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根據臺北市北投區戶政事務所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3年底北投區戶數約9.9萬戶人口約24.3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4,268人是臺北市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

  2. 1993年配合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警分立」,臺北市各區 戶政事務所 改隸為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所屬機關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增設第四科掌理戶籍行政及督管戶政事務所相關業務同年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增設秘書室政風室1998年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增設資訊室1999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成立臺北市文獻委員會與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撥歸文化局。 2009年,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組織架構調整為五科五室,增設人口政策科,原四科名稱改為區政監督科、自治行政科、宗教禮俗科、戶籍行政科;同年,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 改隸民政局督導。 組織架構 [ 編輯] 局本部 [ 編輯] 局長. 副局長. 主任秘書. 內部單位 [ 編輯]

  3. 根據臺北市北投區戶政事務所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3年底北投區戶數約9.9萬戶人口約24.3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4,268人是臺北市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

  4. 戶政事務所 ,簡稱 戶所 ,是 中華民國 各地受理 戶籍 登記及管理的機關 [1] ,其業務有受理 戶籍登記 與製發 戶口名簿 、 國民身份證 、 印鑑 證明等。 其主管機關為 內政部 與各 直轄市 、 縣 、 市 之民政局(處) [2] 。 早期戶政事務所做為 戶籍 資料基準的「戶籍登記簿」保存地,故在全國各 鄉 、 鎮 、 縣轄市 、 區 中均設有戶政事務所,但在近年來在全國連線的 電腦 化「戶役政資訊系統」建製完成後已經開始整併。 沿革 [ 編輯] 臺灣的近代戶籍制度 於 日本統治時期 的1906年( 明治 39年)建立,併由 警察機關 管理。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在各下轄 派出所 中,聯合當時各地的 保甲制度 ,設有「保甲聯合事務所」並聘請「保甲書記」執行戶籍登記與管理作業。

  5. 新北市行政區劃 係描述與今 中華民國 新北市 相關之行政區劃沿革,及現今新北市之行政區劃範圍。. 目前新北市劃分為29 (含1 原住民 ),係由 臺北縣 時期的10 縣轄市 、4 鎮 、15 鄉 改制而來,其中面積最大和最小的行政區分別是 烏來 和 永和 ,兩 ...

  6. 臺灣正體. 閱讀. 編輯. 檢視歷史.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北市行政區劃圖. 次分區 爲 臺北市政府 自2000年開始施行的輔助行政劃分設置於 市轄區 之下。 每一市轄區依據實際發展情形配合當地各里特色,劃定4到7個次分區,將具有鄰近特性,且若干文化、歷史特質的里集結起來,俾以有效利用里鄰資源並凝聚居民的向心力,相互合作以發揮區里自治精神,共同推展市政建設。 目前臺北市共有12個市轄區及68個次分區 [1] 。 中正區 [ 編輯] 中正區次分區位置圖,分別為: 城內次分區(左上)、 東門次分區(右上)、 南門次分區(中上)、 崁頂次分區(左)、 古亭次分區(下二)、 公館次分區(下)。 城內次分區. 固有地名: 臺北城內. 範圍: 黎明 、光復、 建國 共3里。

  7. 辦公廳舍. 主條目: 臺北市役所臺北市政府舊廈臺北市市政大樓. 1920年臺北設市初期,先以 城北小學校 部分校舍作為 臺北市役所 的辦公廳舍。 1940年遷入興建完成的新廈今行政院大廈)。 1945年台灣光復後, 中華民國 政府接收臺灣,由於原臺北市役所廳舍被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充作辦公廳舍,甫成立的臺北市(省轄市)政府改以舊 建成國民學校 校舍作為辦公場地。 1980年, 信義計畫區 開始進行開發,臺北市政府選擇於此興建 臺北市政大樓 。 臺北市市政大樓為信義計畫區的地標之一,整棟建築呈「雙十」型狀,座落於 仁愛路 尾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