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3日 · 凱特王妃許久未公開露面昨日上傳影片證實自己罹癌確實神情憔悴許多她透露今年 1 月時才剛進行腹部大型手術手術前判定與癌症無關手術過程也很成功但術後檢查結果卻顯示為惡性腫瘤因此決定及早開始進行癌症治療療程對此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分析:「通常透過超音波可以初判腫瘤為良性還惡性但是實際上是不是惡性仍要靠病理診斷但切除之後才發現是惡性但這樣狀況在臨床上並不常見。 若以卵巢的腫瘤為例,黃建霈提到:「若我們事先認為是良性,通常在開刀時會把卵巢好的部分保留,只切除腫瘤,但若開刀中發現腫瘤異常,通常醫生的做法就是送切片,大概半小時到一小時就會有初步結果,若證實為惡性就得改變手術方式,術後一個星期通常還會有一個完整的病理報告。

    • 70%的癌症病患都會擔心復發的問題
    • 癌症復發沒有時間表
    • 癌症復的原因有哪些?
    • 癌症復發病患應該如何面對因應二次衝擊?

    謝女士癌症復發的病例是所有癌症患者共同擔憂的問題,根據非正式統計顯示,台灣癌友癌症復發的平均機率約有20%,當然,罹癌器官的不同、出現復發機率也有高低差異,而對岸的中國大陸還曾出現更驚人的數據,指癌友癌症術後3個月復發或轉移的機率高達50%。面對自己可能面對癌症攻擊的二次打擊,讓不少的癌症病患時時活在憂心復發的陰影中,有調查文獻顯示,有70%以上的癌症病人都有擔心復發的心理問題。

    癌症復發是指被控制住的癌症重新在原發器官上出現,或是癌症從原發部位侵入淋巴系統或體腔,移轉到其他器官繼續成長,形成與原發瘤同樣類型的惡性腫瘤。而復發的時間短則幾個月,長則甚至長達十多年,台灣就曾有一個病列,一位乳癌患者在康復17年之後又再復發。

    而醫界統計分析,指癌症復發的原因大致有下列4種: 一、癌症體質未改變: 癌症病患之所發病,是因為具有「癌性體質」,在經過手術、放療與化療等作法殺死癌細胞後,但病人的細胞分化調節機制並未改變,癌細胞生存的環境並未改變,所以新的癌細胞就會不斷產生,讓癌症復發或轉移。 二、自體免疫力不足: 人體內少數變異細胞不受免疫系統制約形成腫瘤細胞。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會隨時監測或消滅這些突變細胞或癌細胞。而經過化療的病人,不僅腫瘤細胞被殺死,正常細胞也被破壞,因此降低了病患的免疫功能,所以導致癌細胞有機會快速生成造成癌症復發。 三、治療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疏漏: 癌症病人體內長期存在的癌細胞,經過手術、放療與化療後大部份被消滅,但病人體內一般仍存有100萬左右處於靜止期(GO期)的癌細胞,這種癌細胞是手術...

    多數癌友面對「等待復發」的心理壓力,經常會在心態上會認定自己永遠是個癌症病人,進而讓心理認知影響了生活層面。而當出現「癌症復發」的情形時,絕大多數的病人會再次出現面對死亡的威脅感,還有必須重新治療的焦慮感,這些情緒都會影響病人對抗癌症的行為表現。 因此,在確定癌症復發後,不管要進行何種後續治療,病患都要做好心理建設,正視而且接納自己的悲傷反應,再思考如何照顧情緒、照顧自己,學習用自己的速度去面對癌症復發所帶來的衝擊,探尋自己可以接受並的罹癌詮釋,保有積極正面面對疾病的態度。 此外,更重要的是不要病急亂投醫,一定要透過正確的管道取得對治療有所幫助的資訊,可以多參加相關專業的演講,加入病友團體或是正派的信仰,以接收正確的治癌資訊,獲得外力的支持。當然,醫師與家人的鼓勵,都是幫助癌症復發者遠離恐懼...

