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7日 · 主條目: 交叉分子束方法. 1968年李遠哲離開哈佛大學,應聘至 芝加哥大學 ;1974年應聘至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LBNL);1984年返台協助籌辦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 ;1986年以 中華民國 及美國雙重國籍的身份獲得 諾貝爾化學獎 ;1994年放棄美國國籍,返回臺灣擔任 中央研究院 院長。 創辦研究單位 [ 編輯] 1982年7月,甫當上 中央研究院院士 的李遠哲,在第十五次院士會議提案成立一所能夠整合分子物理與物理化學研究的機構。 其構想得到 吳大猷 、 吳健雄 及海外華人科學家,如 沈元壤 [11] 、蒲大邦及林聖賢等人的支持。

    • 臺灣正體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 ...

  2. 2024年4月17日 · 赫施巴赫讓兩位研究生跟隨李遠哲精巧的構想與設計工作不到兩年期間組裝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交叉分子儀拓展了交叉分子束法的應用範圍同時也在物理化學領域上開拓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3. 2024年4月17日 · 在此期間李遠哲逐漸對離子-分子間作用以及分子散射的動力學ion-molecule reactions and the dynamics of molecular scattering),尤其是利用交叉分子束研究反應動力學crossed molecular beam studies of reaction dynamics),產生興趣

  4. 2024年4月7日 · 随后 详细介绍了他们利用离子阱交叉分子束以及分子束操控技术在超冷离子-分子反应动力学量子态和构象选择的分子反应动力学等研究中取得的最新进展报告会后老师和同学们与Stefan Willitsch 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与交流。 科技处 2024年4月

  5. 2024年4月17日 · 中文翻译: 振动到振动:F + HD 交叉分子束实验的产物能量分布. 我们使用交叉分子束技术结合 D 原子里德堡标记飞行时间光谱研究了 F + HD ( v = 1, j = 0) → HF + D 反应。 通过检测0.8~1.2 kcal/mol范围内不同碰撞能量的不同散射角度的产物,我们观察到了HF ( v '=4)的前向散射产物,并确定了该反应通道打开的阈值能量。 对1.1~1.6 kcal/mol 范围内的F + HD ( v = 0, j = 0) → HF + D 反应进行了类似的实验,观察到了 HF ( v ' = 3) 的前向散射产物,并确定了该反应通道的阈值能量。

  6. 2024年3月31日 · 化學反應動態學實驗站為一交叉分子束系統可進行氣相之化學反應實驗偵測反應產物在不同散射角的飛行時譜進而求得產物動能分佈以及空間角度分佈本研究團隊使用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源來游離反應產物後再進行偵測當產物之異構物具有不同的游離能便可以利用同步輻射光之能量選擇性來加以區別進而瞭解造成不同異構物反應途徑之機制。 研究主題可分為兩方面。 (一)在光解反應方面,採用熱裂解及光解法來產生多原子自由基,作為光解反應的自由基束源,研究自由基在可見光或紫外光區之光解動態學性質。 目前只有少數自由基的光分解被研究,且大部份光解機制仍不甚清楚。 (二)在碰撞反應方面,使用脈衝式高壓放電法來產生原子。 應徵方式. 請將個人履歷寄送:李世煌博士Email: shlee@nsrrc.org.tw.

  7. 2024年4月17日 · 中化新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装置研究了氟原子 (F)+氢氘 (HD)分子反应的微观动力学过程发现可以利用该反应中特殊的分波共振现象揭示F原子的电子角动量对该反应散射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F+HD反应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分波共振效应。 研究人员猜想,针对该反应开展高分辨率的反应动力学研究,或将发现电子角动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化学反应动力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深入研究化学反应如何进行,以求得最终实现影响进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和选择反应通道。 现今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手段也在不断提高。 交叉分子束实验仪器是从微观层次上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唯一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