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印度棗白粉病 (Powdery mildew)為高屏地區印度棗栽培期間重要病害之一,秋冬季節當低溫潮溼或有晨霧之氣候環境下較易發病,時值本區棗樹開花結果期,葉片及幼果易遭白粉病病原菌 (Oidium ziziphi (Yen at Wang) Braun)感染,罹病初期會在果表形成白色菌絲並向四周擴散,嚴重時病斑呈灰白色且果表稍呈凹陷現象,罹病後期果表呈粗糙無光澤狀,影響果品之商品價值甚巨。
  1. 印度棗白粉病是由真菌Oidium zizyphi (Yen at Wang) Braun所引起多發生在低溫潮濕季節。 棗園通風不良,或夜間濕度較大,早晨有霧的環境較易發生。 臺灣南部地區在8月底9月初,已有白粉病發生。 主要發生時期在秋季,並延續到冬季,為害幼果及葉片。 主要病徵:受害葉片之表面上有白色菌絲附著,病斑呈白色點狀,易使葉片老化、落葉。 受害果實之果皮,產生白色粉狀病斑,罹病後的果皮變淡褐色、粗糙、無光澤,降低商品價值,幼果受害嚴重時,會全果變黑而落果。 防治方法如下: 一、果園管理:修剪枝條,避免徒長枝、過低枝條,改善通風,注意施肥、灌溉等工作,使植株生長旺盛。 因印度棗每年皆高接,所以砍除的枝幹應移離果園,以免病菌殘留,危害新梢或果實。 二、藥劑防治:

  2. 印度棗白粉病 (Powdery mildew)為高屏地區印度棗栽培期間重要病害之一秋冬季節當低溫潮溼或有晨霧之氣候環境下較易發病時值本區棗樹開花結果期葉片及幼果易遭白粉病病原菌 (Oidium ziziphi (Yen at Wang) Braun)感染,罹病初期會在果表形成白色菌絲並向四周擴散,嚴重時病斑呈灰白色且果表稍呈凹陷現象,罹病後期果表呈粗糙無光澤狀,影響果品之商品價值甚巨。 歷年來本區除遭此病害嚴重為害,農友為防治此病害所施用化學藥劑亦常造成果品農藥殘留等問題,為解決此問題特針對此病害進行初步測試非農藥資材之防治效果,評估此等資材應用於田間防治之可行性。 分享: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棗.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農藥 > 農藥-其他.

  3. 印度棗白粉病是由病原真菌所引起好發於涼冷乾燥通風不良的環境病菌可由葉片花器及果實表面直接侵入感染於危害部位會產生白色菌絲及分生孢子外觀尤如撒上一層薄薄的麵粉般嚴重時造成葉片及果實褐化乾枯病原菌產生的大量乾性分生孢子可輕易隨風飄散而快速傳播由於印度棗果實在幼果期即使受到輕微的感染也會造成大果期果皮粗糙而降低商品價值因此特別籲請農友在印度棗盛花期應先採取預防措施改善果園通風且發現葉片有白粉時即應防治避免病原菌危害果實。 小黃薊馬蟲體細小狹長,通常長度僅1公釐左右,農友常忽略它的存在。

  4. 由於印度棗容易發生芽條及天然雜交之變異近年來由品種選育之經濟栽培品種極多農友栽培品種之更皆速度極快目前常見之栽培品種有碧雲特龍黃冠五十種 (高朗一號)、高朗二號等。 (一)碧雲種. 又稱白雲種,枝條粗硬,刺較多、分枝密。 開花期約在6月下旬至11月中旬,果實成熟期在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中旬,果實呈長卵形,甜度可達13至15Brix,平均果重60~130公克,肉質細緻,但果皮粗糙,食後有留皮感,此外,果園管理不善時,易有珠粒果 (小果)產生,此品種易感染白粉病為其缺點。 自民國74年以後僅有少數栽培作為其它品種之授粉樹。 (二)特龍種. 又稱青皮種,於民國76年起廣被栽培,目前已漸被其它新品種取代。 本品種生長勢強,分枝蔬,開花期在7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可作為優良之授粉樹。

  5. kmweb.moa.gov.tw › techcd › 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果樹-印度棗

    白粉病 (Powdery mildew) 病原菌: Oidium zizyphi (Yen at Wang) Braun. 病徵. 主要為害果實及葉片,為害葉片在葉片表面上有白色菌絲附著,病斑呈白色點狀,易使葉片老化、落葉。. 為害果實則在果皮上產生白色粉狀病斑,罹病後的果皮變淡褐色,粗糙,無光澤,降低商品 ...

  6. 白粉病(Powdery mildew) 病原菌: Oidium zizyphi (Yen at Wang) Braun. (費雯綺、王喻其編。. 2007。. 植物保護手冊─果樹篇,第221頁。. 台中。. 297頁。. 病徵:. 本病可為害葉片及果實,尤以幼果為甚;罹病初期在果實上產生白色點狀菌絲,並向四周擴散,罹病組織上稍見 ...

  7. 高雄場 場長表示印度棗白粉病是由病原真菌所引起好發於涼冷乾燥通風不良的環境病菌可由印度棗葉片花器及果實表面直接侵入感染在感染部位會產生白色菌絲及分生孢子外觀猶如在患部撒上一層薄薄的麵粉般嚴重時造成葉片及果實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