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4月30日 · 孔子重复两次“人焉廋哉”,是为了加重语气,强调这三种方法,在对作评判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义: 孔子说:“要客观综合的评判一个,首先要看他当前言行的好坏,其次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第三要看他的用心和出发点是否纯良。

  2. 2021年3月6日 · 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廋就是隐藏的意思。 用了两个感叹,人怎么能隐藏的住呢? 这句话告诉我们,既要修己又要察人,我们自己要这样去修正自己,我们去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看看自己的发心,看看自己做事情的缘由,再看看自己是安于什么,止于什么。 同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样去修己的时候我们也就懂得察人了,我们看别人是清清楚楚的,看到他的所作所为,看到他的发心,看到他在安于什么。 当我们有一定智慧的时候看别人清清楚楚,同样比我们有智慧的人看我们也是清清楚楚,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我们修己要反过来修,首先,我们看看自己是安于道,安于德,安于仁,还是安于自私自利。 我们安于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心,就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3. 2019年8月19日 · 人焉廋哉? ” 出自《论语》为政篇一十章. 【注释】 所以:所做的事情。 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所安:所安的心境。 廋:音sōu,隐藏、藏匿。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评析】 【牛童说《论语》】 如何识人,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如道家老子认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比较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 而儒家孔子则强调知人,而且要做到‘知人善用’。 在‘道’看来,知人和知己这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知人是本始,知己是殖母。 只有由知人发展到知己,这个认识过程才算完成,才产生效益。 否则只是产生谈资和笑料。

  4. 2008年8月19日 · 由,从也。 事虽为善,而意之所从来者有未善焉,则亦不得为君子矣。 或曰:“由,行也。 谓所以行其所为者也。 ”) 察其所安。 (察,则又加详矣。 安,所乐也。 所由虽善而心之所乐者不在于是则亦伪耳岂能久而不变哉? ) 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 (焉,于虔反。 廋,所留反。 焉,何也。 廋,匿也。 重言以深明之。 程子曰:“在己者能知言穷理,则能以此察人如圣人也。 ”) 回应 转发 赞 收藏 只看楼主. 满陇桂雨 祭酒 楼主 2008-08-19 12:39:02. 這段是說識人之法. 要看清一個人從來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看人只看外表或只聽一面之辭已是人人皆知的錯誤方法, 不過這種錯誤仍然常常在犯就是. 孔子所說的識人之法第一條: “視其所以”, 看看這人所做的事情.

  5. 2022年11月18日 · 朱熹注所乐也所由虽善而心之所乐者不在于是则亦伪耳岂能久而不变哉?” 从上述所以”“所由”“所安三个维度来视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此处重言以强调人虽善匿至此却无处躲避隐藏藏匿

  6. 2011年6月2日 · 孔子重复两次人焉廋哉”,是为了加重语气强调这三种方法在对人作评判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义: 孔子说:“要客观综合的评判一个人首先要看他当前言行的好坏其次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第三要看他的用心和出发点是否 ...

  7. 2015年8月14日 · 人焉廋哉? 一缕阳光: 生命无常,对方我们来说,我们更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当你不爱惜自己的时候,你就没有资格去爱别人,身体事革命的本钱 崔茂新: 視其所以,直視他當下所為之事;觀其所由,廣瞻他過去走向今天的路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