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公元前479年3月9日( 鲁哀公 十六年 四月 己丑日, 儒略历 3月9日, 格里历 3月4日,夏历 二月十一 ),孔子逝世, 享年 73歲(满71周歲,虚歲73歲),死後被葬于曲阜城北的 泗水 岸边。. 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墓6年。. 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 ...

  2. 李權 ——字伯豫,任 臨邛 長,為蜀中大姓,初期迎劉入蜀, 董卓 秉政時,劉欲以威刑來提升對 蜀中 的掌握,於是以通 董卓 的名義處死 王咸 、 李權 等數名豪強。. 其子為蜀漢中期重臣 李福 。. 高躬 ——又作高聯, 陳留郡 圉 縣,即出自兗州名門 ...

  3. 臺灣正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不知而不慍」是《 論語 》首章中的一句話。. 第一章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學者對「不知而不慍」的釋義多有不同,收集於此。.

  4. 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其心哉亦不用於耕 ...

  5. 仁 是古代中国的 伦理 观念,因为 儒家 的发展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 道德 标准、人格境界及 哲學 概念。. 孔子 之前已经有关于“仁”的观念,但是孔子对“仁”的重视和阐述提高了它的重要性。. 很多学者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6. 孔子闡述了君子應當是仁者的觀點孔子的」,涵義甚廣。《顏淵篇記載顏淵仲弓司馬牛三人問仁」,孔子有三種答案。 最直接的詮釋為: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7. 開元八年(720年),塑孔門四科高弟十坐像於孔廟,配享先聖,曰十哲。曾參以孝聞名,特塑曾子像坐于十哲之次。 德行 顏淵,即顏回,字子渊,追赠兖公,唐玄宗赞:“杏坛槐市,儒术三千。回也亚圣,某也称贤。四科之首,百行之先。秀而不实,得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