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26日 · 例如想追蹤小六按讚過的照片就能在 Facebook 搜尋欄輸入「photos liked by 小六」;好奇珊珊按讚過的粉專,試著輸入「pages liked by 珊珊」看看吧! 透過這個功能,能讓你了解特定對象的偏好、興趣等等,之後見到面時,就不怕沒話題聊啦~

  2. 2019年9月28日 · 過去多年來,「始終是 Facebook 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向上的大拇指早已成為這間社群龍頭的經典形象,甚至其總部外的看板上,你都能找到代表讚的這枚符號。 然而,初衷是對創作者鼓勵的讚,卻在社群複雜的交互下,淪為用戶比較、競爭的指標,帶來無數負面情緒。 因此,Facebook 計劃 9 月 27 日於澳洲展開隱藏讚數測試。 明確而言,不只是按讚數,對貼文的心情表達、影片觀看次數都會一併被隱藏。 1. 導正「愛比較」的心態,讓你從人氣競爭下喘口氣. 這並非 Facebook 第一次動起隱藏讚數的念頭,今年上半年起,他們就陸續在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愛爾蘭、義大利、日本等國測試隱藏 Instagram 的讚數,期望導正大眾愛比較的心態。

  3. 2012年2月21日 · 1.投入感情: 缺乏感情,表示那不是你真正認同的事情。 因此,只要稱讚你認為對方值得讚美的地方就好,傳達出自己真誠的感受,對方必然感受得到。 2.具體稱讚: 講出具體內容,比起籠統的稱讚,更能讓人覺得你是真心的。 比如具體地說出「這件襯衫袖子的設計真好看」,就比只稱讚對方「衣服很好看」來得好。 此外,稱讚之後向對方提問,更可以增加真實感,比如「貴公司的開發能力真是優秀,請問你們是如何產生這些構想的呢? 3.客觀地稱讚: 以非直接且客觀地角度讚美。 假如你想稱讚新來的上司很厲害,又不想被認為在拍馬屁,可以轉個彎說,「大家一定常說你很聰明吧! 」用客觀的立場談話,可以觀察出對方期望別人對他的看法。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4. 2021年11月18日 · 臉書吹哨者公開的敏感文件. 臉書除了因表情符號權重的問題惹議外豪根更在10月5日時在華府向參議院聽證會作證以公開大量的臉書檔案」(Facebook Files指控有關臉書的各項內部敏感文件並同時將資料提供給華盛頓郵報做報導據報導中指出豪根透露的內容包括臉書及Instagram對高知名度用戶的差別待遇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系統安全上的漏洞與販毒及人口販賣公開利用Facebook做販售平台等醜聞讓不少美國媒體皆引用此資料做了相關調查報導

  5. 2017年2月3日 · 2017-02-03. 作者 洪大倫. Shutterstock. 「臉友」上千就是人脈很廣? 別傻了! 這種交情在生活中根本用不上.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社群平台看似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其實只是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快速頻繁,卻也顯得單薄。 這造成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 就是當你追蹤一個人或成為「好友」關係一段時間,你都在他的發文底下按留言,久了你會「誤以為」自己真的是他的好友,卻沒想過你們之間根本連面都沒見過,也沒吃過一次飯,甚至連對方手機號碼都不知道,下意識卻覺得自己好像跟他很熟,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社交幻覺」。 這層「社交幻覺」最直接影響的,就是你容易冒犯他人而不自知。

  6. 2018年2月21日 · 讚美對方是最直接迅速提升好感度的方式但讚美與奉承僅一線之隔倘若沒拿捏好分寸還有可能引發對方的反感。 謝弗建議,從第三方的口中聽到你的讚美,較容易顯得真誠。 謝弗回憶,某次他想請FBI副局長提升任務經費,為了增加成功率,他在報告前一周,先找出辦公室最八卦的人,和他們閒談副局長的聰明才智。 不久,這些好話傳到副局長耳中,「無形」中提升他對自己的好感,而當他正式提案時,多半能順利拿到經費。 《經理人月刊》第159期雜誌. 友善訊號2:以親切動作建立友好關係. 謝弗分析,在眾多的肢體、表情中, 「傾斜頭部」「真誠微笑」「模仿他人動作」等3種方法,是互動中必備的關鍵友善訊號。 謝弗舉例,他在FBI工作時,曾鎖定一名涉及性侵的嫌犯,並懷疑決定性的證據藏在對方的電腦裡。

  7. 2018年12月26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雖然大家都知道溝通時「讚美」的重要,但我認為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為什麼需要讚美? 」的理由。 某間大型企業的局長說:「我不喜歡稱讚別人。 」我問他原因,他這麼回答:「我討厭讓人覺得我是為了討好對方才會稱讚。 我懂這位局長的心情,但我會這麼想: 讚美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對方」。 因為讚美是為了「讓對方有自信」、「推對方一把」的行為。 當然,如果希望對方成長,有時必須嚴格地指出問題所在。 然而,光是生氣會令對方委靡,本來是為了讓對方產生自信,卻可能出現反效果令對方喪失自信。 心理學家中,有學者發表過這樣的研究結果: 「人類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大約呈 3:1 的話,就能積極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