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6月5日 · 1.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小朋友的成長過程為父母孩子帶來不少歡樂也難免有令人束手無策的情況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和孩子一起愉快成長創辦另類共學團香港共學共養園地的社工媽媽何珈燕Natalie認為這個過程中家長和小朋友互相了解最為關鍵。 攝影:鄭子峰. 本身為註冊社工的Natalie因工作需要接觸不少家長,有感香港現有的教育制度未能滿足一般家長對另類教育的需要,故在2017年舉辦香港共養共學園地。 園地每星期二、三、四上三小時的「課堂」。 每堂只有一個任務:盡情享受自己。 課堂首小時孩子只在園地中的沙池遊玩,畫畫;第二小時則是課堂分享時間,透過不同集體活動讓孩子表達感受。 課堂第三個小時則是用餐時間,有些家長間中會自備飯盒,與自己的孩子一起進餐。

    • 父母須讓子女面對困難 助其提升抗逆能力
    • 認識子女成長發展
    • 容許子女承受錯失
    • 強化自我情緒調節
    • 學習自我關懷接納

    兒科醫生及心理分析師,唐立德.溫尼科特 (Donald Winnicott)指出,一般父母都覺得自己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知識及智慧,帶着完美的期望教育子女,包括滿足他們任何需要、保護他們不遇困難、 讓他們開心快樂、 幫助他們成才、 時刻聽從父母等。當子女的成績及成長經歷未如理想時,父母會感到沮喪、失望、傷心、憤怒及羞恥等,覺得自己好像犯了很多錯誤,並不夠完美。他認為做父母不需要完美,必須讓子女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困難,這樣有助他們學習應對難關,提升情緒自我調節及抗逆能力,面對現實處境。因此要接納自己的過失,做個「足夠好的父母」。 如何做一個「足夠好的父母」? 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學習:

    • 子女在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任務。不能完成有關任務將引致成長出現困難,嚴重的可引致「適應障礙症」。 例如兒童階段最重要的發展任務就是建立成就感,而青少年階段則是建立獨立自主。假如父母只專注於子女學業,而忽略其成長發展任務,兒童可因學業未如理想而感到自卑,青少年則會感到迷惘不安。 • 父母可以幫助兒童子女,多發掘學業以外的興趣及活動,從中了解其天賦能力及品格強項,並多加發展及應用於日常生活及學習中,以增強成就感;面對青少年子女,父母可與其日常及學習生活的規則或習慣,商量並一起制定和執行, 讓子女承擔在執行偏差上的後果及責任。

    • 完美的父母是不輕易讓子女承受錯失,恐怕跌倒後再站不起來。面對錯失及從中學習應對,才能讓子女在跌倒後再次爬起來, 建立抗逆力。這樣不但可以加強子女的自信心,還能學習有效的解難決策能力,建立品格強項如勇氣等。 • 學習容許子女承受錯失的過程可按部就班,逐步延緩滿足子女需求。例如當他們要求即時去快餐店,父母可考慮延遲15分鐘,待手上工作完成後才去。父母也要評估及接納子女可承受的錯誤及困難, 例如讓子女承擔因未能完成功課而欠交的後果等。這樣才能幫助子女逐步面對現實生活的處境及要求。

    • 面對子女表現未如理想,父母有感管教失誤,情緒容易受牽引。 輕者感到失望和傷心,嚴重者則導致情緒失衡,憤而不斷批評及指責子女,繼而互相責罵, 最後不歡而散,關係變得疏離,情感難以連繫。 • 當情緒開始被牽引的時候,父母可以學習情緒急救四步曲:停一停、鬆一鬆、想一想、傾一傾。透過意念轉移及深呼吸練習,可讓情緒慢慢平復下來,然後大腦理性思考一下,與子女再次傾一傾,表達當時的感受、想法及心裏的期望。

    • 父母難完美,管教不易為。相信所有父母都覺得自己常有失誤的地方。我們需要學習接納人生之中難免有困難或不足之處。懂得接受困難的必然性,擺脫因為失敗而感到羞愧的枷鎖,接受人生的不完美, 放下執着。 • 自我關懷就是在逆境中,以仁慈友善的心態看待自己的生活態度。以不誇大、不抑壓的方式,如實覺察想法,情緒或感受,使我們能以更清晰和廣闊的視覺體會種種的經歷,這有助脫離負面情緒的困擾或思想陷阱。 《本文獲家庭動力 Family Dynamics- We Care . We Connect- 授權轉載》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做個足夠好的父母 (Good Enough Parent)」】 作者簡介:溫成顯 @ 家庭動力 香港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註冊職業治療師(專攻心理健康) 溫先生為前...

