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17日 · 台灣女性常患癌症中,由於乳癌是摸得到的,大家的警覺性較高;而子宮頸癌由於政府大力推行「6分鐘護一生」,近年來也有顯著的下降趨勢。 唯有卵巢癌,摸不到、沒感覺,預後又奇差無比,是婦癌中亟需攻克的疾病。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指出,卵巢癌是全世界女性常見癌症的第8名,「它是乳癌以外, 台灣婦癌發生率的第2名 ,雖然台灣的醫療近性比較高,但還是有43%的人在發行時已經是晚期。 劉偉民進一步沈重指出,台灣女性癌症唯一在上升的就是卵巢癌,而且增加的都是年輕女性, 「我們的患者年齡中位數是52歲,比世界平均年輕了11歲! 圖說/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指出,卵巢癌是下一個醫學界要攻克的婦癌。 子宮內膜異位症千萬別輕忽!

  2. 2021年12月7日 · 酷氏基因致力於甲基化基因檢測的研發。 開發子宮內膜癌檢驗試劑 「安蓓®基因檢測試劑 (MPap®)」,今年 (2021) 8 月順利通過福部食藥署創新醫材審查,取得 III 級醫材認證 – 體外診斷醫療器材 (In Vitro Diagnostic Devices,IVD)。 安蓓基因檢測,不同於傳統侵入性的子宮腔鏡檢測、子宮內膜搔刮術或內膜病理切片,而是利用 DNA 甲基化生物標記為基礎,建立高靈敏度的創新分子診斷工具,是一種低侵入性的檢查方式,減少不必要的子宮手術,降低婦女感染、手術麻醉及子宮內膜受損等風險,提高子宮內膜癌的早期診斷率。 除了子宮內膜癌外,也陸續開發膀胱癌、大腸癌、輔助人工生殖等甲基化基因檢測產品,期望能成為精準醫療診斷的領航者,嘉惠更多民眾。

  3. 2021年12月2日 · 本技術已於 2021 年 11 月通過 ISO 15189 國際認證審查,未來將申請福部「實驗室自行研發檢驗技術 (LDTs)」認證,期望這樣精準檢測,可以提供給臨床醫師除了診療指引外其他用藥的可能性,更幫助患者獲得更有效的治療。 方信元說,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開發乳癌、大腸癌、直腸癌、胰臟癌、腦癌檢測套組的腫瘤晶片。 期望該技術逐步成熟後,未來能成為高精準的臨床常規檢測,大幅改變現有癌症治療現況,並帶動醫療品質的提升。 文 / 黃慧玫、圖 / 巫俊郡. 延伸閱讀: 個人化的精準醫療 成為癌症治療新利器. 基因檢測對於癌症治療有幫助嗎? 伴隨式診斷助實現精準醫療.

  4. 2021年9月9日 · 前些日子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許多卵巢癌的患者擔心進出醫院會提升染疫風險而止步。 不過婦癌專家提醒,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確診時常有轉移擴散的現象,且晚期卵巢癌的復發率高,患者更應該把握時機,盡早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台大醫學院婦產科魏凌鴻教授指出,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卵巢癌標準化發生率約每 10 萬人中有 8 名患者,每年新診斷的卵巢癌患者達 1300 名,且逐年增加。 至於患者的好發年齡,相比於歐美國家的 65 歲,台灣患者約落在 55 歲左右,有年輕化的趨勢。 在台灣,卵巢癌的致死率及死亡人數均是婦科癌症的首位,初期症狀不顯著,且腫瘤細胞易擴散至腹腔,往往確診時已為晚期癌症。 即使如此,台灣的早期診斷率與全球相比相對是高的。

  5. 2019年1月10日 · 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教授黃怡翔表示,新一代標靶藥物,去(2018)年獲福部核准,作為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治療新選擇。 根據臨床試驗結果證實,新一代標靶藥物不僅在整體存活期上與傳統藥物並駕齊驅,在其他治療指標上更有突破性的發展,包括 無惡化存活時間顯著延長達2倍;疾病無惡化時間延長亦達2倍以上;腫瘤縮小比例亦顯著提高近3倍,打破傳統治療限制。 而且,根據臨床試驗結果分析,華人族群在使用新一代標靶藥物時,甚至能在整體存活時間上也與傳統藥物拉出多近5個月的顯著差異,其他包括無惡化存活時間與疾病無惡化時間,更分別大幅增加至9.2個月與11個月,使患者能穩定控制疾病更久。 一天一次口服用藥 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6. 2022年4月27日 · 食慾好就多吃! 小技巧增加熱量、蛋白質攝取. 那麼到底該如何吃到高熱量、高蛋白呢? 我們可以從烹調方法著手,將食物勾芡、裹粉,或添加高蛋白粉及適量油脂,增加熱量攝取;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提升攝食量,只要吃得下就多吃,偶爾想吃甜食也無妨! 像冰淇淋就是補充熱量和蛋白質的好選擇。 此外,也可以選用市售的濃縮配方,做成奶昔、點心,在有限的胃口下幫助我們事半功倍。 癌友所需的高熱量、高蛋白是大方向,針對不同癌症和副作用,建議諮詢營養師依個別狀況調整飲食。 治療的路上沒有單一食物是抗癌妙方,唯有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才能全方位地打好基礎。 文/陳筠臻、圖/胡家芸. 延伸閱讀. 抗癌路上蛋白質不夠怎麼辦?

  7. 2018年9月14日 · 癌因性疲憊症 (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 是癌症病人最常面臨的困擾之一,高達9成的癌症患者都會感到疲憊,這對於生活品質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但在臨床上,癌症病人很少主動提及疲憊症狀,進而導致癌因性疲憊症的問題很容易被忽略,而無法得到適當處置。 根據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統計, 高達92%的臺灣癌症病人有癌因性疲憊症的問題 ,其中 1/4 病人是需要有藥物協助治療的中重度疲憊症。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吳錦榕指出,癌因性疲憊症是最令臺灣癌症病人困擾的症狀,甚至超越睡眠困難、疼痛、食慾不振、及憂鬱等。 不過,雖然有83%的病人曾經嘗試改善疲憊, 卻只有約一半的病人會主動向臨床醫護人員提及疲憊情形,「病人沒有提出來,醫護人員就很難針對情形給予治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