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29日 · 女性性功能減退. 雌激素是女性性功能最重要的調節激素,而卵巢為主要分泌器官,切除子宮後卵巢的血液循環和功能受其影響,多數婦女會經歷不同程度的性功能變化,如性慾減退或缺乏、性活動頻率減少、性反應性降低,性高潮困難及生殖器官感覺減退等。 泌尿系統癥狀增加. 切除子宮後雌激素水準下降,使尿道周圍彈力組織變薄,出現尿失禁,另外,尿道粘膜萎縮導致抵抗力下降,易誘發尿路感染,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 精神抑鬱癥狀. 切除子宮後不僅更年期可能提早出現,而且還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癥狀,出現情緒低落、心情焦慮、缺乏興趣、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等。 子宮摘除術後不須坐月子! 應注意 5 事項.

  2. 2018年4月27日 · 日期:2018 年 4 月 27 日 作者: 陳 亦云. 幾年前有個婦女團體公布「女性用藥知識與調查」,結果有64%的受訪者表示「會將沒吃完的藥留著等需要時再吃」,顯示有相當比例的台灣女性習慣把吃剩的藥品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一般家庭都會有一堆備用的藥品藥膏,很可能都過了有效期限. 習慣把沒吃完的藥品留下來的並不止是女性,事實上絕大部份的家庭都會有些備用的成藥或是醫師處方藥品,特別是罹患慢性病的患者,憑著慢性病處方箋定期拿藥,更可能會出現有存藥來不及在下次取藥前吃完的狀況,久而久之就出現藥物存放是否會超過效期的問題。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網站報導,藥商在研發藥品時,會將藥品置於不同的環境、溫度、濕度下進行實驗,測試藥品經過多長時間效力開始減弱。

  3. 2023年7月7日 · 晴天霹靂般的消息,讓王樂明沒有太多時間悲傷,在第一時間就馬上替太太尋找合適的治療策略,更翻閱無數國際期刊、親自參與太太手術,當他站上手術台時看著太太主動脈上的腫瘤,忍不住落下了男兒淚。 這是他一生中最困難的抉擇,若不開刀極可能再度復發,若決定動刀,一不小心割到大動脈,太太可能在手術檯上就走了。 手術台上面對親人的生死關頭,王樂明就像所有的病人家屬一樣,「其實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雖然手術順利完成,但沒想到接下來才是考驗的開始。 太太在治療期間開始出現許多的併發症,像是敗血症、顱內出血、腸子沾黏感染、腎功能異常等症狀,腫瘤同時也毫不留情地持續攻擊,「各種併發症應接不暇的出現,身體像是每個地方都在失火一樣,火都來不及救又燒起來了」。

  4. 2020年5月7日 · 婦產科醫師分享照護疤痕3步驟. 「這一胎到底是要自然產還是剖腹產呢? 」「醫師,我的剖腹傷口紅又腫,是出了什麼狀況嗎? 」根據統計,國內每3名產婦就有1人是採剖腹產,對於剖腹產的媽咪,煩惱的問題除了傷口的照護外,更重要的是不希望在肚皮上留下一條蚯蚓式的疤痕。 疤痕或許在所難免,但其實透過先進的醫療技術,只要選對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可以避免傷口留下太明顯的疤痕。 這3種媽媽剖腹產容易留下疤痕. 奇美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鍾明廷表示,特定體質的媽媽,確實比其他人更容易產生疤痕,因此在懷孕時,就可以綜合考慮,將留疤的風險降到最低。

  5. 2020年4月30日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現象主要包含了以下 3 種症狀,如果妳有以下症狀,最好到醫療院所進行間擦。 月經不規律 :月經總是來得太多或太少,而且一年中來不到6次,又或者是月經週期超過 35 天。 雄性激素較高 :女性的雄性症狀高,可能導致痘痘增加、長了過多的體毛,甚至有男性禿的問題。 影像檢查卵巢異常 :舉例來說,妳的卵巢可能因為出現多個濾泡,而比正常的卵巢來得要大。 另外,還可能合併的症狀包括了憂鬱焦慮、肥胖、胰島素阻抗(二型糖尿病)、以及不孕的問題。 日常 9 個生活習慣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治療,需要搭配考慮你的生育規劃來用藥。 不過,日常的調理一樣能起到助益。 《賀爾蒙調理聖經》中,美國醫師莎拉.加特弗萊德則是建議日常做到9個建議,就能改善症狀。 1.

  6. 2023年5月3日 · 早產兒. 5 歲以下嬰幼兒(尤其 1 歲以下嬰兒) 擁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 慢性呼吸道疾病(包含氣喘、慢性阻塞肺疾病) 免疫疾病或癌症的孩子. 家長好恐慌!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進入大流行? 至於家長最擔心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是否進入大流行,吳昌騰認為,嬰幼兒感染仍以 RSV 為主,按照國外統計,hMPV 每年流行率約介於 1.5% 到 3%。 過去 hMPV 通常被當作一般感冒處理,患者發燒 2 至 5 天就沒事,只是近年可能受免疫負債影響,兒童體內缺少抗體,孩子臨床表現才變得相對嚴重。

  7. 2021年12月22日 · 根據國健署資料,女性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而放射線治療是重要療程,在癌症放射治療的過程後,日常的皮膚照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賴姿妤表示,乳癌手術後的放射治療,主要目的為減少患側乳房日後乳癌復發的機會,目前術後的放射治療上,短則大約為 3 至 4 週、長則大約為 5 至 6 週。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放射線治療後皮膚發炎反應 為「暫時性」會逐漸恢復. 而乳癌患者在進行放射線治療期間,隨著治療次數的增加,從治療後的第二週起,「皮膚顏色會慢慢變深、些微發紅,就像曬太陽過久的變化。 」賴姿妤醫師形容。 另外,汗腺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排汗量減少,會讓局部的皮膚較乾、溫度也會較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