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6月21日 · 洪簡廷卉的媽媽是台東卑南族人爸爸是台南閩南人她身兼原民台國際新聞編譯主播法律扶助基金會理事台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講師等多項職務。 原住民青年社團成員習慣親暱地叫她「姊」,海外原運友人叫她「Jocelyn」,部落親朋喚她小名「Jinumu」,而在電視台用的正式族語名叫「Tuhi Martukaw」。 連六年擔任 聯合國小組主席. 即便台灣的外交處境艱困,洪簡廷卉仍年年勇闖聯合國,串聯海外原民組織,開拓台灣原住民族的國際參與空間。 廣告. 其中最明顯的成果是洪簡廷卉已連續六年擔任UNPFII的「青年工作小組」主席,協調二十多國原住民青年代表溝通、合作,平時亦是許多聯合國周邊組織收集青年意見的聯繫窗口。

    • 世代分歧大過南北差異
    • 世代共識:不接受一國兩制
    • 世代衝突1 30歲以下:近六成選擇獨立
    • 世代衝突2 40歲以上:中華民國大於台灣
    • 2020《天下》「國情調查」調查說明

    政治學者蘇子喬觀察,傳統政治板塊北藍南綠,在2014年的選戰後逐漸瓦解。愈來愈多的社會分歧出現在世代,而不在地域。 世代對於國家認同的衝突到了史上新高。 《天下雜誌》2020年國情調查,20到29歲的年輕人逾八成自認是「台灣人」(表1)、主張「台灣獨立」者超越維持現狀(表2-2);同時超過一半認為應該以「台灣」對外稱呼我們的國家。(表3) 40歲以上的民眾,認同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台灣,兩者加總都達六成以上(表3)。在兩岸關係主張「維持現狀」都超過六成。(表2-2) 《天下》曾報導面臨這一次總統大選,家庭裡的父母與子女形成緊繃關係。

    但不同世代間,不接受「一國兩制」的看法,成為唯一共識。雖然經過紛擾的一年,國人在許多問題上看法各異,但高達九成的人表示,一國兩制不適用在台灣,認為適用者僅2.8%。(表4) 2019年是兩岸關係關鍵年。總統蔡英文將習近平所提出台灣方案,定位為「一國兩制」,適逢香港反送中運動出現,隨著香港情勢的對立和不安,造成很多人對「統一」有疑懼。將「統一」和「一國兩制」劃上等號,而「一國兩制」又等於香港現狀。 但國民黨在此同時並未提出具有說服力的論述。曾任陸委會副主委、國民黨義務副秘書長張顯耀分析,社會開始因為「恐中」而出現一面倒的聲音,也因為恐中、反中,所以更要保護「台灣」,也就是民進黨過去20年的邏輯思考和論述,搭上美中冷戰的國際情勢、香港情勢、兩岸關係的發展,造就今天的結果。

    首先是對兩岸的未來,選擇統一者降到歷年新低。當問到台灣與大陸的政治關係,僅有5.5%贊成儘速統一或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統一,為2002年以來的最低;過去18年來,支持統一的最高峰出現在2003年的18.9%,平均都在10%上下浮動。(表2-1) 值得注意的是,維持現狀雖然仍高達58.1%,成為國人最大公約數,也是2009年以來最高比例。但20到29歲者卻有58.5%選擇「台灣獨立但與大陸維持和平關係」以及「無論大陸如何,台灣盡快獨立」,壓倒性贏過維持現狀。 「統一,在台灣已經愈來愈沒有說服力,」一位不願具名的政治觀察者指出。 在身分認同上,六成二自認是台灣人最多,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有二成八居次,自認是中國人有6.5%。(表1) 當問到哪一個國家名稱最能代表我們自己時,主張「台灣」的人有39.7...

