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8日 · 關於這部分,其實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有提供即時的地震資訊,而且還開發了相關的 API ,如果對這方面有興趣的程式設計師可以試著項氣象局申請,就能夠幫自己的APP即時取得相關的資訊條件。
- 手機即時偵測地震訊號,提高逃脫準備時間
- 廣設地震儀可望建立全球地震警報系統
- 你可能會有興趣
法新社報導,Google 與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和其他夥伴合作,向加州的 Android 手機用戶發送由 ShakeAlert 系統生成的地震警報。 根據系統官網,ShakeAlert 系統使用的訊號來自加州各地安裝的數百個地震儀,將地震警報直接發送到加州境內的 Android 裝置中,提醒民眾「地震已經生成、在搖晃到來前(做好保護動作)」。 主要軟體工程師史托蓋提斯(Marc Stogaitis)在部落格發文說:「我們看到一個契機是,當民眾使用 Android 系統手機搜尋時,能提供即時、有用的地震資訊,也能在幾秒前發出警訊讓民眾和親友做好安全準備。」
史托蓋提斯表示,由於所有智慧型手機均配備微小的加速計,可以感應到可能有地震發生的訊號。 他說:「這意味你的 Android 手機可以化身迷你地震儀,與數百萬台 Android 手機共同組成全球最大的地震偵測網路。」 根據 Google,當 Andriod 手機檢測到可能為地震的情況,會自動將訊號發送至一個數據中心,該中心電腦能迅速解讀震動和地點數據,以判斷是否真的發生地震。 地震警報系統在加州啟用,這是因為加州有廣大的地震儀網絡,一旦這項以手機為基礎的警報系統建立起來,預期未來一年將擴展到其他地區。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手機化身迷你地震儀 Google 加州推地震警報系統〉。)
2019年8月21日 · 當多個測站偵測到 P 波時,地動的訊號會即時回傳到測報單位(氣象局)進行分析,透過記錄到的時間差及震動大小,可以在短短的數秒中估算地震位置及規模大小,並預估各地震度,判斷是否有需要發布、哪裡需要發布警報等決策。. 一旦某地的預估 ...
2022年4月21日 · 在效益部分,林沛暘表示,晶圓廠客戶曾回饋提到,地震如果比較大,需要地震後把人員叫回來校正設備,產線復歸時間需 6 到 8 小時,但如果有預警系統後,加上程序可自動化,產線復歸時間可以 縮短到 15 到 30 分鐘,為廠商省下不少成本;高鐵可以 ...
2019年12月13日 · 科技部長陳良基受訪時指出,將重大災害訊息即時傳送到民眾手機的災防告警系統中,地震警訊的源頭,就是吳逸民這套「低價位 P 波警報器系統」,系統地震訊號進到災防中心和氣象局分析後,再傳送到民眾手中。 台灣數位學習先驅,影響規模超過 60 ...
2021年5月26日 · 美國科學家開發名為 BRAILS 的 AI 工具,能預測建築物在地震、颱風、海嘯中的風險。 台灣位於地震帶,受颱風侵襲的機率也高,或許可以嘗試建立類似的工具,抓出高風險建築,保障安全。 (責任編輯:郭家宏) 從商業到工業設計,再到娛樂等一列領域,人工智慧正在提供新的機遇。 那麼,土木工程和城市規劃又會如何? 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將如何幫助我們建立更安全、更具可持續、更具彈性的建築環境。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NHERI SimCenter 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自然災害工程社區的計算建模和仿真中心,該機構的一個團隊開發了一套名為 BRAILS(大規模人工智慧建築識別)的工具,可以自動識別城市建築的特徵,甚至可以檢測城市建築在地震、颶風或海嘯中可能面臨的風險。
2019年12月2日 · 地調所於2016年設立「土壤液化潛勢區查詢系統」網站,民眾只要輸入門牌,即可快速查知自宅是否位於中、高級土壤液化潛勢區域。 地調所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已補上「最後一塊拼圖」,完成全台土壤液化潛勢初級圖資公開作業,上網開放民眾 查詢 (https://www.moeacgs.gov.tw/2019.htm),並配合簡易問答,供民眾快速瞭解後續因應及地質改良建議。 《BO》編按:如果你發現住家位在紅區也不需太過恐慌! 內政部 表示 ,土壤液化的風險與建築設計有關,1999年底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修正後的建物、地下室三層以上、或已加強建築基礎的建物,土壤液化的風險都會降低。 最後一波土壤液化潛勢圖公開範圍包括基隆市、桃園市、苗栗縣、南投縣及台東縣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