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9日 · 王郁倫. 緯創印度廠暴力事件一週後蘋果19日發佈官方聲明指緯創進入觀察期除非完成所有錯誤改正否則不會給新單緯創印度官方也同步聲明已開除印度廠副總並成立新團隊完善人資流程甚至成立5種語言可通的24小時員工熱線讓民情上達。 同時間,一位緯創印度籍生產工程師Rakesh Yaraguppi在Linkedin社群發佈了心聲,「謝謝緯創! 跟緯創一起攜手展開重建感覺真好,我們會變得更強大,我們將繼續發展! 」並附上一張千人於緯創工廠前合影的團體照。 此舉立刻引發印度網友熱烈回應,多數正向支持,部分印度人更憂心此次暴力事件,將使印度製造計畫挫敗,期望政府展開作為。 緯創暴力事件爆發後,印度工程師發佈團隊士氣高昂的心聲。 圖/ Rakesh Yaraguppi Linkedin.

  2. 2024年3月4日 · 半導體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在今日4舉辦媒體春酒會中董事長黃崇仁針對日前宣布將在印度設廠的消息進一步分享細節同時也分享未來展望。 「我們是世界上第一家能把記憶體、邏輯IC做在一起的晶圓代工業者,」黃崇仁強調自家優勢。 並且強調今年將會是力積電轉型年,要進攻AI、邊緣運算市場。 黃崇仁強調自家優勢,是能把記憶體、邏輯IC做在一起的晶圓代工業者。 圖/ 蔡仁譯攝影. 力積電為何欽點印度? 黃崇仁看好這項優勢. 在台灣時間2月29日,力積電宣布將協助印度塔塔集團(Tata Sons)旗下的Tata Electronics公司,於古吉拉特邦(Gujarat)多雷拉(Dholera)興建全印度第一座12吋晶圓廠,預計在今年內動工。

    • 神童、青春痘與vitalik Buterin
    • 沿著前人的足跡,往無人處行去
    • 漢朝即有神童選拔制度
    • 神童除魅思考:「消費」名人後,「消遣」大眾

    但是,媒體提到布特林,總是跟隨「神童」這類的形容詞。從電腦神童到區塊鏈神童,再到以太坊神童創始人或是「中本聰之子」並且愛凸顯他臉上的青春痘描述這位少年。 的確,年方22歲的布特林不僅小時了了,長大也有不凡成就,從 《天下雜誌》的專訪中,我們得知身為俄裔的他,在加拿大求學,9歲就讀資優班,青少年時期在數理與程式領域就展現過人天賦,18 歲那年奪得國際奧林匹亞資訊競賽銅牌,而後,他大學也沒有唸完,19歲靠著自己創設以太坊(Ethereum)。此外,他也曾入選美國《財富》雜誌全球「40 under 40」。 除了布特林,還有一人最近也被常被科技媒體冠上神童色彩,這個人就是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 《維基百科》是這樣描述唐鳳的,「在經過多次檢驗後,唐鳳智商均高於180以上,並在教育界和資訊界有一定知名度...

    這裡並沒有否定這些人的貢獻與努力,他們孜孜矻矻,成為開源社群的倡議者,功不可沒。 但唐鳳出生於1980年代,布特林則是1990年代,兩人其實都是喝著開源社群奶水長大的,各類開源社群讓他們脫離正常教育體制後,還有著豐沛的人脈與資源滋養著他們的腦袋。 「開源尤其是一條創造的路,已經有的拿來用就是了,所以都是沿著前人的足跡,往無人處行去。」唐鳳自己在開源之道的演講說,自己如此解釋,唐鳳很清楚,自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開源精神滋養他們成長後,他們又承接開源精神,讓全球或台灣開發者願意為了這些理念無償效命 用以太坊的社群來說,就有著上萬名開發者,不斷貢獻自己的心血在社群中,共創一個更好的區塊鏈生態系統。

    因此,媒體應該要重新思考神童框架是否能帶來正面的社會價值?吹捧神童的存在意義在哪裡? 當時,一時之間要除去神童崇拜也是不容易的,不僅是現在,華人文化圈,早就對神童就感到崇拜。漢朝就有神童選拔制度,選舉法中寫著:「孝廉試經者拜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北宋王安石的文章《傷仲永》也在講述神童的故事。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我們需要除魅(disenchantment))思考。我並非社會學者,這裡的除魅,並不是意指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imilian Emil Weber)所說的擺脫神權至上的神聖世界走向世俗,而是在開源的時代,重思神童崇拜的價值在哪裡? 我們把焦點放在廣大的又默默無名的社群開發者上,對於裡面所有的創業家與開發者,這些成千上萬,來自全球的這無名英雄更加敬重。對於開源本身的「助人為快樂之本,共獻共享精神。」奉上更高的敬意。

  3. 2023年8月16日 · 根據彭博社報導,蘋果新一代手機iPhone 15將開始在印度進行生產,目標是要縮短與中國發貨時間的差距。 知情人士透露,鴻海位於Sriperumbudur的廠區,正準備在中國發貨幾周後交付新款iPhone。 在iPhone 14之前,蘋果只有小部分手機是在印度組裝,出貨慢中國6至9個月,不過從去年3月開始,此落差大幅減少,蘋果約有7%的手機在印度生產,今年的目標便是讓中印兩地出貨時間更接近,但供應商尚未確定是否能達成此目標。 為了降低供應鏈風險,減少產品受中美貿易戰影響,蘋果已逐步展開產地多元化計畫,除了蘋果,Google等科技巨頭也將供應鏈移出中國。 為何要轉移到新國度? 會碰上什麼挑戰? 以下為2022年11月29日報導。

  4. 2023年8月17日 · 2014年的時候,中國每年向印度出口的手機數量可達到1.8億支,但近年來,隨著印度在手機製造的產業生態日漸完備,它已經幾乎不再需要從中國進口手機整機。 印度製造起步,兩年便成第二大手機製造國. 過百億的資金正在湧入印度的製造業,大量的印度年輕人聚集在印度諾伊達、哈里亞納邦等地的工業園區,開始為來自全球主流智慧手機品牌的雇主打工。 在完成組裝環節後,這些手機就會被運往包括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直接進行銷售。 據印度商業和工業部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6月期間,印度電子產品出口增長超過56%,達到5722.024億盧比,而去年同期為3653.318億盧比。 電子產品成為前五類出口中產品唯一增長的行業。

  5. 2020年7月18日 · 和碩證實已經完成印度清奈子公司註冊,和碩指出,這個行動就是進入印度的開始,但何時落地量產,還要看地方政府談判進度,客戶一定是有要求(印度設廠),印度本身就是重要市場,但沒有具體進度。

  6. 2022年4月14日 · 我們不是擁有水晶球的印度神童也沒有神力能未卜先知。 其實這個重要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然而如果能好好審視自己,每個人都可能找到解密的線索。 成功不能複製,但方法有跡可循。 方法一:找到專屬超能力. 「最大」(The Most)是個相當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有的可能性永遠都只有更大,沒有最大。 與其盯著他人,不如花些時間了解自己,思考自己能夠創造的獨特(unique)價值在哪裡?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超能力(superpower),找到它,把它發揮到極致,便能拓展自己可創造的獨特價值和影響力。 我的觀察和個人學習是,每個人都有超過一種超能力。 因此,重要的是選對超能力,並且好好投資時間訓練它、滋養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