    以年齡層來分析,四十歲以上者都是「中華民國」大於台灣。但20到39歲則都是「台灣」大於中華民國。 世代間對身分和國家認同的差異愈來愈明顯。 「台灣在認同上的分裂和混淆,確實愈來愈嚴重,」持續經營高雄左楠地區,張顯耀長期接觸軍公教和眷村家庭,發現外省第三代已經和爸爸、爺爺輩的看法南轅北轍,因為國家認同會受到身分和國族認同的影響,而愈年輕的人在社會化和教育的過程,和中國的連結也愈少。 一股從香港來的西南氣流,把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完全吹掉,既有的兩岸政策基礎遭沖蝕,又面臨香港的局勢變化,以及更強大的中美貿易戰。 「台灣只能在兩強之間做選擇,兩岸雖是同文同種,但我們的生活制度和民主價值卻是和美國站在一起,」張顯耀觀察一路以來的脈絡,促成民進黨的抗中親美策略,年輕人也就此接受,「世代對立將成為台灣未來內...

    本次調查為《天下雜誌》調查中心於2019年11月21日至11月24日進行的民意訪問。調查方法是以台灣住宅電話號碼簿為母體,採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法,並進行尾兩碼隨機替代。成功訪問1073位年滿20歲以上之台閩地區民眾,在信心水準為95%的情況下,抽樣誤差在正負2.99個百分點之內。所有資料依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居住地區進行樣本代表性檢定,並加權進行事後調整。 調查執行:《天下雜誌》調查中心熊毅晰、張育瑄 ●更多精彩內容,請購買《天下雜誌》689期《台灣10好10壞》

  2. 2024年5月14日 · 不過, 在維持現狀的四類選項當中,民眾最支持「永遠維持現狀」 ,其支持度從30年前的9.8%提升至如今的33.2%,超越過去多年以來一直穩居榜首的「維持現狀再決定」。. 台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佈。. (BBC News 中文提供). 對此,選研中心研究員兼中心 ...

  3. 2019年7月2日 · 發布時間:2019-07-02. 瀏覽數:3071.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的兩岸論述是三個中華缺一不可中華民國中華文化中華民族。. 前兩個符合事實我們憲法是中華民國憲法」,最熟悉的文學是唐詩宋詞。. (延伸閱讀: 面對郭韓夾殺 朱立倫:最 ...

  4. 2019年12月24日 · 劉政暉. 換日線Crossing. 發布時間:2019-12-24. 瀏覽數:7378. 不過,從看見「他人」之美,到看見「自己」的好,事實上還有段距離。 常常搶攻新聞版面的「臺灣之光」,象徵著臺灣人想要急切地被他人肯定外,或許,更能後設地理解成:「 其實,臺灣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好在哪裡』! 」這一點或許與台灣學生的過程脫不了關係。 由日本多位學者所合著的《地方創生最前線》一書中明確地定調,現今的社會已進入「全球化到在地化」的時代。 這代表著,能夠清楚了解「自我在地文化價值」的人,將因其獨特且吸引人的特質,更可能成為「走向國際」的世界公民,亦即 「越『在地』方能越『國際』」 。 在強調素養的 108 課綱上路之際,教育之實際作法能否也能有所調整呢? 以下將以筆者的觀察與嘗試做說明之。

    • 卑南鄉, 中華民國1
    • 卑南鄉, 中華民國2
    • 卑南鄉, 中華民國3
    • 卑南鄉, 中華民國4
  5. 1991年11月18日 · 為什麼叫「台灣」?. 「台灣」本來是台南安平的原住民部落名稱。. 初到安平的漢人向原住民探問:「這是什麼地方?. 」原住民答道:「Taywan」。. 所以漢人有的説是「大員」,有的譯成「台員」,有的叫它「台灣」。. 沙洲安平就被稱爲「台灣嶼」。. 荷蘭人 ...

  6. 2024年4月12日 · 06:13.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譯. 田孟心.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4-04-12. 瀏覽數:3552. 芬蘭,已經第七次在年度《世界幸福報告》中,排名全球第一。 這份由蓋洛普、牛津福祉研究中心、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共同研究的報告,以人們自評生活滿意度為主,還考慮了其他6項變數:人均GDP、社會支持、健康預期壽命、人生選擇的自由、慷慨程度,和貪腐指數。 芬蘭人為什麼幸福? 這個問題,多年來已經吸引許多國家的研究人員、媒體前往該國,試圖找出可以學習的答案。 物慾適可而止,追求心靈富足. 在其他國家,人們傾向用物質財富來衡量成功——合適的汽車、更大的房子、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居住社區——而芬蘭人則在其他地方找到了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