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這段期間若觀察到孩子有重症前期的症狀:1退燒後精神活力仍差、意識不清;2持續嘔吐;3 反覆出現多次肌躍型抽蓄(類似驚嚇時的肌肉收縮動作);4心跳加速、喘、冒冷汗;5手腳無力;6吃不好、小便少、嗜睡,可能造成脫水等,建議盡速帶孩子到大醫院就醫。 諮詢/張鑾英(臺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臺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 你或許會有興趣… 心肌梗塞7大危險因子!|好心肝·好健康. 從天然食物攝取的鈣不夠,想用鈣片補充須注意什麼呢? |好心肝·好健康. 【食安風暴! 紅麴到底是什麼? 保健食品該怎麼吃? 足底筋膜炎適用增生療法嗎? !|好心肝·好健康. 退化性關節炎適用增生療法嗎? |好心肝·好健康. 增生療法是什麼? |好心肝·好健康. 乾眼症有哪些病因? |好心肝·好健康. 診斷乾眼症要做哪些檢查?

  2. 2019年1月15日 · 《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於2019年1月6日正式上路施行,此法讓民眾可提早思考生命最後一段要怎麼走,事先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讓家人及親友了解自己的意願。 諮詢╱蔡兆勳(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 撰稿╱黃玉芳. 80多歲的阿嬤,因為腎臟方面的疾病住進醫院,幫她看病多年的主治醫師考量阿嬤年事已高,與阿嬤討論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 簽署前透過諮商,醫療人員和阿嬤及家屬一起回顧了她的一生,知道阿嬤放心不下的是其中一個有智力不足的兒子,幸好阿嬤已預做了安排;因為事先經過討論,讓阿嬤對於生死更加坦然,還鼓勵先生也一起簽下預立醫療決定書。 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你想怎麼走完?

  3. 2015年1月15日 · 隨著3C商品的普及不少家長將之拿來當作電子保母」,導致門診中常見許多年僅34歲就罹患近視的個案已成為防治兒童近視的隱憂! 年齡層逐年下降 一旦近視無法逆轉. 根據調查,臺灣地區近視發生年齡有兩個尖峰期,一個是在7至8歲,另一個是在13至14歲,大多數原因與用眼過度有關。 當近視產生後,會以一定的速度增加度數,平均每年約增加100度,而且是「不可逆」的。 值得注意的是,罹患近視的年紀愈小,度數加深速度愈快,未來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也愈高。 高度近視容易產生視網膜破孔或剝離、黃斑部病變、白內障、青光眼等問題,得靠藥物或手術治療,後遺症不小,因此,建議3歲以上的孩子,應定期接受視力篩檢,防患於未然。

  4. 45歲以上至末滿70歲婦女. 40歲以上至末滿45歲具乳癌家族史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 磁振造影 (MRI): 至於磁振造影檢查則太敏感,並非首選。 除非超音波或乳房攝影出現異常,又不想做切片,可以考慮做磁振造影。 另外,曾做過小針美容(把矽膠打進乳房組織的女性,因為乳房組織已經纖維化,超音波無法穿透,看不清楚,也建議做磁振造影檢查較安心。 全民健康基金會.

  5. 2017年1月15日 · 所以目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動45歲至69歲女性及40至44歲有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每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 但要提醒的是,乳房攝影檢查也不是百分之百揪得出乳癌,約20%已診斷罹患乳癌的患者,乳房攝影檢查報告並沒有看到病灶,這是因為乳房攝影檢查還是可能有死角,若乳房組織比較緻密,在乳房攝影X光下看起來較偏白,而腫瘤組織也是偏白,要在白的背景裡發現腫瘤,就比較困難。 因此對於乳房組織比較緻密的人,乳房超音波檢查還是具有優勢。 所以,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檢查應該相輔相成,建議婦女可以每年做一次乳房超音波,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

  6. 2012年7月15日 · 健康刊物 | 全民健康基金會. 第21期. 出刊日:2012-07-15. 暴力環境下長大 兒童恐提早老化. 反覆暴露於暴力的環境中,如父母間的家暴、成人對兒童身體的不當虐待,以及同儕間的霸凌,都可能導致兒童的老化基因標記「端粒」提早縮短。 撰稿╱ 許藝瀚 (台電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前臺大醫院精神科總醫師) 大多數的民眾都知道,長期暴露在暴力危險中的孩子,不論是家庭暴力或是學校霸凌,日後比較容易發生長期的心理問題。 但暴力對於孩童的危害可能更不僅限於心理或身體表面的傷口。

  7. 2013年10月15日 · 好 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的母親阿姨皆死於乳癌她得知自己帶有乳癌基因BRCA1罹患乳癌機率87%卵巢癌機率50%之際今年初毅然切除完好的乳房震驚各界。 不想讓年幼的孩子蒙受失去媽媽風險的她,藉此激烈手段,期能打破母系遺傳癌症的宿命。 隨著各種癌症基因一一解碼,未來是否還有更多器官在尚未發病前,就會被預先切除? 這是一個好發展嗎? 諮詢/簡穎秀 (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 撰搞/陳清芳. 安潔莉娜‧裘莉這個驚動全球的醫療抉擇,讓癌症基因檢測或疾病基因檢測,看起來更有科學算命的色彩,問題是,基因檢測真有這麼神? 而且,知道了又能怎樣? 預先切除器官,就能一勞永逸? 回答這些問題之前,不妨先檢視疾病基因檢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