  2. 2020年5月8日 · 身體這 6 種疾病症狀,就是癌症的徵兆. 一、皮膚上的痣有變化. 萬芳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友專說,皮膚癌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9名,其中最惡性的 黑色素瘤 ,剛開始就像一顆無害的痣,可以透過「ABCD辨別法」來初步判斷現在的狀況,到底是不是可能是癌症。 痣的ABCD辨別法. Asymmetry(不對稱):痣的形狀、大小不規則。 Border(邊緣):痣的邊緣並不是平滑的,甚至有突出、凹陷等。 Color(顏色):痣的顏色不均勻,可能是黑色、棕色的交錯。 Diameter(大小):黑痣直徑大於0.6公分,甚至還持續長大。 二、想大便卻大不出來. 台大內科教授李宜家說,很多人會以為便秘、拉肚子、常常放屁、大便很臭,可能就是 大腸癌 ,不過其實通常是其他的腸道疾病。

  3. 2024年2月26日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白禮源指出膽道癌具有侵襲性強惡性程度高治療棘手和預後差的特點尤其轉移性膽道癌的 5 年存活率小於 5% 3 。 統計顯示,手術後預後不佳,5 年復發率達 7 至 8 成。 接受輔助性化學藥物治療,可以降低復發風險約 20 至 30%。 而轉移性膽道癌對化療的反應率 20 至 30% 4 ,抗藥性相當嚴重。 目前化學藥物治療加上免疫藥物的合併療法已被列為晚期膽道癌的第一線治療。 根據臨床研究顯示,與單用化療相比,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可顯著降低死亡風險,其中約 30% 病友腫瘤明顯縮小,整體存活期 12.8 個月,更有超過 25% 病友存活期大於 2 年 5 。

  4. 2021年5月17日 · 現在婦科癌症治療有很大的進步,傳統治療是手術加化療、放療、荷爾蒙治療,最新的婦科治療趨勢則是加入了標靶跟免疫治療。 婦女生殖器官癌症目前已發展出多種標靶和免疫藥物,標靶藥物方面在子宮內膜癌有「多重激脢抑制劑」,卵巢的「血管新生抑制劑」跟「PARP 抑制劑」(針對 BRCA 突變),以及子宮頸癌的「血管新生抑制劑」。 免疫藥物方面在子宮體以及子宮頸癌都有「PD-L1 抑制劑」。 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與傳統治療有時是相互搭配使用的。 近期臨床試驗以多重激酶抑制劑配搭 PD-L1 抑制劑,效果極佳,在試驗第二期便取得適應症。 卵巢建議標靶藥物「新生血管抑制劑」併用化學治療,化療六次結束再繼續以標靶藥物做維持性治療,提升第四期病人的整體存活期,對於復發病人也有很好的療效。

  5. 2018年6月12日 · 影響人類罹癌的因素很多現在經過科學驗證確認的有包括家族遺傳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與吸菸喝酒等等但是國際間近年也開始出現主張血型與罹患癌症機率有關的論點引發專家學者的爭議與討論而這樣的論點並非毫無根據。 A型的人真的比較容易得到胃癌嗎? 而在坊間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指血型A型的人最容易得到 胃癌 。 《台灣癌症防治網》曾刊載一篇高雄醫學大學醫師劉大智的文章,文中就引用1978年牛津大學出版的《血型和疾病的關係》一書,指流行病學調查發現 A型的人比O型人較易得到胃癌(1.21倍)、 卵巢癌 (1.23倍)、唾液腺癌(1.55倍) 。 這是國外最早出現談血型與癌症關聯性的研究文獻。 B型的人比較容易得到胰臟癌嗎?

  6. 2019年5月9日 · J突然一直高燒不退卻又沒有任何感冒症狀X光檢查後驚然發現胸腔竟有一顆將近九公分大的巨大腫瘤嚴重壓迫右肺葉而且是非常罕見罹病率不到百分之2的胸腺癌。 選擇正面迎戰的Mr. J,在台治療期間歷經三次化療、二次開刀、一次放療後,凶惡的胸腺癌,依然再度復發,醫師幾乎束手無策。 胸腺癌可謂癌症中的孤兒,因為罹患人數太少,藥廠多不願投入資金研發新藥。 為了自救,Mr. J開始積極尋找其他治療方法,最後成功救Mr. J一命的方法,竟然是自身的 免疫細胞 。 當時台灣尚未開放免疫細胞療法,因此,Mr. J只能拖著虛弱病軀,一次次飛往日本接受治療。 每年像Mr. J一樣,千辛萬苦飛往海外尋找一線生機的,高達上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