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肝經虛熱、驚悸抽搐、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臥不安。. (6) 參考連結:. 【抑肝散】-衛生署中醫藥資訊. (7)備註:. 本方雖以主治小兒因肝血不足,肝火亢,而發生的發熱驚悸 搐溺咬牙等證而設者。. 但不分老少男女,凡因肝氣亢盛,出現 神經症狀,易怒 ...

  2. 1.補氣藥: (1)人參:甘微苦微溫,入肺心脾三經,能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養心, 安神定志,有抗疲勞,提高免疫力,強心抗過敏作用。 (2)黨參:甘平,入肺脾二經,能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功效,有增加抵抗力, 提高免疫力作用,補氣作用低於人參,但價格便宜,食療用之可取代人參。 (3)黃耆:甘微溫,入肺脾二經,能補中益氣,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 肌,適用於氣虛體弱,中氣不足,容易感冒,帶下不孕。 (4)山藥:甘平,入肺脾腎三經,有補肺,補脾胃,補腎固精作用,適用於慢. 性泄瀉,白帶遺精,消化力弱。 (5)白朮:甘苦溫,入脾胃二經,有補脾除濕止泄,利水安胎作用,適用於慢. 性腹泄,水腫小便不利,消化力弱。 (6)茯苓:甘淡平,入肺心脾膀胱四經,具補中健脾,利水除濕,寧心安神功.

  3. 1.補氣藥 --是治療「氣虛」症候的病人,常用藥物如:人參,黨參,黃耆,白朮,甘草,山藥,大棗。 2.補血藥 --主要治療血虛,常用藥物如:當歸,何首烏,熟地黃,雞血藤,阿膠,桑寄生,黃精,龍眼肉,枸杞子 。 3.補陽藥 --適用於陽虛病人,常用藥物如:補骨脂,肉蓯蓉,杜仲,續斷,巴戟天,淫羊藿,菟絲子,骨碎補等。 4.補陰藥 --適用於陰虛患者,常用藥物如:天冬,麥冬,石斛,女貞子,龜板,鱉甲,旱蓮草,玉竹等。 常見【補養藥 】如下: PS :「本藥物表格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017.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4. 十五大類中藥藥性解析.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藥 7.止咳化痰藥 8.消導藥 9.理氣藥 10.理血藥 11.補養藥 12.收澀藥 13.安神. 藥 14.平肝熄風藥 15.其他及新增品項. --------------------------------------------------------------------------- 十二、收澀藥. 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臨床上可分為四類: 1.固表歛汗 --常用藥物如:浮小麥 。 2.澀精止遺- 常用藥物如:山茱萸,芡實,覆盆子,烏賊骨等。 3.歛肺止咳 -藥物如:五味子。 4.澀腸固脫 --藥如:赤石脂,肉豆蔻。

  5. 本方是滋養肝腎,兼以疏肝理氣之劑。. 專為肝腎不足,肝失所 養,肝氣鬱結,以致協肋疼痛之症而設。. 一般地說,胸脘腸痛 由於肝氣鬱結引起的,常以疏肝理氣藥為主,但理氣藥大多性 味香燥,用於肝腎陰虛的體質,每致耗液傷氣,反使病情增劇 ,應以 ...

  6. 肝厥頭暈,嘔吐,昏眩。. (6) 參考連結:.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7)備註:. 此肝厥之症,是因平素陰虛肝旺,肝邪張熾而引起;一般多見於中年以上之人。. 以出現神經異常狀態,容易發怒,而有氣之上衝、心下痞塞、肩背拘急、結膜充血,及頭痛、眩暈、耳鳴、 ...

  7. 本方為治脾胃的主劑,對於各種消化器疾病,廣泛使用。. 凡因 胃內有食毒或水毒,引起消化障害,而出現有上述主治條文所 舉諸般症狀者,皆其適應證。. 方中蒼朮燥濕而去水毒,厚朴散滿而消鬱滯,陳皮利氣而 快胸膈,甘草和中而氣血,諸藥協力,共奏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