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17日 · 幾十年前一堆老人家還會動不動奉勸子女不要吃牛肉,如今牛排和骰子牛已成為隨口可吃的夜市平價美食。. 而實際的統計數據也顯示,1935至1939年間,臺灣每年人均牛肉消費量是0.78公斤,2016年每人平均一年吃掉的牛肉為5.69公斤,足足增加至原來的7.3倍。. 臺灣 ...

  2. 鄉間小路. 20220503. 彈性不只是麵的口感亦指麵的縮放自如」,從銅板價的巷口乾麵了解地方民情吃到在拉麵與義大利麵中遊歷八方四海麵可奢華可平價可本土也可接軌國際把人人都捲入無邊無際的宇宙。. 然而天天吃麵,卻不一定知麵 ...

  3. 現在在芸彰牧場台灣牛肉專賣店不僅能吃到牛排牛肉麵火鍋等各類溫體牛料理還能當場選購客製化分切喜愛的牛肉部位帶回在地好滋味。 牧場自行研發的滴牛肉精,和酪農合作上架的鮮奶、 奶酪、鮮奶冰棒,都是人氣商品。

  4. 其他人也問了

  5. www.agriharvest.tw › archives › category各期雜誌 - 農傳媒

    2022年12月3日 · 從銅板價的巷口乾麵了解地方民情,吃到在拉麵與義大利中遊歷八方四海,可奢華可平價,可本土也可接軌國際,把人人都捲入無邊無際的「」宇宙。然而天天吃,卻不一定知:蚵仔麵線有清派與糊派之分、米粉還能細分成水粉跟炊粉?

    • 看似合理的吃牛肉禁忌
    • 缺牛而生的料理文化
    • 有牛之後的在地創新
    • 開放競爭的新境界

    早期多數臺灣人都將吃牛肉視為一種禁忌。老人家會跟你說,他們出身農家,過去都用牛耕田,基於尊敬不吃牛肉。這象徵飲水思源的精神,也彰顯古早人純樸善良的一面。還有一群人則因「命理」因素不吃牛肉。他們會說算命老師指示,吃牛肉會運勢不好、命中帶衰。 雖說不吃牛肉的理由聽起來還滿合理的,但若將思考的脈絡放置在經濟不發達、大家都一窮二白的古早年代,就會覺得好像怪怪的。你想想看,人類本來就是雜食性動物,蛋白質是人體非常重要的營養素來源。當你過得苦哈哈,平時沒啥肉可吃時,你會放著好好的牛肉不吃嗎?山林的野兔、山豬跑來跑去,河裡的魚兒游來游去,我們都願意耗費時間精力捕捉來吃了。一頭牛好端端地在那兒,哪有不吃的道理?但此時問題就來了,若一時衝動把牛吃了,以後誰幫我們耕田呢? 相較於雞、豬、鴨,牛很早就被人類馴化,...

    雖說牛肉禁忌說穿了只是為了克制短期的肉慾,以免危害長期的農業生產,但並不能解決人類吃肉的慾望。更重要的是,在一窮二白的年代,大家都鮮少有機會吃肉。你說耕牛平日好好工作,我們不動牠,這也就罷了。但當牠已經老到無法工作,或即將嗝屁升天,我們若還把牠當老祖宗繼續供奉,這就有點違背常理了。因此,農民會將這些老牛、病牛賣給肉販,換取收入。而肉販會再送去屠宰,賣給其他消費者。 所以囉,早期農民雖口口聲聲說不吃牛肉,但實際上臺南民間還是發展出溫體牛肉湯的美食。這樣的狀況也出現在把牛當成神一樣崇拜的印度,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中,就有一個底層階級專門殺牛、吃牛。透過此種運作方式,整個社會的動物性蛋白質總體供應量才不會被限縮。 由於過去多數臺灣人並不吃牛,且牛肉供應量不穩定(老牛、病牛很難穩定供應啊),所以傳統臺灣...

    儘管早期民間的牛肉料理方式單薄到無力。但1949年來臺的大批外省人,帶來許多不一樣的飲食型態。據說當時落腳在高雄岡山空軍基地的外省人,就用黃豆製作豆瓣醬,開啟以豆瓣醬熬煮紅燒牛肉麵的歷史。 在這得提醒各位,牛肉麵並不是個新玩意,但大家若有機會前往中國品嘗牛肉麵,就會發現許多地方的牛肉麵就是簡單的清湯麵再加上幾片牛肉而已。即便是最有名的蘭州牛肉麵,採用的也不是紅燒的手法。「紅燒牛肉麵」還真是臺灣在地的創新發明。 此時大家必定會追問,為何要紅燒呢?其實原因同樣很簡單,因為肉質差。當時外省人用的牛肉主要是黃牛肉,雖比水牛高一級,但肉質還是非常韌,不好入口。所以得用紅燒的方式不斷地燉煮,讓肉軟爛才好入口。 紅燒牛肉麵出現後,先以外省人群聚的區域為主,慢慢地由南往北傳播。1970年代起,臺北已經出現許...

    雖說紅燒牛肉麵與台式鐵板牛排翻轉了傳統臺灣人的牛肉禁忌,同時拓展了臺灣食用牛肉的人口。但平心而論,花了超過半世紀的時間才創造出兩種台式牛肉料理,這樣的成績似乎不是很光彩。每次談到吃牛肉,多數人講來講去就是牛肉麵和牛排,至於芥蘭牛肉、滑蛋牛肉、大餅夾牛肉這類牛肉菜色,仍舊存於外省江浙館與北方館內,也不是臺灣發展出來的菜色。 然而,自從臺灣於2002年加入WTO,隨著優質的美國牛肉與廉價的紐澳牛肉大舉入侵,國內的肉牛養殖戶因而重新思考本土牛肉的出路。他們清楚知道,牛肉麵店與平價牛排館所需要的牛肉,不管在價格與數量上,絕對不是本土牛肉可以與進口牛肉拚鬥的。與其硬碰硬,還不如另闢戰場,開拓本土牛肉的出路。 因此,部分肉牛農決定開餐廳,如嘉義的御牛殿與雲林的芸彰牧場就以自產牛肉研發全新的台式牛肉料理,...

  6. 另外有些常加蛋的食物,在點餐前也都要多加詢問,例如漢堡、吐司、蔥抓餅、炒飯、鐵板、鐵板牛排、鍋燒意、粥類、日式豬排飯、牛丼、石鍋拌飯、韓式豆腐鍋等等。. 通常我都會詢問有沒有加蛋,以及可不可以不要加。. 但也有翻船的時候,曾經對於 ...

  7. 20220402. 二戰前臺灣雖有麵食文化,但麵食成為主食選擇,和美援時代的麵粉輸入關係極大。 (圖片來源/農委會《耕耘臺灣農業大世紀:農業紀實》) 內容提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文/林聖峰(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 麵食已經在臺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走進美食商場,不難發現琳琅滿目的點,從西式的義大利、蛋糕,再到中式的蔥油餅、月餅,甚至是泡麵和零食餅乾,麵粉製品充斥著你我的生活。 不過臺灣人開始大量接觸到點,甚至自行產出麵粉並不是太古早的事情。 清代漢人大量移民臺灣,米食一直是臺灣人餐桌上主食。 早餐來碗稀飯配菜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或許有人會問,那會不會是1950年代北方的外省人帶來的點文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