法律變革。 另一方面,寫作也能給我希望。儘管這次的事件讓人悲傷,但我也藉此感受到不曾想像過、來自全球台灣人的一心團結,不只是...

    事情發生那天,我剛好在家,和我阿媽、我媽一起在餐桌前收到消息。我阿媽馬上撥電話,到處找不同教會的朋友們要他們報平安,因為她認識的朋友好多,所以當我開始打文章的同時,阿媽就在我身旁一通講完一通、一個個確認我們認識的親友全都平安無事。 在那個瞬間,我想這就是我們身為「台灣美國人」(Taiwanese American)的模樣──在這裡,我們是一個很小社群,但每一個人都知道或認識彼此,我們也很努力地互相照應,在追尋新生活的同時,也在這塊新大陸一起生根、重新開始。 所以,我才想要把我心裡的話──不僅是對事件的悲憤哀慟,更是我對於這個社群的愛──全部寫出來。 問:投書中,妳使用了語意相當強烈的結語「我們不會被抹除」(We won't be erased.),妳想對美國媒體表達什麼意思呢? 答:這裡有一...

    問:檢調目前判斷這起攻擊與「政治認同」有關,這會讓妳感到更擔憂或害怕嗎? 答:其實會。不住在美國的人或許無法感受,但在這裡的生活,真的變得比以前危險很多。過去兩年發生太多暴力事件,我身邊許多亞裔朋友,都選擇遠走海外、甚至搬回亞洲,因為社會氣氛真的太嚇人。 我剛剛才接受了《洛杉磯時報》的採訪,他們問了很多問題,其中之一是「所以你阿公阿媽是參加哪一間教會?」──你(《報導者》)剛剛也問我一樣的問題,我也很輕鬆地告訴你那間教會的名字、在哪裡;但對美國記者,我竟然告訴他: 我對於自己會有這樣的反應也有點陌生──如果在以前,我根本不必顧慮這種事;在槍擊案的星期天之前,我猜我也還不用這樣說──但這就是現實,必須讓我們提心吊膽的全新處境。 問:所以妳會如何安撫自己的阿公阿媽? 答:我阿公去年9月就因癌症過...

  2. 2017年6月27日 · 黃耀明在香港年輕人眼裡見到的灰暗,如同回望1997前的自己,才發現時代的焦慮從沒改變。 2014年,黃耀明因走上街頭聲援 雨傘運動 ,成為中國封殺名單裡的一個名字,失去更大的舞台,他仍以僅有的自由在香港繼續說話、繼續創作,笑稱自己不夠聰明,也說自己並不後悔。 港人親暱稱他「明哥」,30年過去,黃耀明依然用創作與行動,與港人走在風雨的路上。 以下為黃耀明接受《報導者》專訪內容,以第一人稱表述: 末世的焦慮. 在我記憶裡,小時候學校沒有講很多香港的歷史問題,也可能是我沒留意,當學生的時候是一點也不關心的,大多都是在玩。 我出生在1962年,這世代的殖民教育其實也不會每天告訴你「你們是被殖民的,你們有一天可能要回歸中國」,因為反正都還沒決定,也就不太去談。

  3. 珂/當白天使降臨──我們從出生開始就在適應一般人的生活,但你適應我們嗎?. 2017/8/1. 2017/8/1. 湯雅玲是高雄中正高工的輔導主任,第一次走進她的辦公室,我看著她操作與一般電腦不一樣顏色的作業螢幕,愚昧地問道「你印出來的東西會是黑紙白字嗎 ...

  4. 2017年4月24日 · 這個全名為「研商推動安樂死合法化政策」的會議,是近年來公家單位第一次集結倫理學、醫學、法學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專為探討安樂死召開的正式會議。 「生命權」與「自主權」的兩難. 作為提案人,64歲的賴台生說,母親和岳母都因病拖磨多年才離世,「我岳母中風,7年來都是兩種表情,不是很難過,就是不耐煩。 」生前最後的日子毫無尊嚴。 他認為,人沒辦法控制怎麼來到這世界,至少得能決定是否死得漂亮,「我不要把生命最後的決定權交給別人,我傾向自己決定去留,把善終權找回來。 」他形容,如果人的「賞味期限」到了,就要順勢而為,不要逆天而行,「這不是殺死,是解脫! 而會議記錄上,教醫學倫理的中山醫學大學教授戴正德則說:「基本上人類對生命,並沒有決定生死的權利。

  5. 2018年1月19日 · Miru/如何是一位女巫.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 ...

  6. 2021年3月29日 · 京戲,何夕──伶人劇人的戲夢與人生. 2021.3.29 最後更新. 50年前,台上唱起《四郎探母》,台下流離失鄉的老兵聽得老淚緃橫;50年後,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金鎖記》,讓年輕人被搖晃了靈魂,見識人性蒼涼與女性哀愁。. 在台灣,不唱「京戲」了,唱出的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