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說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浪費了觀眾一個下午或許太言過其實但它勢必令許多人失望。 讓人失望的不只有如同瘋狗的朱立倫,反正我們事前對他的期待大概也就是像這樣一路亂咬; 真正令人搖頭的反而是辯論內容進一步說甚至是台灣大選辯論的模式

  2. 在失控的年代, 我們需要不控制的教育:打破傳統體制的「親子共學團」. 伴隨著副總統辯論的砲火隆隆教改議題再度被搬上檯面。. 民間各界,也環繞著當初廣設大學的決定展開激辯。. 贊成者認為這是為了紓解升學壓力,在當時的情境下是民意大勢所趨 ...

  3. 2016年6月14日 · BO 導讀政黨再度輪替台灣首任女總統與女副總統都出身民進黨她們是否有著瑜亮情節而副總統一向被視為沒有聲音的角色但真是如此嗎今天蔻蔻早餐請來前副總統呂秀蓮請她來談談當年一些案件背後的祕聞與對於當前外交政局的看法

  4. 千呼萬喚喬來改去之後2016總統選舉電視辯論終於即將登場還沒上場蔡英文就先示弱說電視辯論政治表演不是我的強項」,由此可見外界先前懷疑她逃避辯論並非無的放矢。 對於辯論,蔡英文過去並不怯戰,還曾與陳文茜為了ECFA在電視上廝殺,想不到如今變得對自己的口才這麼沒有信心。 口語表達是政治人物傳達政策理念的工具,等於是吃飯的傢伙,口才好未必就是優秀的政治人物,但口才不好絕對會影響施政與問政表現。 口才雖有天賦成分,但苦練更是重要,從古羅馬西塞羅以降,以偉大演說聞名於世的政治家,比如近代的林肯與邱吉爾,都曾苦練口才。 決定政治人物口才好壞的第一個面向是口條,也就是咬字清晰度、講話流暢度與語氣轉折變化等三項語音品質。

    • 控制言語的時間狀態
    • 責備—過去的價值觀—現在的選擇—未來
    • 如何說服兒子幫忙拿牙膏?
    • 延伸閱讀

    修辭的三大基本議題皆涉及時態(tense)。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個人目標(你期望透過爭論得到什麼)和對方的目標(情緒、想法和行動)。在開始進行論辯前,請先問自己一個問題:辯論的議題是什麼? 根據亞里斯多德的說法,所有論辯議題都可以歸納為三種: 責備(Blame) 價值觀(Values) 選擇(Choice) 任何一種涉及說服的論辯,都可以被歸類到此三類之下。 •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這個當然屬於責備。兇手是誰! • 墮胎是否該合法化?價值觀。讓女性決定是否該結束自己體內新生命的權利,隱藏著哪些道德是非? • 是否該在底特律設廠?選擇:建或不建,在底特律或不在底特律。 • 安潔莉納.裘莉和布萊德.彼特該不該分手?價值觀,但不一定是基於道德層面,而是你和對話者的價值觀。他們是不是完美到實在不應該分手...

    當你發現爭論已經脫離原有軌道時,請試著改變時態。想要責備偷乳酪的小偷,就應該著眼於過去(過去式)。想讓某人相信墮胎是一個很可怕的罪行,請使專注於當下(現在式)。想停戰並度過寧靜的閱讀時光,放眼未來或許是較好的選擇(未來式)。 針對每一種時態設計出一種修辭模式的亞里斯多德,最喜歡談論未來。他認為著眼於過去的修辭,針對的是正義,也就是法庭上進行的司法爭論。亞里斯多德稱為「法庭性」修辭(forensic rhetoric),因其與法庭相關。 在看《法網遊龍》(Law & Order)和《犯罪現場》(CSI)時,你會發現多數對話都是都著眼於過去。這對警察和律師而言,非常有用。法庭性修辭有助於我們決定誰是兇手,而不是誰正在做這件事或誰即將做這件事。 當把對話的時態擺在當前此時,可以處理稱讚與責...

    那天早晨,我那十七歲的兒子正在吃早餐,於是我有了很短暫的時間,可以使用家裡唯一一間浴室。我拿起牙刷和牙膏,發現牙膏沒了。離我最近的備用品在寒氣逼人的地下室裡,而我還沒做好捨身衝進冰天雪地的準備。 「喬治!」我怒吼。「牙膏是誰用完的?」門的另一側傳來挖苦的回應,「這不是重點吧,老爸?」喬治回答。「重點是,我們該如何防止同樣的事再次發生。」 他抓到我了。我曾跟他說過無數次,真正有效率的爭論,必須著眼未來,也就是爭論中必須包含選擇與決定。 先將嘲諷的語調放到一旁,這個孩子懂得將討論從過去轉變為未來,從法庭性轉移到審議性,他的舉動實在太值得褒揚了。他將爭論的內容,轉移到決策制定的模式下:哪一種選擇才能讓我們得到源源不絕的牙膏? VO VIP 專屬天下購書優惠 《說理I+說理II 套書》 進入「天下網...

    【子彈思考整理術】忙≠有效率!巴菲特、歐巴馬都在用的方法:減少決策,才能做出好決策 【越無聊,越開竅】科學家:無所事事更能釋放你的創意與效率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說理I+說理II 套書》,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5. 2018年9月3日 · 柯文哲從當年的政治素人聲勢一路高漲的原因是什麼? 作者透過柯 P 的專訪談話,逐漸推敲出柯 P 本人的政治思維,從中得到了答案。 而不管你喜歡柯文哲或討厭他,你確實得先仔細研究這位吃砲火長大高速進化的「怪物」。 (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中央社。 文/吳崑玉(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建議政治圈的朋友,仔細研究一下柯 P 專訪中的思維方式: 用「他我」來看待自己. 柯 P 常用「他」來代表柯文哲這個人。 這說明柯 P 很習慣,也很常用第三人客觀位置,來看柯文哲這個人的行為,甚至對其行為進行評價。 所以 他做決定與說話時,不純粹是從過去一路走來的那個「自我」的延續與放大,而是一種辯證過的進化版的「他我」。

  6. 2017年6月30日 · 最新曝光的108年全新歷史課綱草案批露了臺灣史的主題,在「近代國家的成立」這個單元的「臺灣共同體的形成」這個項目, 第一個條目要談「從馬關條約到台北和約」,根據這條課綱,教科書勢必討論臺灣主權與中華民國政府的關係。 然而,在教科書篇幅有限的情況下,要把這個問題弄清楚,需要更多課外的討論與研究。 近年來因為藍綠對立的關係,國民黨對於臺灣主權的主張,就是屬於中華民國,無庸置疑。 而獨派學者的立場也多從國際法角度,強調臺灣主權不屬於中華民國,主張中華民國必須消滅。 然而,除了這兩種角度,有沒有第三種立場,可以拋下意識形態所預設的前提,單純從史料來看待臺灣主權與中華民國政府的關係? 這是筆者所關切的。 一、原本臺灣主權移交中華民國的可能性. 先來談談臺灣主權為何有移交中華民國政府的「可能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