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以下列出中華民國行憲後迄今的歷任內閣。此處指的「行憲」,以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副總統於民國37年(1948年)5月20日開始依《中華民國憲法》執行職務後,其任命的內閣首長-行政院院長就任作為起始點。

  2. 以下列出中華民國行憲後迄今的歷任內閣。此處指的「行憲」,以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副總統於民國37年(1948年)5月20日開始依《中華民國憲法》執行職務後,其任命的內閣首長-行政院院長就任作為起始點。

  3. 概要 [ 編輯] 第三次安倍第二次改組內閣 中,5人留任,1人改任其他職務,6人首次入閣。. 本屆內閣中,最年長成員為 副首相 兼財務大臣 麻生太郎 (就任時76歲),最年輕成員為國家公安委員會委員長兼防災擔當大臣 小此木八郎 (就任時52歲)。. 若不計首次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6年3月15日 · 臺灣正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林全內閣 是指2016年5月20日至2017年9月8日期間由時任 行政院院長 林全 所領導的 中華民國內閣 ,為 蔡英文政府 的首個 內閣 ,以及總統直選後第二個由 無黨籍 閣揆領導的內閣;同時更是世界上第一個啟用 跨性別 閣員( 政務委員 唐鳳 )的內閣政府。 2016年,林全成為總統當選人 蔡英文 任命的「政權交接小組」召集人之一 [1] ,後亦被蔡英文總統聘任為行政院院長、進行組閣;林內閣定位為「財經內閣」、「改革內閣」,力拚臺灣經濟發展、產業升級。 [2] [3] [4] [5] 2017年9月4日, 行政院 證實林全以完成階段性任務為由請辭行政院院長獲准;同月7日內閣總辭;8日由 賴清德內閣 接替林全內閣。 [6]

    • 定義
    • 其他浪潮
    • 情況
    • 民主倒退現象
    • 中國民主發展

    依杭廷頓在《第三波——20世紀後期民主化浪潮》書中觀點,世界上大致歷經了三波民主化浪潮和兩波民主化回潮: 1. 第一次民主化長波:1828年-1926年,始於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 1.1. 第一波民主化回潮:1922年-1942年,始於1922年義大利法西斯向羅馬進軍 1. 第二次民主化短波:1943年-1962年,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包括非殖民化後的新興民主國家 1.1. 第二波民主化回潮:1958年-1975年,始於1958年巴基斯坦軍事政變 2. 第三波民主化:1974年-1992年,始於1974年葡萄牙的康乃馨革命,終於東歐民主化 所謂的「第三波」是相對於發生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期的第一次民主化浪潮,有30多個國家建立了民主制度;以及發生於二戰後1943-1962年之間的第二次民主化...

    這一波民主化在80年代到南美洲及亞洲,又在1989年時達到高潮。雖然中國民主運動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受挫,但東歐民主化的民主抗爭,結束共產黨統治,間接促成了蘇聯解體。最後,第三波民主化的浪潮,在90年代初期席捲漠南非洲,讓許多過去沒有任何民主經驗或實行社會主義一黨制的非洲國家,也在短短幾年內,經歷了自由化、民主化及民主轉型,部分甚至完成了民主鞏固。據2016年自由之家判斷,當時世界上有62個國家屬於全自由、71國是半自由、只有66國是不自由的國家。 儘管民主浪潮勢不可擋、民主政治呈現成為普世價值的趨勢,但中東及北非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以及多數黑非洲國家,成為了第三波民主化的例外。例如中東及北非的利比亞的穆阿邁爾·格達費、敘利亞的哈菲茲·阿塞德、葉門的阿里·阿布杜拉·薩利赫、伊拉克的薩達姆·...

    在20多年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歐洲各國近年出現民主倒退現象。除了俄羅斯於自2000年後,在普丁及統一俄羅斯黨領導下日趨強勢之外,歐盟各國和英美加均出現民主倒退現象,各國均出現民粹主義及反歐盟反歐洲一體化的情緒,城鄉對立和社會分化亦導致民主倒退。 而在亞洲,中國、北韓、越南、寮國等國仍維持一黨專政。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等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的酋長式民主(英語:Cacique democracy)與寡頭政體時常因為種種社會因素諸如政治世家壟斷資源、貪腐或治安、犯罪等問題而不時有些變動,官民對立嚴重可能因此使國家陷入危機,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等更維持一黨威權制,由單一政黨長期執政。而西亞和北非國家以及大部分的黑非洲國家,因為長時間的亂局及政治生態與文...

    自1989年六四事件至今,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的民主發展呈現長期停滯。 2012年中共十八大後,隨著所謂「新四人幫」倒台,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四個全面」的提出,中國的政治生態呈現更加現代化的趨勢,但中共政府卻進一步限制境內人士瀏覽未經其審核的網站。雖然CCTV等國內媒體曾被允許播放2016年台灣大選、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等資訊,但中共對媒體的控制並未發生本質變化。中共黨刊《求是》2015年年底發文《從歐洲難民危機看西方民主話語的陷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一文稱「民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不能想像突然搬來一座民主制度的『飛來峰』」,呼應鄧小平「民主是我們的目標,但國家必須保持穩定」的觀點。 習近平在在2018年「賀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年賀...

  6. 總統 身為 國家元首 ,僅有協調各院運作之責,稱為「 五權分立 」。. 此與現今世界主流採用之 三權分立 制度略有不同,中央政府體系原具有 內閣制 的精神,但從1990年代以來的多次修憲後,已轉為傾向 總統制 的 雙首長制 [5] [6] : 行政院院長 ( 內閣首長 ...

  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三屆安倍首屆改組內閣 (日語: 第三次安倍第一次改造内閣 /だいさんじあべだいいちじかいぞうないかく Daisanji Abe Daīchiji Kaizō Naikaku *? )是 日本 安倍晉三 就任第97任 內閣總理大臣 (首相)後,自2015年10月7日至2016年8月3日組成的 日本內閣 。 概要 [ 編輯] 第三次安倍內閣 的閣僚19人當中有9人留任。 8人為首次入閣。 新設「一億總活躍」特命擔當大臣一職,由 加藤勝信 擔任首任擔當大臣。 閣員平均年齡,比第三次安倍內閣年輕2.5歲。 最年長的是 副總理 麻生太郎 (75歲),最年輕的是 環境大臣 丸川珠代 (44歲) [1] 。 山東派 無人入閣,民間人也無人入閣。 國務大臣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