  2. 2022年7月13日 · 兒童成長怎樣的育兒環境最理想? 爸媽堅持做到「一事」已可營造. 生活. 親子. 兒童成長怎樣的育兒環境最理想爸媽堅持做到一事已可營造. 撰文:萬里機構. 出版: 2022-07-13 10:00 更新:2022-07-13 10:00. 2. 編按:要讓小孩快樂地成長,父母最需要給予他們甚麼? 移民去一個新環境? 甚麼都買滿足物質願望? 都不是,而是一個充滿和諧的家,一個爸媽不會經常爭吵的家。 以下為《放養孩子,是為了讓他成為更好的大人》一書的節錄內容,或能給予父母們一點這方面的建議。 到目前為止,我都是一邊跟大家分享幼兒教育的心得,同時穿插一些孩子們可愛的小故事。 不知道有沒有帶給各位一點點幫助呢? 最後,我作為人生的前輩,想跟各位談一下關於人生的課題。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9年3月19日 · 兒童在成長階段的心理產生什麼變化他另一為人所知的事就是他把自己的三個孩子作為研究對象這有可能是職業病吧。 長話短說,在這裏我不會詳細的講解「認知發展理論」,就只説説可能與你和你的孩子相關的重點。 Piaget認為兒童認知可分為四個時期,而每個時期可再細分成數個階段: 1. 感知運動期0至2歲),這個時期的主要特點是兒童依靠動作感知外部世界這個時期又可再分為六個小階段: a. 第一階段(0至1個月):以本能動作適應外界環境,例如吸吮奶頭的動作會愈走愈純熟,還會擴展為吸吮拇指。 b. 第二階段(1至4個月):嬰兒能夠將個別動作串連一起,例如用眼睛追尋移動中的物體。

    • 看過電影《年少日記》後,你會反思目前的教育方式是否適合嗎?(按圖了解)+26。
    • 第一型教養方式:溺愛式育兒。這種方式通常是父母對於孩子過度的關愛與溺愛,也就是盡可能為孩子提供一切所需,不讓他們受一點委屈。這種教養方式可能會導致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最終難以適應社會,甚至容易有焦慮症等心理問題。
    • 第二型教養方式:縱容式育兒。通常是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和言語,過於縱容和放任,不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是完全不加以管教和引導。這種方式可能會導致孩子缺乏自我約束和責任感,也很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不得不防。
    • 第三型教養方式:競爭式育兒。這種育兒方式,通常是父母強調孩子的成績和競爭力,着重追求孩子的成功和卓越。這樣做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和焦慮,不但容易降低自尊心和幸福感,也容易導致孩子對學習和成長失去興趣。
  5. 2019年6月30日 · 生活. 親子. 【親子教養7個好習慣有助成長 應從幼稚園開始培養博士媽媽. 撰文:博士媽媽. 出版: 2019-06-30 21:00 更新:2019-07-08 11:48. 1. 我一直很喜歡The 7 habit of Happy kids《培養七個好習慣》這套書,當中提及培養的好習慣,其實即使小朋友在幼稚園階段,也可以應用到。 小朋友在生活、上學及玩耍過程中,培育出的七個好習慣,對他們在成長發展有很大幫助。 (GettyImage) (一)主動完成任務. 別以為小朋友年幼,所有事情都不能完成或需依靠成年人才可以做到,家長不應為自己孩子的能力設限,最重要是鼓勵他們嘗試,當他們成功完成任務,所得到的滿足感,便會成為他們繼續主動嘗試完成任務的動力。

  6. 2021年4月19日 · 幼兒成長過程 中,遇到挫折是很平常的事情,若父母能從小培養他們勇於面對挫折的能力,則有助幼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芷卉曾為學校的朗誦活動日夜練習,然而於台上卻緊張得忘記動作,事後表現得非常失望。芷卉爸爸耐心細說 ...

  1. 相關搜尋

    嬰兒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