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12日 · 發布時間: 2022/03/12 19:00. 分享:. 前麗的電視藝人劉緯民在1985年拍畢大千小傳便離開娛樂圈做過股票交易員旅行社及珠寶店。. 今年71歲的他,從珠寶生意退下來雖然有點不情不願,但在疫情下,投資時間在健康,仍然非常值得。. 回帶 ...

  2. 2021年6月4日 · 回顧過去30多年,施傅總結了在投資理財路上令他後悔的8件事,我們看看他的經歷,從中學習。 【要做小富婆揮手區 戒甩「好有同感」的消費習慣 : 按此 】 呢8件事或許你我也有共鳴 . 點擊圖片放大. +5. 1) 婚禮支出太多. 雖然只結了一次婚,施傅卻擺了兩場婚禮。 舉辦一場婚禮,又要花時間又要花費金錢,他提到若當年以結婚的資金用作投資,可以提早開始財務自由的路。 當時為了籌備婚禮,沒有時間研究樓市。 若可以再選擇,他會舉辦婚禮,但資金上會節省點,而婚禮規模亦會縮小一點,因為數十萬元用作投資可以帶來更大回報,這些都是屬於機會成本。 2) 高消費興趣. 施傅喜歡玩音樂及買車。 電子鼓及結他的支出已經數萬元,花費不少;買車及改裝車亦花費近數十萬,引致資金無法變成資產的可能。

  3. 2019年6月24日 · 「複息效應」(Compound Interest Effect),與單利息(Simple Interest)不同的是本金會連同利息再滾存,當量度時間愈長,複利息的效果便會比單利息高得多。 譬如年息是5%,現金$100,本利和為: 10年後:單利息是$150,複利息是$163. 50年後:單利息是$350,複利息是$1,147. 100年後:單利息是$600,複利息是$13,150. 時間是成本? 即使你沒有投資,「複息效應」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因為除了通脹會隨時間削弱購買力外,信用卡、按揭、學生貸款等等都會嚴重影響你累積財富(譬如一般信用卡年利率可以高達35%! )。 因此在追求「複式效應」之前,我們應該首先留意複式效應對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複式效應」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 時間是資本?

  4. 2021年3月22日 · 一開始大學師兄介紹她加入一間公司,學習炒股系統,當時是以公司資金作炒賣,收入並不穩定,要與公司資金的賺蝕掛鈎,賺錢與公司對分,蝕錢則要「拉上補下」。 在首個月,她從炒股中為公司賺得1萬多元,約3至4個月後,她已為公司賺得6位數字,3年後她離開公司轉做全職炒家,平均月入6位數字。 她表示,入行半年,市好的時候,平均月入有6位數,市靜時,平均月入也有5位數。 輸得多時讓自己冷靜. 在炒家生涯中,Katie形容2015年是一個大時代,當時贏及輸最多都是那一年,「試過一日炒6位數,1個月內賺得6位數」,亦試過在年中一日輸3至4萬元,面對風高浪急,她自當時膽子亦因此練大了。 當市場平靜時,炒賣牛熊窩輪的風險會較大,難免會遇上輸得比較多的時候。

  5. 2023年7月30日 · 信安亞洲區總裁張維義(Thomas)接受本網專訪時分享其退休哲學3S策略——盡早開始(start early)、足夠儲備(save enough)和保持參與(stay engage),強調「盡量不要太聰明,使自己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自從投身社會以來,我一直確保自己存錢、開始為退休而儲蓄。 」來自新加坡的Thomas,先後參加過當地的中央公積金(Central Provident Fund,簡稱CPF)計劃及香港的強積金制度(MPF),認為這些退休制度為大眾提供一個有系統的儲蓄方式。 不要試圖把握市場時機 留意分散投資風險. 在3S策略當中,Thomas直言最困難是保持參與:「我們作為投資者,應該要做到低買高賣,惟大多數散戶往往於升市時湧入,在跌市時離場。

  6. 2019年7月17日 · 1.閒錢買銀色債券. 將所有閒錢瞓落去申請銀色債券。 因這是世上極罕有,包保有賺無蝕,賺硬三厘利息的投資! 2.政府年金求安心. 買年金、求安心。 買的,是政府年金,買100萬元,男性,每月有穩定「收入」5,800元直至離世! 上限買300萬元,買盡,即月月出糧17,400元。 年紀大,最重要有個經濟上安寧的心。 揸住現金300萬vs一生一世月月有17,400元,我選了後者,因我要終身保障(無人可以承諾你,包括兒女! ),我成功了。 3.跌市入貨之選. 跌市或股市大調整時,若以下股票跌多過52周最高價位兩成,即可放心入貨:中電(00002)、煤氣(00003)、新地(00016)、新世界發展(00017)、港鐵(00066)、港交所(00388)、領展(00823)。

  7. 2020年11月16日 · 1. 危疾保險VS醫療保險. 倫凱恩解釋,危疾保險與醫療保險作用並不同,危疾保險是讓投保人在患病期間失去工作能力時,仍有一筆流動現金,並不限制投保人的使用,而醫療保險是用來支付醫療費、手術費等,是實報實銷的。 現時自願醫保包含「訂明非手術癌症治療」,最低保障額為每年8萬港元,涵蓋化療、標靶藥等治療,但對於癌症療程的巨大開支,只是杯水車薪。 醫療保險與危疾保險有何分別? 2. 儲蓄危疾保險VS定期危疾保險. 坊間的危疾保險分為儲蓄型及定期型,倫凱恩表示,儲蓄型危疾有病時可當現金流,無病時則當儲錢,日後可提取消費用,但就會失去保障作用;定期危疾保險則是純危疾保障。 相比下,儲蓄型危疾的保費較高,保障額亦較低,倫凱恩指,一般而言,以一位30歲男士來說,每月供款數百至數千元,保障額可有50萬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