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24日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開放醫院之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精神科病房兒童病房等區域及有身心障礙或病況危急者得探病探病時段為每日固定 1 時段每名住院病人限每次至多 2 名訪客為原則為保護病人所有探病者應出具探視日前 3 天內自費抗原快篩或 PCR 檢測陰性證明。 有關指揮中心 8 月 21 日發布新聞稿,開放住院天數達 7 天以上者探病,將列為下一階段開放對象。 二、為避免入院時因處於潛伏期導致偽陰性結果,風險縣市 (臺北市及新北市) 住院病人及其陪病者,除維持原有之入院篩檢外,增加定期篩檢措施。 雙北住院病人入院第 7 天及第 14 天各進行 1 次公費抗原快篩。 其陪病者每 7 天進行 1 次抗原快篩,1 位由公費支應。

  2. 2021年8月21日 · 醫院探病開放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精神科病房兒童病房身心障礙病況危急及住院天數達 7 天以上者之探病探病者須遵守探病時段人數限制及出具篩檢陰性證明等規定

    • 除了過勞,還有哪些會造成職業病的因素?
    • 職業病認定 3 大阻礙:低認知、低敏感、低通報
    • 白領工作者常見職業病:腦心血管及精神疾病
    • 2020 年起百人以上企業,須配置醫護人員

    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的定義,職業傷病一詞分別為「職業傷害」以及「職業疾病」。前者指的是在執行職務時,受到立即性的意外傷害,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職災」;而後者指勞工因執行職務暴露在危險因子,導致身體產生疾病,其中危險因子共分為 5 類: 1. 物理性(如噪音、輻射) 2. 化學性(如粉塵、有機溶劑) 3. 生物性(如細菌、病毒、寄生蟲) 4. 人因工程(如長期負重所造成之脊椎傷害) 5. 社會心理性(如過勞或精神疾病) 陳保中解釋,法規上的定義看起來複雜,其實依照世界衛生組織或國際勞工組織的定義,只要是任何因工作導致的疾病或死亡,機率大於一般民眾,都可以認定是職業病。舉例來說,因為礦工長時間暴露在布滿粉塵的環境所導致的塵肺病,沒有挖礦的一般民眾不會罹患,就毫無疑問是職業病。 然而,隨著工作...

    「其實診斷不難,照著一定的原則走就好,真正難的是花時間和工作者解釋是否罹患『職業病』。」陳保中以自己在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看診的經驗為例,常有人因為在工作過程中發病,就認定自己得到職業病,但事實可能是自己未按時吃藥治療原有的疾病;反過來說,如果在下班時間發病,就傾向認為與工作無關,忽略把工作帶回家做,甚至下班後也要聯繫公事,都可能是職業病的成因。 除此之外,工作者對職業病的認知不足,也可能錯把職業病當一般疾病求診。陳保中笑稱台灣工作者的個性普遍良善,即使是因為工作導致的疾病,第一時間也會歸咎為自己的身體問題,而不是工作的關係。至於如何提高工作者對職業病的認知,陳保中認為需要時間去教育、學習,但現階段工作者不懂得問,非職業醫學背景的第一線醫師,也應具備職業病的敏感度,在問診時多一個詢問病患...

    從職業病通報數量來看,以服務業為主的骨骼肌肉疾病最高,製造業為大宗的聽力受損次之,加上媒體多報導服務人員或工廠員工罹患職業病,導致白領工作者容易忽略職業病風險,尤其以工作壓力大、過勞、職場霸凌等因素導致的職業性促發腦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最為常見,也最難判定。 以過勞為例,除了責任制的基層白領容易過勞外,雇主,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老闆也是高風險族群。台灣中小企業占 8 成以上,老闆背負公司業績和發展的壓力,因而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但因為雇主與員工身分、工作內容不同,難走一般職業病的判定流程,相對不易受到保障。 至於職業性促發精神疾病,診斷難度在於許多工作者就職前就有精神相關病史,難以判定是心理因素還是工作因素所導致,至今成功獲得職業病補助的心理疾病,一年不到 10 例。 即使工作者確實因為工作壓力...

    企業層面又該如何預防職業病呢?陳保中提到大部分企業以為提供定期健康檢查就是預防,但員工大多無法解讀報告,也不了解身體狀況和工作的相關性,檢查等同流於形式而沒有實際幫助。 有鑑於此,勞動部頒布的「職業安全衛生法」,於去年 7 月起,規定 200 人以上的企業,要聘用或特約具有職業醫學背景的醫護人員,關注員工的健康狀況;明年 1 月 1 日起,更會調整成 100 人以上的企業都需聘用醫護人員,落實預防職業病。 這些醫護人員就像是員工專屬的家庭醫生,解決員工自行在外求診時,第一線醫生職業病敏感度較低的問題,同時也能提供職場健康教育,當員工罹患職業病時,更能根據工作模式對症下藥,給予合適的治療及建議。 陳保中認為更理想的方式,是企業能帶動並鼓勵員工紓壓。以台大醫院為例,未來規畫和大台北地區的運動中心...

  3. 2020年4月10日 · 先冷靜應對,向外展現沉著應對的信心. 《世界經濟論壇》建議,不管是你的合作夥伴、客戶或是員工,都希望能看到領導者展現出沉著應對的樣貌,來幫助彼此不要過度恐慌。. 冷靜不等於冷酷無情,除了讓員工感到安心外,領導者更要展現出自信感,讓下屬們 ...

  4. 2021年7月16日 · 1. 哪裡可能出問題? 2. 危機發生的機率為何? 3. 風險發生後,對企業的影響程度? 通用汽車用列舉法的方式,將企業弱點全部列出,並分成策略、營運、財務及災害等 4 種類型,位置愈靠近中心代表愈可能來自組織內部,而放在邊緣的項目,則可能從公司外部發生。 此圖可做為經理人擬定風險預防策略的參考。 經理人. 參照下表,逐一判定同心圓中各個弱點的「發生機率」及「發生後對企業影響程度」,將「發生機率分數 × 企業影響程度分數」算出各別事件的風險值,從高度風險的開始預防。 經理人可就公司的資源與經營策略,彈性調整風險的預防指引及風險值的估計方式。 風險預防:一表掌握風險防範 4 策略. 企業通常會採取「規避、轉移、減輕、接受」4種策略來防範風險。 本表以製造業面對中美貿易戰的風險為例說明。

  5. 2017年3月17日 · 在遭遇獅子襲擊這種危急的狀況下感受不到疼痛是很重要的不過這也僅限於緊急時刻到底能不能成功逃出獅子的魔掌只消幾分鐘就立見分曉所以在短時間內麻痺痛覺等知覺反而是為了活命的有效手段

  6. 2020年2月21日 · 根據經理人與東方線上合作的獨家調查,9 成專業經理人認同武漢肺炎衝擊消費!疫情可能何時結束?對哪些產業衝擊最大?哪些產業反而能受惠?我們從問卷結果來解析: 逾5成專業經理人評估,疫情要6月才可能告一段落 針對疫情發展的評估,認為近兩個月就結束的比例僅有18%,而過半數的主管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