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24日 · 報導者從俄烏戰爭開打第一天至今採訪共5國烏克蘭俄羅斯德國波蘭白羅斯)、逾70位受訪者從難民學者官員到一般民眾幾乎每一位都在採訪中主動向我們提及他們在俄烏戰爭中看見的台灣

    • 在俄國官媒裡,沒有被圍困的城鎮、沒有在地下室生產的孕婦和逃離炸彈的孩童
    • 侵烏戰爭版本的「西線無戰事」
    • 讓人麻木、喪失判斷、甚至懷念和諧的政治假訊息
    • 理解的義務與訴說的義務

    她在Rutube上看到,《今日俄羅斯》的主編瑪格麗特.西蒙尼揚(Маргарита Симоньян/Margarita Simonian)在一個節目上說,在烏克蘭沒有戰爭。西蒙尼揚又說:「如果我知道我們的軍隊會轟炸平民,我就無法為我的祖國所做的事辯護⋯⋯當我聽到總統說,我們的軍隊在進行行動時會避開平民,我鬆了一口氣。」 安娜尼柯瓦聽《共青團真理報》(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Komsomolskaya Pravda)的電台節目(是Facebook推薦的,她註冊了一個虛擬帳號專門用來點讚俄羅斯的新聞媒體),某個經濟學家說,是的,我們現在缺西方製造的零件,就像1990年代那樣。雖然那時候很辛苦,但也很浪漫,因為商人們很自由。現在我們應該停止控制商人,他們會想出辦法解決的。(...

    奧拉很高興安娜尼柯瓦和她聊天,因為她身邊沒有人可以跟她聊這些,她遠距工作,幾乎沒見過同事。她媽媽的觀點也和安娜尼柯瓦的媽媽一樣,她老公帕沙(Pasza)也是。奧拉告訴老公俄國軍隊派義務役上戰場,老公不相信;後來國防部承認後,奧拉說你看吧,你的電視騙你。老公怒回:「妳不愛國嗎?」但他罵完人後幾乎哭了出來。 安娜尼柯瓦問奧拉:「妳沒想過辭職嗎?」奧拉說,她做這份工作並不愉快,但現在也沒別的辦法,她的小孩還小,她要養家餬口。此外,她不覺得她在說謊,這些採訪不是她做的,她只是編輯新聞。她說,她私底下在幫非政府組織寫稿,寫人的故事,希望以後可以做這方面的工作。個人的行為(比如上街抗議)是否能改變國家?對此,奧拉很悲觀。她說,我們這些平民百姓無法改變政府的決策,對政府來說我們就像拿來燒的柴。 除了奧拉和...

    然而,安娜尼柯瓦的報導真正的力道在於,她不只描寫了她親友的看法,她也很誠實深刻地描寫了她內心的波動變化,以及政治宣導如何在她身上產生作用。她說,她在俄羅斯新聞上讀到,從馬立波醫院走出來的受傷產婦是演員,說這一切都是假的,因為照片上都是同一個女人。新聞說,如果這是真的,當地人一定會馬上發一堆新聞和照片,怎麼會晚上才發?但我們如果有讀新聞,就會知道馬立波對外的資訊被切斷,因為俄軍想要封鎖消息。我們後來也可以看到,「孕婦是演員」其實是俄羅斯散布的假消息。然而,懷疑的種子還是在安娜尼柯瓦心中被種下了。安娜尼柯瓦還去查了網紅的部落格,發現網紅來自馬立波,早在一個月前就在說自己懷孕的事,於是她想,這應該是真的,這名網紅很有可能會在馬立波醫院。 我也記得這則被描述為「假新聞」的真實事件。老實說,當我在網路...

    面對政治宣導,我們能如何做?雖然很多人都說,要溝通對話,尤其在每次選舉前後,我的同溫層都會鼓勵大家和朋友家人溝通對話⋯⋯可是我真的覺得這個很難,我實在沒有能力和家人朋友對話而不吵架、不情緒勒索。我想,我目前能做的,就是提醒自己,「我有理解的義務(duty of understanding)」,這是英國時事評論家彼得.派里斯頓(Peter Preston)提出的概念。我不只得對我說的話、我分享散布的訊息負責,我也得對我的想法負責,因為我的想法不只是我的想法而已,當我和別人分享我的想法,它就成為一個可能流通的觀點,會影響他人。 理解的義務看似簡單,其實很沉重。但在這充滿假新聞、後真相、自媒體的時代,或許很必須。從2004年到2022年,世界政局變了很多,今天,進行恐怖主義的不是一小群恐怖分子,而...

  2. 2023年2月23日 · 2022/3/2.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第7天在祭出核武威脅後俄國攻勢更加猛烈除了連續轟炸烏克蘭城市也大軍逐步包圍首都基輔Kyiv)。 雙方傷亡快速增加的同時,另一個戰場情勢也再升高。 來自美國政府、烏克蘭智庫的分析顯示,俄方正在加大資訊戰攻擊力道,烏克蘭國防部長雷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警告民眾,俄羅斯可能先破壞資訊傳播系統,接著發動大規模的資訊戰與心戰。 《報導者》透過越洋連線,採訪正在資訊戰前線的烏克蘭獨立媒體與資訊戰專家,看見俄羅斯如何從開戰前夕至今,以不實資訊與宣傳機器創造出兵的理由,並如何在戰爭中奪走烏方性命、干擾烏軍。 而與俄方「 混合戰 」交火已長達8年的烏克蘭人,從民間社會、媒體到政府,又是如何反擊、8年來作了哪些準備並發揮作用?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2年6月23日 ·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發生了。 台灣的我們身在8,000公里外,也同步關注這個世界重大的災難新聞,大家的心都被駭人的炮火撞擊著,該不該讓同事冒險挺進戰爭現場? 在COVID-19疫情之下戰爭地區又有重重的管制又能用什麼方法接近現場? 這些都考驗著《報導者》工作團隊。

  5. 2020年6月19日 · 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超過180個國家地區出現史無前例的大封鎖狀態交通運輸工業因而停擺。 《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一篇 研究指出 ,全球化石燃料「日均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下降,2020年1月至4月初,相較去(2019)年同期減少17%,相當於回到2006年的水準;減少的CO2排放量中,「地面運輸」最顯著,佔了一半比例,其次為工業、能源、航空。 此外,中國作為COVID-19疫情初期風暴中心,武漢1月23日宣布進入封城狀態,直到4月8日才解封。

  6. 2022年4月14日 · 根據喬治亞內政部統計開戰的前三週喬治亞湧入超過三萬名俄羅斯人是在疫情前觀光人潮仍多時的14倍前往亞美尼亞的俄羅斯人也增加了三分之一而飛往以色列哈薩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班機也在戰火下屢加班次

  7. 2022年7月17日 · 指的是俄羅斯這次創造了假的事實查核組織來攻擊你們誤導民眾利用歐洲網紅來突破你們的防線所以另外一點我們不能只在一個地方對抗不實資訊必須水平的多點的跨國界協力來打這場仗就像COVID-19疫情不可能只在一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